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體現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多樣性,使不同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并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主要從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作業(yè)的設計更應體現五個原則入手。
關鍵詞:作業(yè)有效性;啟迪性;層次性;易錯性;綜合性和適量性
數學作業(yè)的設計是數學教師備課的重要一環(huán),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合理的作業(yè)設計對學生鞏固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體會數學思想、發(fā)展思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有效性如何直接關系到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為此,作業(yè)內容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要強,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學習情境和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多年來,人們重點關注課堂教學改革,并且取得了許多成果,但普遍忽略了作業(yè)的研究和改革.當前作業(yè)的主要問題是過多、過濫,大量作業(yè)是重復練習,缺乏針對性、探究性,導致學生沒有時間深入思考,往往是馬虎應對.這種狀況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抑制學生的主體意識,忽略了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最終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能否從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去研究,對數量與質量的問題如何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呢?
有效的數學作業(yè)是指教師遵循認知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設計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的一項主體實踐活動,從而實現特定的學習目標,同時提高數學素養(yǎng).
二、高中數學有效作業(yè)設計的“五項基本原則”
教育家卡羅爾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達成度=實際用于學習任務的時間/掌握學習任務的時間.掌握學習任務所需的時間越少,學習的達成度則越高,但是不能單純理解為數學作業(yè)量少,學習時間少,效率就高.要提高數學學習效率,作業(yè)設計應科學合理.教師要有準備地選材,針對課程標準的主干內容進行研究,突出知識重點、突出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做有效作業(yè)設計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啟迪性原則
根據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作業(yè)的設計應以所學內容中的一些“典型問題”為基礎,進行“一題多解”和“同類變式”等發(fā)散性題型.這樣,既能揭示學生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缺陷,又具有點撥和啟迪的功能.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刻苦鉆研,就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有限的時間內克服自身障礙,領悟知識精髓,從中去鞏固這些問題的基本方法、基本策略、基本思想.使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個再認知的過程,并且對一些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基本策略有更多的實踐體驗.
以上主要是正余弦定理及面積公式的應用,鞏固定理的應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體會數學思想方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甚至還可進一步給出發(fā)展性作業(yè):
(二)層次性原則
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個體差異,作業(yè)設計應考慮層次性
1.由易到難,注意知識層次
在設計作業(yè)難度時,應考慮三個層次:(1)鞏固知識:即初步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基本層次.(2)應用知識:即能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解較易問題的中等層次.(3)運用知識:即能運用所學知識解較復雜問題的高等層次.這三個層次相互聯系,逐步深入.
2.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表現為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作業(yè)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要考慮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提供多樣性的作業(yè)選擇,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
通過布置分層作業(yè),面對全體學生,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成功;設置思考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探究.
(三)易錯性原則
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解題策略和解法易出現差異.為此,教師應精心選擇易錯作業(yè),選取學生的若干種典型算法進行交流、分析、辨別,給學生一個逐步領悟、自行選擇的過程,讓他們在充分討論、相互交流和反思的過程中找到正確的解法.
一道題目,兩個答案!孰是孰非?我沒有簡單地將解法1的解法批錯就完事,否則勢必讓學生失望,至少會讓學生感到遺憾.我和學生一起反復研究驗證,學生終于發(fā)現問題:
通過學生的“犯錯”“查因”“糾錯”的過程,澄清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中的模糊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全面、系統(tǒng)、深層次地考慮問題的優(yōu)良品質,同時在學生的大腦皮層中留下了很強的刺激,令學生經久難忘.
(四)綜合性原則
適量的綜合性題目的訓練,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研究發(fā)現新結論的能力.
在教學中,綜合性作業(yè)的數量和難度要把握好,既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不能盲目拔高,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適量性原則
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題?!睉?zhàn)術現象,每天布置大量習題,使學生疲于應付,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悖于素質教育。因此,設計作業(yè)必須適量,留有時間讓學生思考.
總之,教師應把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奉為作業(yè)設計的目標與方向,遵循啟迪性、層次性、易錯性、綜合性和適量性原則設計每一次數學練習,擯棄繁瑣、機械的作業(yè)練習,并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成功.在數學作業(yè)的訓練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體驗發(fā)現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探究和學習過程,不斷反思歸納、整理、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以上是筆者在提高數學作業(yè)有效性方面的一點探索,仍有待于不斷地應用和完善,但我堅信一點,就是所有的改善措施必須符合學生的需求,也期待著專家和同行們的指正和共同探索.
參考文獻:
[1]孔企平,張維忠,黃榮金.數學新課程與數學學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程紅.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國冶金教育,1998(02).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數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