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衰亡是因為太康驕奢貪逸,商紂亡國也是貪賄所致,周厲王被國人趕走還是緣于重用貪臣……歷史上,因貪亡國的教訓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歷代有遠見的君主為了維護自身統(tǒng)治,都會高舉“肅貪”大旗,“反腐敗”的招數(shù)也不斷翻新——
朱元璋親編反腐教材
《醒貪簡要錄》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反腐教材,頒布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書里先詳細計算官員所得俸祿,如折合成稻谷是多少,按照平均畝產(chǎn)折算需要多少畝地,農(nóng)民耕種這些地需要花費多少勞力等等,希望以此喚醒官吏們的良心,可謂用心良苦。
《醒貪簡要錄》是朱元璋親自主持編撰的,他曾語重心長地對官員說:“四民之中,士最為貴,農(nóng)最為勞。士之最貴者何?讀圣賢之書,明圣賢之道,出為君用,坐享天祿。農(nóng)之最勞者何?當春之時,雞鳴而起,驅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種,又須耘耨,炎天赤日,形體憔悴;及至秋成,輸官之外,所余能幾?一或水旱蟲蝗,則舉家皇皇無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艱,至有剝刻而虐害之,無仁心甚矣。”
《醒貪簡要錄》對貪官制定了極為嚴酷的懲治措施,規(guī)定官吏貪贓銀60兩以上的要斬首示眾,采用朱元璋發(fā)明的“剝皮揎草”酷刑(即把人皮剝下來,用草填充后縫起來,放在衙門里官員案桌旁邊,隨時警示)。他還下令百姓不分貴賤,皆可直接到京城告發(fā)地方官吏的貪污罪行,地方官吏不準攔阻。朱元璋最痛恨貪官,所以反貪污的決心很大,使用的招數(shù)也十分狠毒。
《秦律》規(guī)定“通一錢者黥為城旦”
一些開國君王和重臣不僅重視廉政教育,更深知“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十分注重以身作則,感化百官。春秋時期,魯國宰相公儀休喜歡吃魚,但從不接受別人送來的魚。唐太宗李世民患有風濕病,不宜住在陰冷潮濕的地方,但他很長時間都住在隋朝陰暗潮濕的舊宮殿里。他多次對太子和大臣們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p>
感化和教育盡管必要,但并非萬能。一些君王為震懾貪官,特別強調以嚴刑肅貪。
《秦律》規(guī)定:“通一錢者,黥為城旦?!币馑际悄呐率苜V一個銅錢,也要嚴懲:臉上刺字,發(fā)配去修城服苦役?!短坡伞芬?guī)定官吏如在其轄區(qū)收受百姓財物,或向百姓借貸錢財、役使人力等,均以貪污罪論處。明朝是殺戮貪官污吏最多的朝代,先后處死了15萬名貪官,其中二品以上官員152人?!洞竺髀伞防飸椭呜澒俚男谭ㄊ謬揽?,包括凌遲、挑筋、剝皮揎草等。明朝大太監(jiān)劉瑾,所貪錢財可抵國庫,最后被凌遲3357刀,千刀萬剮了三天三夜。老百姓掏錢從劊子手處買其血肉蒸、煮、燒、烹,和酒而食。處罰貪官的嚴酷程度可見一斑。
唐太宗李世民“不赦貪官”
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四年(630年)大赦天下,罪無輕重,包括死罪,皆赦免,卻特別申明:“枉法受財之贓官不在赦列?!?/p>
盡管趙宋王朝以忠厚開國,但也規(guī)定“凡罪罰惡從輕減,獨于贓吏最重”。視貪贓為不赦之罪,并將貪官與“十惡殺人者”同罪。金世宗完顏雍也規(guī)定:“吏犯贓罪,雖令赦不敘。”也就是凡是犯貪贓罪者,大赦天下時均不包括這些人。
重用廉吏,褒揚清官,發(fā)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也是古代“肅貪”的一大法寶。漢昭帝、宣帝時重用名相黃霸,就是因為此人“以廉稱”。唐太宗李世民對魏征褒獎有加,除了“敢諫”外,廉潔也是重要原因。魏征死后,太宗親寫碑文:“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知得失。魏征去世,朕亡一鑒矣。”
魏晉等朝設“登聞鼓”便于百姓鳴冤
一些朝代在“反腐敗”中還特別重視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不僅鼓勵百姓舉報,還鼓勵百姓“越級上訪”,讓貪官無藏身之地。
秦漢時設有“公車司馬”的官職,專門接待上訪投訴者。魏晉以后各朝,正式設置“登聞鼓”,便于百姓“擊鼓喊冤”。明朝允許百姓將害民貪官直接越級“綁縛赴京治罪”,若各級官吏敢有阻攔者,誅全族。明朝貴州黔陽縣安江驛丞李添奇,“恣意為非,貪污受賄,害民不止一端”,被百姓拿獲赴京。朱元璋了解案情后,當即命人砍去其腳趾。
清朝也鼓勵百姓越級上告貪官,甚至可直接攔皇帝圣駕,還明確規(guī)定不準“截訪”,皇帝警告各衙門,“凡扣壓平民上書者,全家族誅”??滴醯垡淮文涎矔r,蘇州一民攔路上書,陳請罷免貪官,減免當?shù)匕傩斩愂?。康熙帝了解情況后,下令摘掉了貪官的烏紗。小白菜為救楊乃武冒死越級告狀,慈禧親自平反了這起冤案,為此罷免貪官100多人。慈禧本人有許多罪過,但處理這件冤案仍是值得稱道的。
遺憾的是,盡管一些王朝“肅貪”亮點頻出,甚至出現(xiàn)允許百姓越級上訪,要求對截訪者嚴懲不貸等非常舉措,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本質是維護皇家的私利,這就決定了封建體制下的“肅貪”不可能徹底。
(責編: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