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入語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生靈,我們的生活才充滿生機;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生靈,我們才能感受來自大自然的愛。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作家筆下的動物,了解它們的故事吧!
【美文欣賞一】
老 貓(節(jié)選)
□季羨林
十四年前,我養(yǎng)的第一只貓,就是這個虎子。剛到我家來的時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狹的室內(nèi)窗臺上,活動的空間好像綽綽有余。它并沒有什么特點,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貍貓,身上有虎皮斑紋,顏色不黑不黃,并不美觀。但是異于常貓的地方也有,它有兩只炯炯有神的眼睛,兩眼一睜,還真虎虎有虎氣,因此起名叫虎子。它脾氣也確實暴烈如虎。它從來不怕任何人。誰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雞毛撣子,還是用竹竿,它從不回避,而是向前進攻,聲色俱厲。得罪過它的人,它永世不忘。
但是,要說這就是虎子的全面,那也是不正確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還有另外一面,這就是溫柔敦厚的一面。我舉一個小例子?;⒆觼砦覀兗乙院蟮牡谌?,我又要了一只小貓。這是一只混種的波斯貓,渾身雪白,毛很長,但在額頭上有一小片黑黃相間的花紋。我們家人管這只貓叫洋貓,起名咪咪;虎子則被尊為土貓。這只貓的脾氣同虎子完全相反:膽小、怕人,從來沒有咬過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時候,才露出一點兒野性。它只要有機會溜出大門,但見它長毛尾巴一擺,像一溜煙似的立即竄入小山的樹叢中,半天不回家。這兩只貓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進門,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它自己本來沒有什么奶,卻堅決要給咪咪喂奶,把咪咪摟在懷里,讓它咂自己的干奶頭。它瞇著眼睛,仿佛在享著天福。我在吃飯的時候,有時丟點兒雞骨頭、魚刺,這等于貓們的燕窩、魚翅。但是,虎子卻只蹲在旁邊,瞅著咪咪一只貓吃,從來不同它爭食。有時還“咪噢”上兩聲,好像是在說:“吃吧,孩子!安安靜靜地吃吧!”有時候,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虎子會從西邊的小山上逮一些小動物,麻雀、蚱蜢、蟬、蛐蛐之類,用嘴叼著,蹲在家門口,嘴里發(fā)出一種怪聲。這是貓語,屋里的咪咪,不管是睡還是醒,聳耳一聽,立即跑到門后,饞涎欲滴,等著吃母親帶來的佳肴,大快朵頤。我們家人看到這樣母子親愛的情景,都由衷地感動,一致把虎子稱做“義貓”。
(選自《老貓》2003年11月,有改動)
賞析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愛貓的人。作者因愛貓而養(yǎng)貓,后又因養(yǎng)貓而更愛貓。我們不也應(yīng)該這樣嗎?虎子的虎氣讓人印象深刻,虎子對咪咪的愛更讓我們感受到動物的“義”。動物之間尚能和睦共處,那么人呢?
我站在一個平緩的小丘頂上,在我面前伸展著一片成熟的黑麥地,彩色繽紛,有時仿佛是金色的,有時又仿佛是銀色的海洋。
不過在這片海洋上沒有微微激蕩的漣漪,郁熱的空氣紋絲不動,正在醞釀著一場大雨。
在我的身旁還有陽光照著——雖然炙熱,但光線已經(jīng)很暗淡了;可是在黑麥地后面,并不十分遙遠(yuǎn),一大堆暗藍色的烏云遮蔽了整整半個天空。
一切都隱藏起來了……一切都在太陽的最后一絲不祥的亮光下忍受煎熬?!牪灰婙B兒的鳴聲,也看不見鳥兒的影子,甚至連麻雀也躲起來了。一張張孤零零的巨大的牛蒡葉還在固執(zhí)地飄動,發(fā)出簌簌的聲音。
……
突然在它單調(diào)的暗藍色背景下平穩(wěn)而舒徐地閃過一件東西,宛如一塊白色的手帕或是一團白雪。那是一只白鴿從村子里飛出來。
它飛著,飛著——老是筆直地飛……最后消失在森林后面。
過了半晌——四周依舊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靜……可是猛然間,已經(jīng)是兩塊手帕閃過,是兩團白雪往回飛:這是兩只白鴿正在安穩(wěn)地飛回家去。
最后風(fēng)雨大作,勢不可當(dāng)!
……
可是在屋檐下,就在氣窗邊沿上,并排地棲著兩只白鴿——一只是剛才飛去尋找伙伴的,另一只是被它找來的,也許是被搭救回來的。
兩只鴿子都蓬著羽毛,每一只鴿子都可以感覺到自己同伴的翅膀就在自己的翅膀旁邊……
它們很安寧!我看著它們,心里也很安寧……雖然我只是孤零零一個人……永遠(yuǎn)是孤零零一個人。
(選自《屠格涅夫散文詩集》2006年9月,有改動)
賞析
作者在《鴿子》中編造了一個鴿子與暴風(fēng)雨的美麗故事,用暴風(fēng)雨的狂躁來反襯鴿子心底的安寧,抒寫自己心底對寧靜與親情的渴望。
我愛鳥。
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溜達(現(xiàn)在這樣有閑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閑,卻是那鳥的苦悶。胳膊上架著的鷹,有時頭上蒙著一塊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著不動,哪里有半點瞵視昂藏的神氣?籠子里的鳥更不用說,常年的關(guān)在柵欄里,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fēng)的棉罩,十分的“優(yōu)待”,但是如果想要“摶扶搖而直上”,便要撞頭碰壁。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于貼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yōu)于在標(biāo)本室里住著罷?
我開始欣賞鳥,是在四川。黎明時,窗外是一片鳥囀,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那一片聲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聲長叫,包括著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diào),有時是獨奏,有時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喚起。等到旭日高升,市聲鼎沸,鳥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yuǎn)叫到近,由近叫到遠(yuǎn),一聲急似一聲,竟是凄絕的哀樂??鸵孤劥?,說不出的酸楚!
在白晝,聽不到鳥鳴,但是看得見鳥的形體。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多少樣不知名的小鳥,在枝頭跳躍,有的曳著長長的尾巴,有的翹著尖尖的長喙,有的是胸襟上帶著一塊照眼的顏色,有的是飛起來的時候才閃露一下斑斕的花彩。幾乎沒有例外的,鳥的身軀都是玲瓏飽滿的,細(xì)瘦而不干癟,豐腴而不臃腫,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則太肥那樣的秾纖合度,跳蕩得那樣輕靈,腳上像是有彈簧??此呔嶂︻^,臨風(fēng)顧盼——好銳利的喜悅刺上我的心頭。不知是什么東西驚動它了,它倏的振翅飛去,它不回顧,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無限的迷惘。有時候稻田里佇立著一只白鷺,拳著一條腳,縮著頸子,有時候“一行白鷺上青天”,背后還襯著黛青的山色和釉綠的梯田。就是抓小雞的鳶鷹,啾啾地叫著,在天空盤旋,也有令人喜悅的一種雄姿。
(選自《梁實秋散文選集》2004年8月,有改動)
賞析
“我愛鳥”,文章一開筆就表“情”,直截了當(dāng),毫不含糊。然后順勢而下,寫籠中鳥的苦悶,繪廣闊天地里鳥的歡樂,為囚在籠里的鳥而生悲,為自由自在的鳥而生喜,為風(fēng)雪中喪失生命的小鳥而致哀。對鳥的刻畫細(xì)而不瑣,聲形并茂。繪鳥鳴的清脆、嘹亮,刻畫其長叫而音階豐富,短叫圓潤而不單調(diào),似獨奏,似合唱,似和諧的交響樂,細(xì)膩地創(chuàng)造了悅耳的效果。繪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沒有比鳥更俊俏的”作由衷的贊美,然后鋪展開來刻畫。不是愛得深,難以有這樣深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