對一些人而言,《2012》是科幻電影;對另一些人而言,《2012》則是恐怖電影,瑪雅文明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的傳說,像一支箭擊中了那些生存于無垠的恐懼之中的地球人的膝蓋,配上王勇平那句經(jīng)典臺詞:“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你信了,末日就到了。
木工王明信了。他計劃在世界末日降臨之前,花光所有積蓄,于是,自2010年春節(jié)過后,他不再工作,拿出11萬余元的積蓄,開始吃喝玩樂。不曾想,2012年還沒到,錢就花光了,因不愿出門打工,與女友發(fā)生口角,女友攜10個月大的女兒離家出走,王木工報假警,被拘留10日,這才幡然悔悟。
相比之下,王木工還不算最悲劇的人。在哈薩克斯坦,便有人因恐懼末日將至,先殺自己的女友,后自殺。據(jù)說歐洲亦有近似案例。王木工只是錢沒了,命還在。段子曰: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著,錢卻沒了。王木工不想做“最痛苦的事”,卻經(jīng)歷了“最最痛苦的事”。
十余年前,末日論的流言曾害了一批人。除了美國大衛(wèi)教的慘劇,我還記得阿根廷的門將羅阿,曾代表阿根廷國家隊參加了1998年法國世界杯,因篤信末日論,他在1999年宣布告別足壇,回歸故里靜候末日將至,可惜末日沒來,地球依然自轉(zhuǎn),醒悟過來的羅阿重返足壇,再也無法找回巔峰狀態(tài)。阿根廷足球的門將之殤,就此埋下。
羅阿等人誤信末日論,有其宗教原因;王木工誤信末日論,則近乎一個荒唐的玩笑。他連羅蘭·艾默里奇導(dǎo)演的《2012》都未看過,而是聽工友紛紛傳言,說2012年是世界末日,地球與月球相撞,人類毀滅;再加上2009年7月22日的那次被精確預(yù)言的日全食,加固了他的恐懼。如此,我們欲替王木工討一個公道,卻不知該將板子打在誰身上。
那么多看過《2012》的人,都視世界末日為浮云;而且此片的主旨,是在末日之下英勇求生,其色調(diào)是希望之紅而非絕望之黑。所以說王木工之破財,實在是活該。
這個活該的人,只能將板子打上自己的屁股,怪自己文化低,不信科學(xué)。這是一個原因,卻未必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有許多比王木工文化更低、更不知科學(xué)為何物的人,為什么沒有誤信末日論呢?與其說這是知識問題,不如說是心態(tài)問題。在中國,圣人不仁,生民多艱,早有一些人,把每一天都當(dāng)做世界末日,把每一刻都當(dāng)做此生的最后時光,如此,反倒生出了一種坦蕩,一種決絕,把握當(dāng)下,把握一分一秒。一顆質(zhì)樸而堅韌的心靈,足以對抗一切末日的恐懼。
所謂末日,從來就不是一個時間的節(jié)點,而是漫無邊際的恐懼和絕望。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謹以此言,送給受困于末日論的王木工等人。(原載《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