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這種圓圓的、十分常見的、異常樸實的食物,在美國被稱為馬鈴薯。同樣的一種農(nóng)作物,從美國進口而來的,都被喚作馬鈴薯。而美國馬鈴薯與一般的土豆又有什么不同呢?
POPO和它的兄妹們
POPO是一個生長在美國大西洋岸邊的土豆,它被肥沃的土壤包裹了半年后,今年6月,與所有其它兄妹們一起,被農(nóng)民從泥土里挖了出來,見到“豆生”中第一縷陽光。
被挖起來的POPO和兄妹們,需要在華氏58度(攝氏14.5度)的環(huán)境下,存貯2到4周的時間,讓它們的細胞壁逐漸栓化。在這半年左右的時間里,POPO體內(nèi)多余的糖分會慢慢滲出,而它們本身的溫度也會逐漸降至與保溫環(huán)境溫度相符,這一過程也被稱為馬鈴薯的休眠期。貯存之初,農(nóng)民們還在POPO身上加入了馬鈴薯抑芽劑,以防止它們的良好休眠被出芽所中斷。
POPO和兄妹“休眠”的倉庫,也經(jīng)過了精心設計。倉庫內(nèi)的溫度、相對濕度、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都可以隨時控制和調(diào)節(jié),以保證這批馬鈴薯的休眠時間。不僅如此,這些存貯設備還可以保證將馬鈴薯糖分含量控制在最低。在漫長的休眠期結束后,POPO將會被分批裝運,這也是它第一次和兄妹們的分離。
POPO變身記
POPO和家族里其它馬鈴薯全部被分批裝進了集裝箱里,從大西洋的口岸被發(fā)往世界各地。在裝運過程中,POPO享受著“帝王級”的待遇——集裝箱要求正確控制溫度、濕度和通風。漂洋過海后,POPO所居住的集裝箱將再次接受箱內(nèi)溫度檢測。這些集裝箱里的馬鈴薯,在卸貨時,應將溫度提高至華氏55度到60度(攝氏12.8度到15.5度),以減少損傷。在卸貨完畢后,POPO從運輸商手里,來到了進口商手中。等待POPO的,將會是一次巨大的變身——它將會被做成任何薯類制品的一種,然后被發(fā)往世界各地,登上人們的餐桌。
TIPS
●美國是全球第四大馬鈴薯生產(chǎn)國,國內(nèi)有50個州均有馬鈴薯商業(yè)化種植。
●美國馬鈴薯最大的亮點在于——高科技。在我國的農(nóng)業(yè)種植目錄中,土豆被納入果蔬范圍,而從全球范圍看,把土豆作為鮮食的比例越來越少。我國雖然土豆產(chǎn)量世界第一,但是品種只有60余種,并且普遍存在著淀粉含量低、薯形不規(guī)則、芽眼較深、表皮不夠光滑等缺陷。而美國,馬鈴薯品種多達2000余種,以適應深度加工的不同需要。
●馬鈴薯是一種鮮活、易爛的原料。在美國,馬鈴薯從離開土地到進入加工廠,全程都會有冷凍汽車作為運輸工具,進入工廠加工后,就會被快速制成不同類型薯類產(chǎn)品,然后再運進各大超市的冰凍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