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陽,江西省星子縣內。于群山綠樹之中,掩映著一組樓閣庭院式的古建筑,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書院。自唐迄清,江西設立的書院極多,居全國首位。而“海內書院第一”的白鹿洞書院,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完備的書院。
白鹿洞書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時經朱熹重建擴充,成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代表中國近世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白鹿洞書院教條》不但體現(xiàn)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典為基礎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為南宋以后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樣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guī)章制度之一。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等林業(yè)學堂。自宋至清的700年間,白鹿洞書院一直是我國宋、明理學的中心學府,書院殿閣巍峨,亭榭錯落,師生云集,儼如學城。
白鹿洞書院擁有山林三千畝,保存了廬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白鹿洞書院碑刻數(shù)量之多,內容之廣,書法之精,在全國除收藏碑刻為主的文保單位外也是罕見的。
1928年,胡適來到白鹿洞書院,對其贊不絕口。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劉少奇同志曾由武漢到達廬山白鹿洞書院,住在御書閣,從事革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