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代的山姆·文德爾與布魯克林博物館比鄰而居,當時的博物館可免費參觀,且訪客稀少,于是參觀博物館成了他的日?;顒印.敃r的山姆沒有想到有一天他的藏品可以媲美該博物館的印象派、埃及和中國藝術品。
山姆·文德爾少時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qū),區(qū)內博物館近在咫尺,他成了這兒的??汀?0年代,布魯克林博物館的參觀者不像今日這般川流不息,山姆可以在清靜的環(huán)境中,盡情欣賞館內珍藏,這段美好的時光至今令他懷念不已。
1963年山姆與安奈特(Annette Mandel)結婚,兩人對藝術有著共同的愛好,60年代中期創(chuàng)立了屬于自己的私人珍藏。起初,他們的收藏重點是現代派及印象派藝術、法國家具、羅馬及俄羅斯藝術。其當代藝術珍藏于1999年推出拍賣,其中涵蓋了不少藝壇巨匠的杰作,如畢加索、米羅、考爾德、杜布菲、塞尚、杜庫寧、安迪·沃霍爾等。直至1980年,文德爾夫婦才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品?!霸诖酥拔覀冸m有搜集中國家具,如明代的黃花梨家具、大漆家具,但主要是用做法國家具的‘陪襯’?!鄙侥贰の牡聽栒f,“不過中國的家具似乎有種魔力,讓你很容易著迷,它們在家中的地位逐漸上升為‘主角’。”
或許是愛屋及烏的緣故吧,山姆與安奈特也愛上了中國藝術品,尤其鐘愛銅胎掐絲琺瑯器。1985年山姆與安奈特在紐約的拍賣會上買下了一件乾隆御制掐絲琺瑯文王鼎,這是他們的首件藏品。佳士得國際亞洲藝術部學術總監(jiān)蘇玫瑰說,他們這次的購藏極為明智,此器古樸端莊,色彩華麗,鼎有蓋,頂飾鎏金臥獅鈕,上腹裝飾夔龍紋一周,下腹裝飾饕餮紋。
乾隆皇帝好古,也是一位有眼光的鑒賞家和收藏家,他既崇尚復古也追求創(chuàng)新,內府所藏殷、周、漢的青銅器甚多,對喜歡的會用各類才智加以仿造,如玉器、瓷器等,并加入他自己創(chuàng)新的元素?!拔耐醵Α笔侨嚆~器的經典款式,明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評古銅器時說,方者以飛龍腳文王鼎為上賞。此器正是仿文王鼎而作,上面的夔龍紋、饕餮紋甚至器形均來自文王鼎的原型,而蓋鈕上的獅子、足上的纏枝花卉紋和鳳紋則帶有乾隆時期濃厚的宮廷特色。蘇玫瑰說,據清檔記載,乾隆在三年、十五年、四十年和四十三年分別下旨制造掐絲琺瑯文王鼎,并親自審閱圖樣,此外地方官員進貢掐絲琺瑯文王鼎在檔案中也很常見,可見乾隆皇帝很喜歡這種款式。
在文德爾夫婦眾多藏品中,有一對乾隆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尊,其造型之敦碩極為罕見。尊為立象形,四肢直立,長鼻微卷,雙牙尖長,身配轡頭、披掛,背披鞍韉,上馱方尊。通體施秋香色琺瑯釉為地,上飾掐絲水波紋為象身的肌理。韉上飾云龍紋,鞍面鏨刻蓮紋,兩側嵌藍色寶石,鞍上置鋪首活環(huán)耳尊。此對大象體態(tài)碩大渾圓,神情憨態(tài)可掬。有趣的是,文德爾夫婦購入這對大象時,只是欣賞精湛的工藝,對其淵源毫不知情,直到有一天,曾任職于倫敦Spink Son拍賣行、后成為古董商的英國人齊林漢(Michael Gillingham)到文德爾夫婦家做客,馬上認出了這對“太平有象”源自英國政壇元老丘吉爾爵士的舊藏。后來,希臘船王奧納西斯(1906~1975)購入此作,并轉贈給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麗亞·卡拉絲(1923~1977)。
在中國,“象”寓意吉祥。相傳象為耀光之星生成,能照靈瑞,普賢菩薩就是乘象而來,只有在仁君自養(yǎng)有德時,靈象才出現。《漢書·王芥?zhèn)鳌吩唬骸疤煜绿?,五谷成熟?!蔽牡聽栘鴥洳氐奶接邢笞?,其象背飾鎏金鞍,有國泰民安之意。乾隆四十一?1776)廣東巡府李侍堯進貢錘碟起線掐絲琺瑯大象,深得乾隆喜愛,賜名“太平有象”,曾陳設于御花園北端供奉玄武大帝的道教神殿欽安殿內。在宮廷很多大殿中均有太平有象陳設,養(yǎng)心殿東暖閣寶座前置有一對與此器頗為接近的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尊,可見“太平有象”為帝王對治理天下的最高期望。承德避暑山莊藏有象馱胡人一對和象負寶瓶一對,均為佛壇供器。
文德爾夫婦的藏品尤以乾隆時期的為最。入清以后,康熙朝迅速恢復生產。康熙十九年(1680),武英殿、養(yǎng)心殿設立造辦處,康熙五十七年(1718),武英殿的琺瑯作改歸養(yǎng)心殿,從等級上提高了??滴趸实蹖W洲傳教士帶來的琺瑯非常有興趣,想盡辦法把畫琺瑯的技術引入宮廷。由于康熙的重視,畫琺瑯的技術開始普及,但掐絲琺瑯在這時燒造得并不多,可能是因為畫琺瑯影響了掐絲琺瑯的制造。到雍正一朝,掐絲琺瑯明顯增加,史料也隨之增多。而到乾隆以后,掐絲琺瑯的工藝越來越成熟,做得非常精細,器型也越來越大。這在文德爾夫婦的收藏中便能看到。
一件乾隆掐絲琺瑯鹿鶴魚藻紋大缸,是乾隆時期的典型代表。外壁采用群鹿、仙鶴和蒼松結合的祥瑞題材,底掐絲冰裂紋為地飾梅花紋。這類構圖在當時十分流行,尤其在新春期間。梅花是于百花之前迎冬而開,融雪是冬去春來的先兆。缸內飾鯉、魚蝦蟹貝及各色水草。魚是中國人喜愛的題材,代表“年年有余”或“金玉滿堂”。
蘇玫瑰查閱眾多資料,發(fā)現傳世品中有兩件與文德爾夫婦收藏的這件相似,它們分別是瑞士烏德瑞(Pierre Uldry)及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布倫德基氏(Avery Brundage)珍藏。在烏德瑞珍藏圖錄《Chinese Cloisonne The Pierre Uldry Collection》中,其著作人H.Brinker、A.Lutz指出這兩件可能是一對。而溫德爾夫婦所藏的這件魚藻缸的出現,可能意味著存世品有兩對,另一件是古根海姆外甥女洛夫夫人的珍藏。H. Brinker、A.Lutz提及烏德瑞珍藏的魚藻缸時寫道:“可以肯定的是,這件作品出自18世紀下半葉同一個作坊,如無意外,它們應是北京內府御制器物?!?/p>
文德爾夫婦購入的最后一件掐絲琺瑯器是一件明萬歷掐絲琺瑯云龍戲珠圖插屏。山姆·文德爾說:“我們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欣賞一件掐絲琺瑯的插屏時,一名男子上前透露有一件較小尺寸的和展出的這件相似,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就這樣,這件云龍戲珠圖插屏納入了這批收藏。”有趣的是,文德爾夫婦是以清代掐絲琺瑯為收藏主體,但最后為購入畫上句號的竟是明代器物。話雖如此,本插屏飾紅黃彩五爪二龍戲珠圖,間以五彩如意祥云,依然符合了文德爾夫婦收藏御制器物的原則。
山姆·文德爾說,年少時在布魯克林博物館中看著那些精彩動人的藝術品時,從來沒想到自己將來也會庋藏一批有分量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