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下雨天。我沉睡在泥土中,盡情地享受雨露的洗禮。(開頭點明時間、人物,預(yù)示著生機勃勃的生命即將萌發(fā)。)
突然,春雷爺爺用如洪鐘一般蒼老的聲音叫醒了我們:“孩子們,快起床,快起床!”
我被嚇了一跳,醒來時只感到自己被暗無天日的泥土壓著。我一挺身鉆了出來(“挺”字用得好,說明了“我”對生的渴求),看到周圍有幾株和我一樣的小苗也都陸續(xù)鉆了出來,大家都贊嘆著:“好清爽,好清爽!”我看到眼前的小河碧波蕩漾,美麗極了。小草弟弟在我身邊發(fā)芽,大樹叔叔在我身后抽枝。這一切,都是如此美麗!這時,雨停了,烏云很快散去了,陽光灑滿大地,小河波光粼粼。我使勁地吸了一口空氣,呵,雨后的早晨好清爽?。ǔ鮼硎澜鐣r的所見、所聞、所感,點明了“我”生存環(huán)境的美好。)
一天,人們開著大卡車,拿著鋸子和斧子把高大的樹木砍掉了,用起重機一棵一棵地吊到車上,又一車一車地拉走……沒過一會兒,我的身后就全是光禿禿的樹樁了。人們不顧我疑惑的眼神(運用“疑惑”,點明了“我”對人們行為的不解,為下文寫“我”的悲慘命運作鋪墊),開著卡車走了。
許多年后,我長大了。正在這時,人們又開著卡車來了,還是像上次那樣把樹砍下來拉走。我也未能幸免于難,猛然回首,發(fā)現(xiàn)樹林消失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樁子。我不明白:人們要樹做什么?又為什么要砍光樹林?我真的不明白。在車上,我看見處處是高樓大廈,處處是煙囪,嗆得人無法呼吸,天灰蒙蒙的,根本不像森林里藍寶石般的天空。(原來“我”也逃脫不了被砍的命運,通過“我”的眼睛描繪出一個已受污染的世界,與從前的生存環(huán)境形成對比。)
我被運到一間暗無天日的工廠,門上赫然寫著“木材加工廠”。哦,我明白了,原來人類是要把我們進行加工呀。可爸爸說過,樹是人類的保護神呀,現(xiàn)在怎么能被運到這里呢?我更不明白了。
我被做成了一把椅子,被賣到一位先生家里。我看著炒菜時嗆人的油煙,看著電視、電腦被使用時排出的碳(樹是可以看見碳的),覺得人類的生活太烏煙瘴氣了。我想:人們何時才能明白,沒有我們的保護,他們也會遭受滅頂之災(zāi)的?。ā拔摇钡膽B(tài)度與人類對“我”的態(tài)度形成強烈反差,“我”內(nèi)心的想法點出了人類破壞環(huán)境后的必然結(jié)局。)
果然,災(zāi)難來了。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幾天幾夜沒有停歇。好不容易下完了,可城市被水淹了!接踵而來的是沙塵暴,積累的沙丘埋葬了這里,我也沒有幸免。
想想吧,如果當初人們不是亂砍亂伐,而是有節(jié)制地砍樹,現(xiàn)在怎樣還不一定呢?。ǖ浇Y(jié)尾,一切盡在不言中,用樹的口吻點明了“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指導(dǎo)老師:劉銘霞】
點評
用一棵樹在有限生命中的所見所聞,用一棵樹的“不解與疑惑”,說出了他對人們亂砍濫伐行為的強烈控訴,再一次強調(diào)了保護樹木,愛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結(jié)尾的“如果……而是……”一句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