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曼的美貌,讓胡適稱贊為“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她的才華,讓大畫家傅抱石評價說“堪稱東方才女”。她和詩人徐志摩之間驚世駭俗的戀情更是至今還被大家津津樂道,而她凄涼的人生結局,也時常為世人感慨唏噓。
北京城的一道風景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陸小曼無疑就是一個典范,18歲的時候陸小曼就已經名滿京華,她年輕漂亮,能詩善畫,還寫得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又精通英法兩國語言,經常參加外交部舉辦的舞會,為北洋政府接待外賓擔任翻譯。她出生于上海,成長于北京,兼有南方女子的溫柔婉約和北方姑娘的熱情大方,在外事活動中,其聰明機智的翻譯讓人稱贊。
上世紀20年代初期的中國,各種西方式的禮儀社交方式開始傳入中國。人們常把活躍于上流社會交際圈中的女子稱為“交際明星”或“交際花”,這個稱謂既有艷羨之意,又有一絲輕佻。陸小曼當時算是北京最著名的“交際花”,更由于她父親陸定是北洋政府的高官,顯赫的家世背景使得她成為社交場合最耀眼的明星,當時暢銷的時尚刊物如《良友畫報》、《北洋畫報》、《上海畫報》也常在封面上刊登陸小曼的靚照。她爽郎的笑靨和曼妙的舞姿,使得她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時有人說:“假如這天舞池中沒有她的倩影,幾乎闔座為之不快,中外男賓固然為之傾倒,就是中外女賓,好像看到她也目眩神迷,欲與一言為快。”對此,就連一向穩(wěn)重的胡適教授也情不自禁地評論道:“陸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p>
1922年的一次舞會上,小曼的父母把一位英俊的青年軍官介紹給自己的女兒,他叫王賡,1895年出生,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后又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還是第一名走進美國西點軍校接受教育的中國人。在父親陸定看來,這位前途無量的優(yōu)秀青年軍官理應成為自己的女婿,而情竇初開的陸小曼與王賡也都互相滿意,于是1個月后他們就正式舉行了婚禮,這一年陸小曼19歲。
與徐志摩的戀愛婚姻
當新婚的激情漸漸消退,陸小曼也漸漸由于王賡對她的約束而產生了不滿。但兩人的感情也還過得去,王賡經常會帶上愛玩的陸小曼與朋友一起出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陸小曼認識了丈夫的好友徐志摩。3年后王賡調到外地任職,獨居北京的陸小曼更加空虛無聊,深愛妻子的王賡便委托徐志摩就近幫忙照顧陸小曼,誰知徐志摩與陸小曼意趣相投,對文藝詩歌有著共同的愛好,于是漸生情愫。徐志摩詩人性格里的浪漫和對小曼一味的遷就迎合,使兩人愈陷愈深,直到雙方都無法自拔。1926年,在畫家劉海粟的勸解下,依然深愛小曼的王賡同意與她離婚,并且大度地祝福徐志摩與陸小曼今后能夠幸福。然而事后,陸小曼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懷上了王賡的骨肉,為了順利離婚,她毅然去做了流產手術。由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所限,手術導致了陸小曼今后再也無法生育。
1926年10月3日,陸小曼和徐志摩在北海公園舉行婚禮,這年陸小曼24歲,徐志摩31歲。雖然在傳統(tǒng)道德上,徐、陸二人的婚外情本應受到輿論的譴責,但在當時的反封建背景下,兩人的結合又被一些新派青年當做反抗封建家庭的模范。婚后,他們遷居上海。
揮霍無度與志摩之死
浪漫過后,陸小曼性格中奢侈揮霍的一面也漸漸暴露出來。她一貫養(yǎng)尊處優(yōu),好講排場,還非常貪玩,不但家中雇了許多傭人,還要到戲院捧戲子,逛賭場,沉迷于舊上海十里洋場的夜生活中,在上海的社交圈中也很快出名。更不堪的是,陸小曼還染上了大煙癮,徐志摩雖然痛心,但卻無力約束自己的妻子。為了應付陸小曼的開銷,徐志摩不得不同時在3所大學兼職授課,課余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如此依然不能滿足陸小曼的無度揮霍,以至債臺高筑。
陸小曼愈加揮霍,徐志摩只好愈加勤儉。作為堂堂大學教授,徐志摩時常窮到穿著破舊的西裝外出授課,而陸小曼卻只知索取,不知體恤,脾氣也愈加蠻橫起來。據(jù)徐志摩的好友郁達夫回憶說:“當時陸小曼聽不進勸,大發(fā)脾氣,隨手把煙槍往徐志摩臉上擲去,志摩連忙躲開,幸未擊中,金絲眼鏡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彪S著眼鏡碎掉的還有徐志摩的心,那次爭吵后徐志摩負氣離家,幾天后,也就是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為了省錢,搭乘一架免費但安全性較差的郵政貨運飛機去北京,結果因飛機失事而遇難。
凄涼的人生結局
當噩耗傳回家中,陸小曼這才如夢初醒。她遣散了家中的傭人,從此不再外出交際,并終身素服。由于徐志摩的很多朋友認為他的死和陸小曼的揮霍蠻橫有關,之后都不愿再與陸小曼往來。處理完徐志摩的后事,陸小曼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整理徐志摩的著作上,先后編輯出版了《眉軒瑣語》、《愛眉小札》、《志摩日記》、《志摩全集》等書。
徐志摩去世后,失去依靠的陸小曼曾與有婦之夫翁瑞午長期同居,翁去世后陸小曼開始獨居。解放后,陸小曼被安排為上海文史館館員,總算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1965年4月3日,陸小曼因病在上海去世,一代名媛孤獨地走完了她63年的人生。她臨終前唯一的遺愿就是想死后與丈夫徐志摩合葬,但卻沒有人愿意幫助她實現(xiàn)這個愿望。由于她一生沒有子女,她的骨灰因無人認領而被丟棄,若干年后,侄子才為她立了一座空冢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