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常講“吃tea”,就是吃下午茶,特指英式下午茶,而咖啡、茶、蛋糕、三明治或曲奇餅干,是“吃tea”的主角。
茶是液體狀,理應(yīng)稱“飲茶”或“喝茶”,上海話偏偏叫“吃茶”,好像茶是可以咀嚼的。上海人一說“飲茶”,必要咬著舌頭作廣東話發(fā)音,因為“飲茶”是指那一盅幾件的,有茶水、有小吃的點心。若說“喝茶”,早幾年上海人會暗自訕笑這不是正宗上海話,多少帶點外幫人口音,所以“吃茶”一語看似不合語法,卻是正宗的上海閑話。
上海人叫吃茶不叫喝茶,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老上海人家一般待客,除送上一杯清茶外,一般總會裝上一盤點心或瓜子花生之類俗稱茶食的小吃,原來也要動動牙齒的,所以叫吃茶。可惜年輕一代對這套待客之道已經(jīng)生疏,現(xiàn)今連茶都免了,代之以一聽可樂和一盤土豆片。
上海人的飲茶習(xí)慣,由華南傳入。早在晚清時期已有大批廣東人搶灘上海做生意,帶來各種食俗。廣東飲茶有早茶和午茶兩種。大約因為南方日光長,白天相對也顯得特別長,一般人都起得較早。廣東的早茶從早上五點鐘就開始了,至今香港的茶樓也仍是清晨五點就開門營業(yè)。早起的茶客夾著份油墨噴香的日報就開始早茶,看股票、金市行情以及埠內(nèi)外的重大新聞,一面不緊不慢享受著他的一盅兩件,與老茶友聊聊天擺擺龍門陣,坐到差不多時間就上班去。
我也喜歡飲茶。上海現(xiàn)有不少廣式飲茶處,大多是由香港或廣東人開的,每天早上倒也生意不錯?,F(xiàn)在上海人的退休年齡普遍提前,退休金不算高,但與老友相約飲個茶的閑錢總是有的。一盅兩件篤悠悠地享受,也是人生一樂。
“Tea”在英文中是茶葉的意思,但上海老話“吃tea”,你一定不能理解為吃茶(喝茶),而應(yīng)理解為英式下午茶?!癟ea ”與不同的英文單詞搭配,有完全不同的含義:“Tea party ”是指茶會,源自舊上海新派年輕人討厭繁瑣又鋪張的老法結(jié)婚,往往喜歡以“Tea party”形式舉行婚禮,既經(jīng)濟熱鬧又盡興;“Tea dangcing”即茶舞,以前在上海百樂門及香港不少星級酒店都設(shè)有茶舞,這也是一種促銷行為,因為通常飯店及一些夜總會場所,在午市后至夜市間這個時段生意基本是空白的。就有精明老板推出“Tea dangcing”—茶舞,即利用空閑時段,簡單備一點茶水點心,供人跳舞消費,價錢自然比晚上營業(yè)的夜總會等娛樂場所便宜多了,一般講,也健康得多。還有“Tea time”,便是下午茶時間,一般指下午三點到五點,有點像上海人的吃點心。所以,上海話常講“吃tea”,就是吃下午茶,特指英式下午茶,而咖啡、茶、蛋糕、三明治或曲奇餅干,是“吃tea”的主角。
我偏愛英式下午茶,最喜歡彌散在下午茶際那種高雅的氣氛。我心儀的下午茶場所之一是香港淺水灣大酒店的咖啡廊,那木質(zhì)的落地百葉窗、徐徐緩緩象征性轉(zhuǎn)動著的木質(zhì)老式吊扇,都透出濃濃的懷舊氣氛,使人聯(lián)想起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那小說中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座酒店。在上海時,我們常去吃下午茶的地方,是波特曼酒店的咖啡廊,其價格與香港那邊差不多,我們常常三個人吃兩份再AA制平攤。
而我最享受的“Tea time”,是在家中以下午茶招待朋友,經(jīng)濟又開心。為此,我還特別花高價買了英國名牌Wedge Wood的三層塔形點心盤,一面安慰自己少去波特曼吃幾餐,下午茶成本就省下來了。實際上,英式下午茶最要緊的是茶具和器皿,所謂上海話講的“腔調(diào)要足”,原套的骨瓷咖啡杯、蛋糕叉、茶匙等等,一點細(xì)節(jié)都不可忽略,否則就不是英式下午茶而成麥當(dāng)勞或大排檔了。
在家里自制下午茶,感覺其樂無窮,令人心境平和、滿足,吃的什么倒是不大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