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教材很吸引人,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育人精品。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感,難以達到教會學生做事與做人的目的。因此,教師必須從“理論化的課堂”回歸到“生活化的課堂”。但是,是不是課堂走向生活化,教學與育人效益自然而然就提高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學生的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設置恰當是充分發(fā)揮情境效益的關鍵。較多情境問題的設計往往會沖淡了主題,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精選情境、精設問題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具體操作我認為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目標性原則
課堂教學必須要有很強的目標意識。思想品德課的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課標確定本節(jié)課的授課三維目標,基本目標要求設置科學、合理的問題,學生自學思考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教學目標完成的過程,教師的導學也就是借助于對這些問題的疑難之處進行點撥,引導學生走向教學目標,最后師生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二、激趣性原則
學習的最好幫手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好的問題可以增添材料的興趣性。具有激勵性的問題,其思維含量一定比較高,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性,可能會引導學生產(chǎn)生許多“出乎意料”的問題?!笆遣皇恰薄皩Σ粚Α薄昂貌缓谩鳖愃频膯栴}很難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也就在低層面上重復進行,教學效果相對較差。
我在進行《播種友情》這一框題的教學時,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設置了一系列探究問題,教學效果非常好,觸動了學生對友情的親切感悟,升華了主題。
如,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友情的重要,我設置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現(xiàn)場調(diào)查暢所欲言。
1.你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嗎?當你想到朋友時,你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
2.當你(你的朋友)獲得成功時,你們之間是什么反應?
3.當你遇到困難,感到憂愁、苦惱時,你是獨自承擔,還是向朋友傾訴?你的朋友會熱心幫助你嗎?
4.你或你的朋友之間會相互指出彼此的缺點并幫助對方改進嗎?
5.在學習中你得到過朋友的幫助嗎?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一談。
由于問題的設計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中心,所以學生有話說,敢于說,學生思維非?;钴S,場面異?;鸨F渲袑τ趩栴}4“你或你的朋友之間會相互指出彼此的缺點并幫助對方改進嗎?”學生之間竟然展開了辯論,真理是越辯越明,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真切領悟了友情的真諦,友情的可貴!
三、層次性原則
問題設置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當是遞進式的,有層次,有節(jié)奏,前后呼應,相互銜接和逐步深化的。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應該利用學生過去的經(jīng)驗或知識的回憶,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設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不斷生成新資源。巧設情境問題,層層深入,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延伸到更高層次,整合更多知識,甚至能把思維延伸到下一課的教學。同時,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也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主體參與,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真正提高教學效益。
我在進行“邁好青春第一步”課堂教學時,恰逢學校邀請勵志演講家趙一博教授來校做“激揚青春,放飛夢想”的演講,火熱的場面,激動的神情,讓我決定放棄已經(jīng)準備好的課件,乘著激情之帆向著課堂進發(fā)。那一節(jié)課,我就以趙一博教授的演講為主線,層層設置探究問題:
活動一——舞臺繼續(xù):談談你的收獲?你的感受?趙一博少年時代的立志與他后來的成功有何內(nèi)在聯(lián)系?
活動二——風采展示:你還知道哪些少年立志的典故?這給你什么啟示?
活動三——展望未來:趙一博教授為什么要求每一名上臺參與交流的學生面向全場師生說出他們的理想?給大家一個展示的舞臺,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將如何讓夢想變成現(xiàn)實?
學生或真情表白,或合作共享,或獻計獻策,或許下諾言。在同學們激情澎湃的探討中,學生明白了青春對于他們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珍惜青春年華,讓青春更美麗。那一節(jié)課,學生真正做到了既領悟知識,又內(nèi)化素質。
四、啟發(fā)性原則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睅в袉l(fā)性的情境問題能夠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當然,設“疑”必須合乎邏輯,難易適度,使教學始終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肩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性學習的作用。
我在進行《播種友情》這一框題的教學時,展示了一些網(wǎng)絡交友的案例,并設置案例分析后的問題。啟示大家如何正確交友。
這樣的設計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題和線索,引導學生對情境問題全面分析,用學生的選擇、學生的體會、學生的語言表達出我們應該交什么樣的朋友,網(wǎng)絡交友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等。這就能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思維的整體性和邏輯性,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拓寬了視野,活躍了思路,錘煉了思維品質,同時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通過巧妙的問題設置,變教師的一言堂為師生互動的大課堂,變知識為主的教學為能力立意為主的教學,變單純強調(diào)學科觀念為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教學的立足點,優(yōu)化課堂結構,使政治教學變成一門學以致用的學問,使其能夠為學生所接受和喜歡。
(作者單位 山東省高密市銀鷹文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