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收藏是頂級富豪的競技,拍場上一件不起眼的作品往往與普通人家?guī)状说氖杖胂喈?;還有人說收藏圈很私密,內外行有別,想成為真正意義的圈里人,要花大量時間、多方交際才可以逾越那道鴻溝;當然也有人把收藏當作是對藝術很單純的喜愛和對文化的傾聽。
對“圈里人”而言,收藏到底是什么?
一手創(chuàng)辦了中國嘉德的陳東升個人沒有收藏,在他的另一家公司泰康人壽卻有國內最好的企業(yè)藝術機構——泰康空間。他最喜歡陳逸飛的作品《黃河頌》,“我是5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骨子里有革命的英雄主義、革命的浪漫主義、革命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這3個詞缺一不可。”每次看到《黃河頌》,陳東升都會被帶回少年時光。
為拍賣公司提供印刷服務的雅昌集團董事長萬捷,工作中信奉“傳統(tǒng)技術+IT應用”,所以在深圳的辦公室里收藏著30年來蘋果的所有產品,去年喬布斯去世的時候,他還欷歔了一陣。
近日,《錢經》走近幾位藝術圈、收藏圈的資深人士。在工作中,他們發(fā)掘新興的藝術家、經營上千萬的藝術品,或者在做尖酸刻薄的藝術評論;拋開公職,他們又有著各自獨特的愛好。
我們?yōu)樗麄冊O計了一些相同的問題,比如給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什么收藏建議,令人驚訝,他們無一例外地都表示:如果為了牟利,還不如做回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單純對藝術的喜愛,往往可以從欣賞一幅畫、讀懂一段藝術史開始。
另一個問題——如果擁有1000萬元和10個億的藝術品投資資金,都會做些什么?看上去有些天馬行空,實際上1000萬在金融機構只是一個可以享受到私人銀行服務的底線,在藝術市場更是小錢了,小錢加大智慧會碰撞出什么結果?而10億元,是近兩年一個企業(yè)家出身的收藏者每年投入市場的資金,是一個兩年期藝術私募基金的體量,是這個市場多少人夢想把握的籌碼,可以買中國市場上最頂級的藝術品。當然這個數(shù)額可以實現(xiàn)愛藝術人的理想,保護藝術文化需要長久的財力,在這一點上藝術與金錢是最忠實的盟友。
圈里人,他們購買藝術品,有時是被一件作品的內涵所打動,有時只是為了純粹的投資。經手的作品越多,接觸的藝術家越多,他們反而對收藏會有更理性而清醒的認識。
不談保值增值,收藏只是一種消費行為,只不過在金錢與物品之間的交換中還附加了欣賞、選擇、把玩、裝飾等一系列的精神享受。
看看這些“圈里人”自己都在收藏些什么,對普通收藏者而言,也許會有些不一樣的啟發(fā)。
李蘇橋:
藝術是“美女”,藝術市場是“娼妓”
在李蘇橋眼里,“所有做畫廊的人,說得好聽一點是熱愛藝術,說得客觀一點就是我們這些人都有毛病。我們愿意去做這樣的推廣,哪怕是賠本砸錢也要呈現(xiàn)出一個精美的畫展?!奔词故莾r值5萬元的作品,做的展覽也要和美術館的一樣,這是他們工作的樂趣,所謂的快感也是產生在這一瞬間。
李蘇橋是南開大學化學系的高材生,1998年受身邊喜歡寫實派的朋友影響進了收藏圈,現(xiàn)在已然當代藝術金牌經紀人。
談及他個人的收藏,他說:“我只收藏70后的作品。我做當代藝術不到10年,這也正是‘70后’藝術家的成長變化時期,相當于老年人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在他們的作品中我能發(fā)現(xiàn)自己兒時的片段。”
孟陽陽、何汶、饒珈、屠宏濤、周金華、俸正杰、郝量等人的作品都是李蘇橋關注的重點。如今,他正在做一個“70后”藝術家30人至50人的名單,想在一段時間內集成系列。他看重的作品“只因個人情感和工作關系,和市場沒關系”。
2006年歐陽春的小幅作品只有兩三千美元,李蘇橋認為他非常有才華,便協(xié)辦了奧地利國家美術館的歐陽春個展,這是中國當代藝術年輕藝術家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美術館展覽。而經他發(fā)現(xiàn)的郝量,幾年前還是四川美院無力支付工作室房租的80后,如今已經成長為當代水墨的新生力量。
人們經常認為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一、二級市場功能倒掛,即畫廊發(fā)展滯后,拍賣公司繁榮。作為畫廊老板,李蘇橋確信一級市場交易的件數(shù)遠遠大于所謂的高額藝術品的交易量,一級市場覆蓋的面也是最廣泛的。百萬元以上的作品在中國能夠買得起的人是有限的,但是100萬元以下價位的作品能夠買得起的人很多。
我收藏的東西與市場無關
M 如何看待藝術市場的波動?
L 當我去討論藝術品市場的時候,關注點是市場,跟它發(fā)生關系的是錢,所以永遠沒辦法阻止資金的進入。藝術是個美的載體,如果說藝術是“美女”,藝術市場就是“娼妓”:熱愛美的人喜歡的是美人,熱愛錢的人愛的是娼妓。
藝術市場里的波動,就像人的脈搏,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時不一樣太正常了。我看到每年交易的規(guī)模在增加,每年進的人在增加,每年進的資金也在增加。參與的機構——私人美術館、畫廊、798藝術區(qū)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甚至所有媒體也開專欄來討論這些問題,這些才是更重要的。
M 您收了不少當代藝術作品,怎么理解收藏?
L 我收東西就是人生軌跡的記錄,只和自己的工作和個人情結有關,和市場沒有關系。收藏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沒有100年歷史的作品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收藏。我的行為,談不上收藏,個人對“收藏”這個詞比較敬重。
M 在生活中會鼓勵自己的朋友收藏當代藝術嗎?
L 我會鼓勵他們s去熱愛藝術,但從來不鼓勵他們進行收藏投資。從畫廊角度來講,展覽的本身,第一是要尊重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我們希望自己喜歡的作品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看到這個藝術家在想什么,他們的想法能否在將來被歷史印證。
M 如果供您投資藝術品的資金分別是1000萬和10個億,您會做些什么?
L 1000萬元什么都買不了,10億元的資金我才有興趣去討論。
如果有10億元的話,我會花2億元建個美術館;1億元做3至5年的運營費用;剩下的6億-7億元才會考慮去買什么樣的東西。為了投資安全,前面3億元不會去動?,F(xiàn)在很難回答這些,因為現(xiàn)在我沒那么多錢??梢钥隙ǖ挠袃牲c,一、要對每一筆錢負責,因為1000萬、5000萬很容易就花掉;二、要做好美術館,因為藝術是需要讓人尊重的,如果跟地攤似的擺著,就像一個女子非常邋遢,你怎么讓別人去迎娶她。所以我們有義務要竭盡全力地給藝術品一個美好的位置,讓人擁有夢想,在現(xiàn)實中感受到踏實,這就是推升價值。
王家輝:跟著文玩玩兒穿越
1996年,秦公先生在翰海拍賣主持工作的時候,王家輝正在中央美院進修古代書畫鑒定,后經老師介紹到了翰海實習,一邊辨讀款識、釋讀詩文,一邊在中國藝術市場最生機勃勃的萌芽期接觸著一手的精品書畫。古代書畫,也因此成了王家輝熱衷的收藏。
第二年他碰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作品——明代汝文淑的冊頁,是“文革”時期毛澤東的秘書王力的舊藏,當時一家拍賣公司決定將其上拍,定價6萬元。王力先生去世后涉及到了財產分配,家人找到王家輝希望盡快獲得現(xiàn)金,“那時我也沒什么錢,我只是看它特別好,就加了50%,9萬買下了這套冊頁”。1998年,這套《山水花卉扇冊》在拍賣會上以85萬元成交,而現(xiàn)在過億的書畫在當時也只能拍到百萬元上下。
書畫藝術品的價值,本應是欣賞和教化,喜歡筆墨是一件靜雅的事,但是如今經濟價值這個附加屬性卻成了主角。在王家輝看來,書畫作品背后隱藏有很多史料和秘密,有些可能永遠不會被發(fā)掘,所以在這個領域不能太輕信。王家輝看到過太多專家走眼,輕易否定一件好作品或者盲目認定一幅疑作永遠是這個市場無法避免的。也有朋友讓他幫忙找畫,他每次都會囑咐對方:“不能只是我看好的就好,你必須再找兩三個可靠的專家看看,有否定意見的最好就別要,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p>
收藏一些文玩成了王家輝純粹的個人愛好——文玩的東西,格調最高,并且也很實用,每一件文玩都有上一位主人的性格和品位。小型拍賣中,這些“小件”一般也最為精彩。
乾隆時有一個藏書家叫葉東卿,當時根據(jù)漢代玉尺鑄了3個銅鎮(zhèn)紙,自己留了一把,另外兩把分別送給了翁方岡、阮元。翁方岡的這把出現(xiàn)在了1989年嘉德小拍上,當時標價600元,場上馬未都和他一起爭,最終王家輝以6000元(當時文玩里絕對的高價)將其收入囊中。七八年后嘉德舉行一場古籍拍賣,有幾幅翁方岡的信札,其中就提到了葉東卿送他的這個鎮(zhèn)紙。
“文玩令人著迷的地方就在于此,兩三百年過去了,我們還能在文獻中追述到這件東西遞藏的歷史。古代書畫更是這樣,古代名家題記,要是能找到三五處,你就會很有成就感,其中的樂趣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p>
市場平穩(wěn)反而難做
M 如何看待市場上關于拍賣公司的負面信息?
W 現(xiàn)在負面消息很多,假的東西、虛假成交的現(xiàn)象肯定有。但是一家公司想要做得長遠還是要規(guī)規(guī)矩矩,買家賣家兩端持平。
M 你的收藏品平時都放在哪里?
W 文玩是放在家里的案頭上,例如買回來的圍棋罐我就直接用來下圍棋。重要的作品肯定要放到銀行的保險柜里。
M 會鼓勵你親密的朋友來做收藏投資嗎?
W 給他們的只有一句話:買藝術品如果是為了投資掙錢的話,還是做你最熟悉的那一行,每一分錢怎么掙的、怎么虧的你自己都非常清楚。可以鼓勵朋友熱愛藝術,可以買好一點的東西做裝飾品,但是能增值多少沒辦法承諾,不過有時間一定要多看看古代文人的文集,那些文字比電視劇好看多了。
M 如果供您投資藝術品的資金有1000萬和10個億,您會做些什么?
W 1000萬,如果對文獻有相當?shù)牧私?,對近幾十年甚至清末民國的書畫流傳海外的記錄也都熟悉,是可以在宋元的書畫領域買到好作品的。
10億就是一個藝術品基金的狀態(tài),個人的話可能會分成三塊:最大的是5億,去大的拍賣會上挑最頂尖的東西,這些東西媒體最好別關注,省得競爭太激烈;4億元買明末到清初以前的名家的東西,也一定是買精品;再花1億元買無款的,有發(fā)掘潛力的。
這幾十年歷史上文人書畫的精品非常多,我肯定會去嘉德、保利等拍賣會上淘一些海外回流的作品。
M 做拍賣的沖在藝術市場第一線,是不是最怕市場低迷?
W 事實上市場很平穩(wěn)的話反而很難做,有起伏的時候才有商機,這時對有準備的人就是最好的時機。
范大鵬:
普通收藏者要專注一個門類
范大鵬收藏刻銅文房,還要從1997年說起。
當時有一個長期交換郵票的臺灣朋友到北京來,他琢磨送點什么東西好時,在潘家園相中了一個刻銅墨盒。朋友喜歡書法,墨盒是一個比較實用的東西,而且上面刻畫的山水圖案也非常漂亮,所以就花幾百塊錢買了下來。結果在送給朋友前的那段時間里,他越看越喜歡,于是開始關注刻銅。早年他也收藏過瓷器,還有100多部清末的繡像小說。后來為了買刻銅,都整體轉讓了。他覺得對一個上班族來說最好專注一個門類。
最多時,他收集的刻銅文玩達三百多件,經過千挑萬選,現(xiàn)在手里還剩下了五十多件。他最喜歡的一件是巴掌大的墨屏(文人遮擋墨),一面是陳師曾刻的水月觀音,一面是姚華贊美觀音的襯文。這是2008年在湖南長沙買到的,要價10萬元,在當時算是很貴。去拿貨的那天,長沙街頭特別的堵,一問,說是觀音出家日。因這樣的緣分,他認定這件墨屏是要一輩子珍藏的物件。
過去的老藏家是這種“冷門”收藏類別的擁躉者,他們會非常無私地傳授評鑒經驗。范大鵬在與他們長期的交流中,也從新入行的學生蛻變成為現(xiàn)今的刻銅研究行家。
2008年范大鵬的《鐵筆銅墨》問世,可謂是這兩年刻銅研究領域的經典之作。北大考古系出身并做了十幾年出版工作的他坦然:寫作過程極為糾結,連續(xù)4個月每天寫到后半夜。“現(xiàn)在關于藝術市場的好書并不多,大都是互相抄襲編纂而成,只關注增值和稀缺,盲目地斷定市場價值,這些都是為這個浮躁的市場在推波助瀾。我更多地是側重知識性和趣味性,要把文化內涵做進去?!?/p>
刻銅藝術的發(fā)展只有民國短短的30年。但是歷史上卻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此時期,大部分的藝術家、畫家可以充分地參與到文房的創(chuàng)作當中。在當時刻銅是時尚的玩意兒,尤其是刻銅墨盒,幾乎成了時人送禮、互贈的必選之品。民國年間,《北京繁昌記》中記載:北京刻銅墨盒和南昌象眼竹細工、湖南刺繡并稱為“中國之三大名物”。
范大鵬在他的書中寫到:“它不遠不近的年代,不易損毀的材質,風格獨具的雕工,飽含時代特征的內容,攜帶文化名人痕跡的款識等等,都注定它必是藏苑中的一朵奇葩。我們無須它與其他藏品比較高低,它所包涵的深刻文化內容,已經不言自明地展示了它應有的歷史位置?!?/p>
齊白石墨盒5毛錢一個
M 刻銅文玩有什么樣獨特的魅力,讓您這么著迷?
F 刻銅基本融合了書法、繪畫、雕刻等多方面的特色,當時幾乎是北京所有的畫家都參與過刻銅墨盒的創(chuàng)作,其中包括齊白石、張大千、溥心。一般是在銅盒上刷白粉,書畫家在上面作畫,再由高級的工匠據(jù)此雕刻。我們在一些資料中看到,當時曾有人指明要齊白石畫的墨盒,起初一個墨盒是5毛錢,后來漲價到7毛。而現(xiàn)在研究齊白石書畫的專家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齊白石曾經畫過墨盒。這種再發(fā)現(xiàn)的趣味是無以言表的。
M 刻銅文玩的市場價格和其他藝術品相關性大嗎?
F 同樣是銅器,與銅鏡、佛像相比,刻銅研究得不夠,關注度也不夠。但是這個行業(yè)盤子小,大的資金還沒進來,不過價格也還是在不斷上漲。2005年之前,基本都沒有過萬的東西,但是現(xiàn)在的好東西基本上都是十幾二十萬以上。
M 對于新入藏銅刻藝術品的人有什么建議?
F 多看少動,先買相關的書和文獻研習,在相關的網站上多交流;先花小錢,買的時候從普品、標本開始;等眼力練得差不多了,一定要對藏品升級,一年買幾件精品永遠要比買幾百件普品強。量力而行,從興趣出發(fā),但也要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
M 如果供您投資藝術品的資金有1000萬和10個億,您會做些什么?
F 1000萬的話,買齊白石精品的畫,當然也就只能買一兩幅,喜歡他的畫能延續(xù)我和文房的情結。10個億,首先肯定要做公益,藝術品上,還是買心儀的頂級的精品,比如說像陳逸飛的油畫,齊白石、董其昌的書畫。書畫是人修身養(yǎng)性最好的東西,目前我的狀況是眼高手低,看上的東西買不起。好在刻銅上也有書畫,別有洞天,搞其他收藏也需要有這樣的心態(tài)。
楊凱:
媒體不是拍賣公司的傀儡
楊凱的事業(yè)始于成都,2007年,他在蓉城開辦了自己的畫廊——K空間。開辦網站起先也只是單純地想為藝術家服務的,結果經營8年,成為了當代藝術的門戶網站。此前他收藏的都是傳統(tǒng)的藝術品,比如瓷器、石刻。從前的文藝青年介入當代詩歌領域后,了解了當代藝術,發(fā)現(xiàn)文學和藝術的相輔相成,跨入當代藝術圈水到渠成。
他是四川人,30年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史中,繪畫川軍一直是“川”流不息,他和張曉剛、周春芽都是不錯的朋友。2004年-2005年,周春芽的作品,小一點的才幾萬元,楊凱認為當代藝術很快會崛起,就動員很多客人去買他的作品,當時好多精英階層或者成功的企業(yè)家,完全不懂什么是當代藝術,“我和他們說的時候,他們會說,‘哇,好貴’”。
當時楊凱僅有200萬元現(xiàn)金,他仍拿出一部分買了周春芽的作品,其中用35萬元買了一個2米 QUOTE 2.5米的《桃花紅》, K空間開業(yè)時他以120萬元賣掉了。當他再次意識到這幅作品的重要,想花300萬元買回來時,買家卻不賣了。2011年秋拍中,周春芽的《剪羊毛》以2650萬元成交,帶動了其作品又一波的升值,楊凱知道,那件《桃花紅》是再也買不回來了。不過好在他還珍藏著周春芽的一幅同樣尺幅的《綠狗》。
楊凱收藏、推廣當代藝術,是希望大家都能認識到當代藝術的重要價值。他認為,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藝術最最重要的一場革命,是新的價值觀的開始。張曉剛、王廣義、周春芽、方力均,他們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時代的格局,很多年以后看到他們,就會像今天我們看“四王”一樣(“清初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鑒、王、王原祈,形成四王畫派,將中國畫的筆墨水平發(fā)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廣泛、順暢而深入的溝通,是藝術市場媒體人最為基本的功課。楊凱經常和張曉剛等人關起門來聊天,探討藝術、觀念、創(chuàng)作,一聊就是幾個小時。“張曉剛是一個非常思辨的藝術家,他天生敏銳、愛質疑、常有不安全感?!?/p>
保利拍賣的總經理趙旭也是楊凱的好友,他們會談行業(yè)的趨勢,會討論資本時代藝術品的生存法則,舉辦藝術品高峰論壇的思路就是在不斷的溝通中形成的。藝術市場的生態(tài)圈中,媒體作為重要信息傳遞者,順暢的溝通無疑可以促進這個行業(yè)更良性地發(fā)展 。
唱高市場對拍賣市場沒好處
《錢經》
M 作為藝術市場的媒體,如何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會唱高還是唱衰?
Y 對拍賣公司而言,他們不需要唱高,對他們沒有好處,我們需要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因為我們是第三方,又不是他們的傀儡,和他們沒有客戶關系,但是我們覺得他們很重要,就一定要關注,他們只要是好的,我們就要傳播。拍賣業(yè)需要建立新的秩序,在這個秩序里面我們要扮演好傳播者的角色,我們覺得這個很重要。
M 你收藏的標準是什么?
Y 自己不喜歡的就不會買,哪怕再怎么賺錢我都不會做這個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但是我會推薦年輕藝術家,因為支持他們的現(xiàn)在就是支持他們的未來,你買一幅畫可能就解決了他們的生存問題,某些作品,其中有可能就是未來藝術家的某個重要階段的見證。
M 如果供您投資藝術品的資金有1000萬和10個億,您會做些什么?
Y 如果有1000萬,還是會買當代藝術。10個億的話,這個時候我會拿出來2個億買古美術、古書畫,因為一直以來都喜歡文人畫,經典作品我還是會買。像劉益謙,隨心購買自己喜歡的經典作品,這種福氣不是用錢能買到的。實力派的價格太高,更多地會買八九十年代的作品。
M 如何看待市場中的高潮與低迷
Y 市場的高低與經濟環(huán)境有關系,不代表作品的學術價值。學術價值是每個時期沉淀下來的永遠的價值,每個時期社會環(huán)境不同,表現(xiàn)的數(shù)字也不同。只要你有眼光、有信心、能堅持,只要你認同作品的價值,好的東西是永遠都值得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