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幾個主題散亂的故事吧——
曾經(jīng)采訪過五十位百歲老人,旨在尋求長壽秘訣。五十個案例之間并沒有必然規(guī)律。有的人抽煙嗜酒,有的人大魚大肉,有的人練太極,有的人習(xí)樂器,許多人飲食起居之不健康簡直可以入養(yǎng)生的反面教材。某日,翻看這些老人的簡歷,眼前一亮,五十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曾歷經(jīng)磨難,而非萬事如意。有參加長征吃草根咽樹皮的,有中年喪子喪夫孤寡大半生的,有從榮華富貴落魄至窮困潦倒眾叛親離的。能夠挺過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心大。心靈的韌度決定了生命的強度。災(zāi)難突如其來,痛苦如何在日子里一點點地消化?再次走進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不掛牌的心理醫(yī)生,開具的是針對自己的心靈處方。
朋友西的婚姻一度告急。前幾日在街頭偶遇,夫妻倆牽手逛街,實在看不出有散伙的罅隙。于是八卦了一下內(nèi)幕。西也不保留,說:“教你幾個簡單易行的小游戲?!币皇莾扇谁h(huán)抱著對方五分鐘,慢慢將呼吸調(diào)整與對方同步,會感到親密值倍增;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兩人保持適當距離,一個向后倒去,另一方接住對方,接住后互換角色。如此幾次,會覺得雙方的信任感增加了許多。等等。我笑西:“就這小游戲能讓你們和好如初啦?”西回答:“有知識沒文化,一點兒精神衛(wèi)生常識都沒有。信不信的,自己回家試試。”
你是否有這樣的時候:心情灰敗到極點,有些有具體的事件誘因,有些純屬沒來由的小情緒。也有這樣的時候:翻遍手機通訊簿里的所有號碼,卻最終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回收自己壞心情的人。明明想找一個人大吐心中塊壘,可是談話不知何時變成了他人傾訴煩惱的主場,自己的不快尚未被解決掉,吸食的二手郁悶加劇了自己的郁悶。
這是一個抑郁易、快樂難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盡管程度不同,但因為每個人承受力的不同,這些煩惱隨時都會成為壓垮我們精神世界最后的那根稻草,輕者不開心不幸福,重的,抑郁了,自殺了,死得令人目瞪口呆。
郁悶猶如感冒,花樣繁多,一波還沒平息,一波又來侵襲。求醫(yī)吧,總有種非人命關(guān)天的小題大做感,求人吧,不是遇到比自己傷還重的祥林嫂就是遇到大秀個人輝煌的礪志哥,常常達成一病未平一病又起的療效。心病還得心藥醫(yī),解鈴還須系鈴人。其實,我們心的困境常常是由自己引發(fā)的,所以還是求己吧:先向自己示個弱,說我有那么一點點不開心;做點兒自己喜歡做的事,哪怕是燒報紙也行,關(guān)鍵是燒的時候別忘了把你的煩惱扔進去;在自己的衣服兜里塞點兒小錢,每次換衣服都有種撿到錢的小竊喜;買兩個手機,沒事兒時給自己打打電話——記得時時保持有電及開機狀態(tài),會覺得有個人二十四小時準備接聽你;一個人去歌房,把會唱的歌唱一遍,重要的是要把每首歌都唱得不在調(diào)上;去文具店買本漂亮的日記,高興不高興都寫上幾筆,不求文采,只需找個心事的安全出口就好。
養(yǎng)生的書鋪天蓋地,養(yǎng)心的書始終不夠火熱。心如果安頓不好,身何處寄居?事實上,做自己的心理醫(yī)生成本很低:買點兒專業(yè)書看看,甚至可以考個心理醫(yī)生資格證;多和自己對話,與自己和解;找到與自己最佳的相處之道,然后不斷拓展自己心靈的寬度,和更高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