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問題的模式為: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對目前中小戶型住宅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挖掘和分析,從而提出中小戶型住宅設計的要點,對中小戶型設計前景進行展望,以此對中小戶型住宅設計以及保障房建設進行有益探討。
關鍵詞:中小戶型;住宅設計;保障房建設
1 中小戶型住宅的概念界定和現狀
1.1 中小戶型的概念界定
目前對于中小戶型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界定。狹義的認為中小戶型住宅是建筑面積在60平方米以下,具有廚、衛(wèi)和臥室功能的一居室,居住空間狹隘,設計標準低,居住的舒適性差。廣義的認為中小戶型是一種與目前開發(fā)的戶型相比,建筑面積較小的一種戶型。戶型面積小至20多平方米,大則80到100平米。本文所指的中小戶型是指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具有平面設計合理,功能齊全,經濟合理特點,是當下較受歡迎的產品。
1.2 中小戶型住宅的現狀
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wěn)定住房價格的意見》(國十五條),要求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fā)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保障房建設也提出了35平米至85平米的標準。毋庸置疑,“70/90政策”的出臺對規(guī)范市場,提高土地利用率,調節(jié)城市住房結構,緩和房價漲速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住宅也逐漸成為了我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主力產品。
因此,9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戶型因其舒適、經濟合理和功能齊全等優(yōu)點成為市場的主流。特別是國家對保障房建設的要求。因此,如何設計出更好的中小戶型是當下業(yè)內都比較關注的問題。
2 中小戶型住宅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1 中小戶型群眾認同率比較低
在建筑模式上,目前對中小戶型缺乏足夠的研究,沒有相應的體系去支撐它。在大多數人眼中,中小型住宅面積狹小,設計不標準,簡陋不舒適。因而都一味的追逐大戶型的住宅戶型。受到群眾這一思想的影響,許多開發(fā)商與設計人員在規(guī)劃住宅小區(qū)的時候也會盡量避開不設計此類戶型。
2.2 中小戶型設計缺乏相應的規(guī)范標準
國家對于房地產這塊的政策也是隨著時代的不同一直在變,最近各個地區(qū)設定了中小戶型設計相應的細則。要想在設計的過程中,不與新的規(guī)范標準發(fā)生沖突,又設計合理,不是一件易事。比如說:在住房規(guī)范中對于雙人臥室、單人臥室,還有起居室的規(guī)定,為了提高舒適度,目前的設計規(guī)范都是低限要求的,各個房間的面積不得小于一定面積,在加大中小型戶型設計力度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觸犯這個規(guī)范。因此制定完善的設計規(guī)范標準對于中小型住宅設計有一定的推動意義和指導意義。
3 中小戶型住宅設計面臨的挑戰(zhàn)
3.1 各功能分區(qū)要明確
住宅內部分區(qū)由原來的混合區(qū)分為動區(qū)和靜區(qū)。動區(qū)一般包括客廳、餐廳等;各功能空間也由原來的兼用空間分為公共空間、私密空間和半私密空間。私密空間一般指臥室和衣帽間等,公共空間一般指餐廳、客廳等。半私密空間一般指公共衛(wèi)生間、浴室等。在中小戶型住宅設計過程中要正確處理這些功能分區(qū)的關系,滿足各功能分區(qū)的要求,是接下來設計的前提和設計成果成敗的關鍵。
3.2 交通組織要合理
功能分區(qū)合理劃分以后就是怎樣把這些功能分區(qū)合理聯系起來,這就涉及到交通流線的設計。如果交通流線設計得當,會使各功能分區(qū)聯系緊促且不會造成相互干擾,而且還可以有效的節(jié)省室內有效的使用面積。順暢的交通流線設計,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戶型面積。
3.3 各個功能空間尺度要適宜
中小型住宅面積主要由交通空間、家具等要素來確定。空間只有滿足各功能尺度的要求才能保證正常使用。因此,空間面積過大,會造成浪費;而空間面積過度縮減,就會影響空間的正常使用。根據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一般起居室的使用面積在15~18平方米每套,布置家居墻面長度不應小于3米;廚房使用面積在6~8平方米每套,布置家居墻面長度不小于2.7米;衛(wèi)生間的使用面積在4~6平方米每套,布置家居墻面長度不小于2米;餐廳的使用面積在4~6平方米每套,布置家居墻面長度不小于2米。
3.4 通風、采光要處理好
住宅的通風好的話對住戶的身體健康,身心舒適度會有直接影響。在中小戶型住宅設計中,應根據該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充分考慮較好的朝向和通風環(huán)境。住宅主要房間都應做到直接采光,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季日照。平面設計中應著重考慮自然通風,有效的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和衛(wèi)生狀況。特別是廚房和衛(wèi)生間是家居生活中最主要的空氣污染源,應對兩者的通風進行合理設計。
4 中小型戶型住宅設計的走向和發(fā)展趨勢
中小戶型住宅設計逐步從單純的技術路線走向策劃設計。住宅作為一種商品逐步推向市場,設計也亦此。開發(fā)商目前已經不把設計單純的看作是制圖的過程,而是逐步把設計作為策劃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開發(fā)商根據目前市場需求要求設計者如何去設計迎合人們的胃口,這樣很有目的的給開發(fā)商帶來超額利潤。
中小戶型住宅設計走向精品化。我國中小戶型住宅設計已開始從粗放型逐漸轉向精細型,創(chuàng)造精品應成為設計者的神圣追求。精品是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必然產物,只有創(chuàng)出精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中小戶型住宅設計精品所帶來的無形資產是巨大的,“精品效應”已成為設計單位的生存之本:精品不但提高住宅本身的價值,同時也提高了設計自身的價值。住宅宅戶型也要創(chuàng)造精品,這些精品在適應居住人生活行為的同時,還引導人的生活行為,甚至改變人的生活方式。
5 日本住宅供應體系對我國保障房體系的參考意義
5.1 日本住宅都以套內使用面積作為住宅面積計算標準,這樣就避免多層、高層每層戶數的多少對公攤面積的影響,尤其是小面積住宅對公攤要求嚴格的前提下,避免了建筑面積大,而套內面積小的情況,對統一評價標準有著重要的意義。
5.2 建設工程工業(yè)化、戶型面積標準化、產片精細化是日本小戶型住宅特別是保障房住宅發(fā)展的主要之點。工業(yè)化的住宅建設體系保證了大量住宅的快速。高質量、低成本的建設。國內大的開發(fā)商萬科也在探討這種模式的可行性。根據對小戶型及保障房人群的家庭構成及變化的精準科學分析,設計了適合這類居住家庭的大、中、小戶型,全國統一標準;而不是像我國的現狀,國家出標準,各地出細則,設計師一直在探討房型。
6 結語
隨著國家保障房政策的逐步落實,中小戶型住宅將會成為現階段城市住宅消費的主流。本文對中小戶型住宅設計進行常規(guī)性的探索,如何使中小戶型住宅成為更實用、更人性化、更有附加價值的創(chuàng)新設計,是國家政策制定部門、學者以及設計者面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