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在兒女的眼中,父親就是一座山,穩(wěn)重踏實。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是一份堅忍不拔、拼命硬干的血液?!杜_階》是一篇反思地方文化的小說,文章通過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這座有九級臺階的屋子就成了父親的人生坐標,就是父親生命的終點。表現了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tài)和他們?yōu)楦淖儸F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之情。
【精彩段落】
接著開始造臺階。那天早上父親天還沒亮就起了床,我聽著父親的腳步聲很輕地響進院子里去。我起來時,父親已在新屋門口踏黃泥。黃泥是用來砌縫的,這種黏(nián)性很強的黃泥摻上一些石灰水豆?jié){水,砌出來的縫鐵老鼠也鉆不開。那時已經是深秋,露水很大,霧也很大,父親浮在霧里。父親頭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fā)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著黃泥節(jié)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
——李森祥《臺階》
【精讀感悟】
“晝出耘天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笔欠冻纱蠊P下農民的寫照。在作者眼里,父親也是位兢兢業(yè)業(yè)的農民。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將父親的品質、父親的思想表現出來,在品味父親這一形象之時,他的寫作特點也是值得欣賞的。
本文圍繞“臺階”立意,組織材料。父親認為臺階的高低代表著身份的高低。為了改變地位,獲得別人的尊重,父親任勞任怨。最終愿望實現了,父親衰老了,身體也垮了。由此,我們看到父親身上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父親就是千千萬萬農民中的一個縮影 。
出神入化的細節(jié)描寫反映出深刻的主題。如“父親坐在綠蔭里,經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薄皳u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個細節(jié)表現了父親對筑一個臺階的向往和執(zhí)著。比如“父親頭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fā)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著黃泥節(jié)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這個寫汗珠的細節(jié),表現父親為筑臺階所付出的辛勞,同時也表現了父親筑臺階時的滿足。再如建造新屋時,寫“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這句細節(jié)描寫出神入化地刻畫了父親在無比喜悅時的手足無措的樣子。
“父親”形象生動,個性鮮明。李祥森刻畫的父親形象非常深入人心。通過故事情節(jié),父親的思想性格也明朗起來。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氣質,不甘于后,想要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他有了建臺階的目標。盡管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家里更是貧困,但他仍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困難,終于完成了愿望。父親也是老實厚道的農民,他勤勤懇懇,興家立業(yè),不怕吃苦。在父親身上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農民所特有的謙卑。
此外,文章的語言樸實,飽含真情。文章字里行間表現著作者對父親的敬佩和贊賞。特別是最后一句:怎么了呢,父親老了。發(fā)人深思,回味無窮,更帶著作者對父親的憐憫與疼惜。每位父親都是兒女堅實的依靠。我們能享受這幸福和喜悅,一定要感謝父親!
【作者簡介】
李森祥,生于1956年,現代作家。浙江省衢州市人,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電視劇編劇。其小說以農村、軍營為主要題材,代表作小說《小學老師》曾獲《小說月報》第四屆百花獎,浙江省優(yōu)秀文學獎。著有長篇小說《傳世之鼓》,短篇小說集《臺階》,中篇小說集《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盤》、《秋暈》、《樟樹潭記》等。其電視連續(xù)劇劇本《臥薪嘗膽》、《天下糧倉》已錄制播出并取得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