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星丁導讀
在我國封建社會,儒生都喜歡在山林中找個安靜的地方聚眾講學,書院便應運而生。書院是特有的一種教育機構(gòu),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長達千余年的辦學過程中,書院所造就的棟梁之才,實在是難以計數(shù)。他們從書院走向中國大舞臺,從而“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湖南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位于湖南長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腳,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書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在原有僧人興辦的學?;A上創(chuàng)建而成。清代的岳麓書院,聚集了一代常識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師,培養(yǎng)出諸如王夫之、魏源、左宗棠、曾國藩、郭嵩濤、楊昌濟等著名的湖湘學者。
一千余年來,這所譽滿海內(nèi)外的著名學府,歷經(jīng)宋、元、明、清時勢變遷,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除建筑文物外,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于世。如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等。
岳麓書院自創(chuàng)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于世。書院大門橫匾“岳麓書院”四個大字,兩邊對聯(lián)“惟楚有材,于斯為盛”。講堂正中懸清乾隆御書“道南正脈”匾,左右壁有石刻“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左右兩廊石刻“整齊嚴肅”四字。講堂屏風正面刻有張栻撰寫的《岳麓書院記》。岳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完整地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氣勢恢弘的壯闊景象。
古麓山寺號稱“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山頂有道家的云麓道宮;地處青楓峽的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為風景絕佳之地,也是毛澤東同志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