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山大,是每個都市人心中的怒吼。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說,對于地球上生活的絕大多數(shù)生物來說,壓力是一種對短期事件的反應,如果長時間處于壓力中,可能會導致人體壓力系統(tǒng)的崩潰,使人對緊急事件無法作出反應,對刺激不敏感。從生理層面講,長期壓力過大還會引起各種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胃潰瘍的形成不僅僅是由于飲食不規(guī)律,還因為現(xiàn)代人壓力過大,精神過于緊張。同時,壓力還會損害大腦中樞海馬體,使學習能力和記憶力下降。此外,抑郁癥、肥胖、心血管疾病的產(chǎn)生都與長期心理壓力過大有關。
都市人緩解心理壓力,迫在眉睫。
寫作減壓法
寫,是緩解壓力的重要方法,美國心理協(xié)會就非常推崇這種方式。將自己所感受到的壓力寫在紙上,這就相當于一個將大腦放空的過程,有助于讓大腦重新回到最佳狀態(tài),調(diào)動全部的腦力資源。同時,將大腦感受到的壓力整理成書面文字,也有助于人整理思緒,正視壓力。
運動減壓法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相關研究顯示:當人體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鍛煉之后,會產(chǎn)生一定量的大麻素,這種大麻素對人體沒有損害。它的功能是減輕壓力,緩解疼痛,增強愉悅感。英國利茲大學的相關研究也表明,運動能夠減輕壓力,改善精神狀態(tài),增強對同事、工作等的包容能力。
食物減壓法
雖然我們的壓力絕大部分來自于生活和工作,但是如果飲食調(diào)理得好也能緩解壓力。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食物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具有抗抑郁、緩解壓力的神奇功效,是不可多得的“歡樂食物”。
深海魚中含有一種脂肪酸,這種物質和抗憂郁類的藥物有著相似的功效;大蒜雖然味道不好,但卻有緩解疲勞的功效;香蕉含有的一種物質可以幫助大腦制造血清素,血清素有穩(wěn)定情緒、消除焦慮的作用。此外,櫻桃、菠菜、葡萄柚、南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保持體力,緩解疲勞,減少暴躁、緊張、焦慮感。此外,黑巧克力也有較好的抗抑郁功效。
睡眠減壓
睡眠是身體休息與自我調(diào)試的時間,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擁有健康的身體,抵抗壓力的侵襲。
女性睡眠不足更容易感到疲倦、厭煩、注意力不集中,也更不容易保持愉悅的心境。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質量差的女性體內(nèi)胰島素水平偏高,出現(xiàn)中風、炎癥的概率也比較高,同時也增加了抑郁癥傾向。在睡眠質量差和心理壓力大之間,很有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嚴重的睡眠障礙和無法忍受的心理壓力。
適當?shù)男睦碚{(diào)適
在面對壓力的時候,心態(tài)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身處壓力的漩渦中,最重要的是及時作出心理調(diào)適,不能長期處于沮喪、壓抑等負面情緒中。偶爾自我調(diào)侃一下,用幽默來中和壓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性格過于敏感,也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無謂的壓力與煩惱,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庸人自擾了。生活要向前看,感覺壓力過大的時候不妨將眼下的情況擱置一旁,暢想一下未來或者是制定一個行動小計劃,不要把自己束縛在眼前的困境中。如果壓力長期無法緩解,就要及時向心理醫(yī)生求助了。
緩壓的不正確做法
傾訴
在傳統(tǒng)意義上,人們認為傾訴有助于緩解壓力。當我們心中有所郁結、痛苦難耐時,往往愿意找一位自己信得過的朋友傾訴一番,感受一下他人的撫慰。但是最近的一項研究證明,一味地傾訴、吐槽并不能緩解壓力,在得不到預期安慰的情況下,反而有可能讓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同時還會把抑郁、煩悶的消極情緒傳給周圍人。即便可以得到他人的安慰,這種傾訴也不能從實質上解決任何問題,對于解決困難、緩解心理壓力沒有太大的意義。
發(fā)泄
國外有公司設有“員工發(fā)泄室”,供員工發(fā)泄不滿情緒,同時也有不少人借助撕紙條、捶桌子緩解壓力。這樣做確實有一定的合理之處,這種發(fā)泄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運動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壓力。但是,如果從心理方面來考慮,發(fā)泄其實對解決問題沒有絲毫的幫助,反而會使人的性格變得暴躁,增長暴力傾向,從長遠看,在對一個人的性情培養(yǎng)上反而是非常不利的。
肥胖是場“傳染病”
有時候,肥胖就像一種傳染性病毒在人群中蔓延。也就是說,如果你恰好有一位心寬體胖的朋友,那么你長胖的可能性將會高于其他人,這其中甚至包括你朋友的兄弟姐妹或者是配偶。
也許你會懷疑。在以瘦為美的今天,看到朋友如此的體形,難道不會更讓我時刻保持警醒嗎?為何反而會趨同呢?這,就是社交的力量。
當兩個人一起從一間滿是塵土與煤煙的屋子中走出來的時候,潛意識中,人們會以對方的面部清潔程度來判斷自己是否煙塵滿面。在某種程度上,這和肥胖的傳染性有相似之處,人們在以對方的情況作為判斷自己行為的標準。朋友之間的融洽相處往往是以價值觀的相近或趨同為前提的,飲食習慣也會互相傳染。這就是為什么當一幫朋友進入麥當勞或者是肯德基后會傾向于點相同分量和種類的快餐。因為潛移默化中,你受到了朋友的影響。
朋友之間的親密關系有時會讓我們忽略胃部的真實感受,而以對方的飲食習慣和饑餓程度來判斷自己的進食量。同時,人的胃非常具有伸縮性,當我們按照某一標準食量進食一段時間后,胃就會逐漸認可這一標準,忽然減少會產(chǎn)生饑餓感。所以如果你被心寬體胖的朋友帶得胃口大開,長此以往,怎么能不被“傳染”肥胖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