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開塞露有兩種制劑,一種是甘油制劑,另一種是甘露醇、硫酸鎂制劑。雖然這兩種制劑成分不同,但作用原理基本一樣,都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濃度,即高滲作用,讓更多的水分滲入腸腔,軟化大便,刺激腸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應,再加上其具有的潤滑作用,使大便容易排出。
有些患者按常規(guī)方法使用開塞露后,仍不能排便。這主要是因為排便反射是由直腸壺腹部的神經(jīng)完成的,而直腸壺腹部到肛門的距離最遠可達7厘米,開塞露的細端長僅3厘米,按照常規(guī)方法擠入肛門內(nèi)的開塞露僅能到達肛管內(nèi),刺激直腸的作用較小,排便反射相應較弱,因此大便量多且質(zhì)地相對較軟的患者也許能順利排便。
而對進食量少、大便干結(jié)且量少的患者,作用就會較差或無效。此外,開塞露主要是通過刺激腸壁引起排便反射,來達到治療便秘的作用,如果經(jīng)常使用,直腸對開塞露的刺激會變得越來越不敏感,因此,效果也就越來越差。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用開塞露治療只能作為暫時緩解便秘痛苦的“應急措施”。經(jīng)常使用開塞露。機體會對其產(chǎn)生依賴性。要想從根本上防止便秘,最好是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適度增加運動量,養(yǎng)成規(guī)律的排便習慣。
平時,要養(yǎng)成用手按摩腹部的習慣,以促進腸蠕動。必要時,還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麻仁丸。五仁潤腸丸等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中成藥。
習慣性便秘的治療關鍵在于建立科學合理的排便、飲食和生活習慣。要養(yǎng)成每天定時蹲廁所的習慣(不管當時有無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時不要忍,馬上去大便,這樣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條件反射;飲食應該增加含植物纖維素較多的粗質(zhì)蔬菜和水果,適量食用粗糙多渣的雜糧,如標準粉、糙米、山芋、綠豆、涼粉、薯類、玉米、燕麥片等,多食各種新鮮瓜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香蕉、梨、蘋果、苦瓜、黃瓜、荸薺、白菜、芹菜、絲瓜、黃花菜等,適當吃一些富含油脂類的干果,如松子、芝麻、核桃仁、花生等:涼開水、蜂蜜等也有助于排便;少吃肉類和動物內(nèi)臟等高蛋白、高膽固醇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上勞逸結(jié)合,保持心情舒暢,經(jīng)常參加體育運動;腹部按摩也有助于排便,方法是由右下腹到左下腹作順鐘向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50~100次;要避免服用可導致便秘的藥物,不可濫用刺激性瀉藥。
頑固的便秘,可服用輕瀉劑,如酚肽雙醋酚丁等,或用鹽水、甘油(開塞露)、肥皂水洗腸。但長期使用瀉藥,可產(chǎn)生依賴性,有的瀉藥還有副作用,因此除非十分必要,解一時之急,最好是少用或不用瀉藥。通便藥,可以選用膨松劑(如麥麩、歐車前等)和滲透性通便劑(如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對慢傳輸型便秘,必要時可加用腸道促動力劑(莫沙比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