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年級是整個小學階段過渡期,此時的孩子情感趨于豐富,對待事物和周圍的環(huán)境也相對敏感,所以,中年級的孩子已不再把老師家長的話放在第一位,而是表現(xiàn)為一種“不聽話”的樣子,我們也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老師和家長抱怨孩子這個時候不好管了,等等。殊不知,這個時候的孩子正是心理和身體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而這些叛逆的表現(xiàn)就最正常不過了。那么,教師如何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呢?
一、愛學生就要講究方法,使學生切實易于接受
與低年級學生相比,中年級的孩子具備了初步辨別是非的能力,開始對一些人和事加以關注,對一些人評頭論足,對別人的看法他們也大都比較敏感,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在飛速發(fā)展,所以,當老師的要是再用對待低年級學生的方法教育身心發(fā)展都逐漸復雜的中年級學生的話,那么就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教師要采取適當?shù)姆椒?,以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為主要目的,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細微變化,及時了解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在心理上關心他們,作他們的良師益友。學生如果陶醉在愛的氛圍中,就會很容易接受來自教師的真誠關懷和教導,教育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二、教師要學會傾聽,讓學生的心靈之音得到釋放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怎么你犯錯誤了還有理了呢?”“你說你錯了!”……如此種種,讓許多小學中年級教師苦不堪言。其實,教師往往在用成人的思維去思考孩子做過的事,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孩子,他們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孩子也和我們一樣是人格平等的人,他們也會哭、也會鬧、也會發(fā)脾氣、也會犯錯誤,他們的一些看似錯誤的行為并不是在挑戰(zhàn)大人的權威,而是成長中的一種現(xiàn)象。他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完全聽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他們的叛逆正是表現(xiàn)了他們的成長和逐漸走向成熟,如果了解了這一點,教師和家長就不會再為他們的行為緊張和惱火,而要為他們的成長表示高興,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們的一些看似“不正常”的行為,以平等的身份來傾聽學生的心靈之音。這樣,學生就會知道,理解自己的教師在任何時候都會抱著支持的態(tài)度聽他說話,為他解決困難。如果他有心理困擾,也肯定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最尊敬的老師分享了。
三、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成長中的心靈不再受到傷害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人與人之間面紅耳赤的爭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萬能的法寶就是學會換位思考?!睂πW中年級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十歲左右的孩子有渴望被理解、被認同的心理需求,他們更在意的是來自教師和家長的肯定和贊揚,也在意周圍人的評價,這構成了他們成長中最重要的有效因素。當覺得一向乖巧的孩子突然有一次不聽話了,一直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突然有一段時間不學習了,當生性活潑天真的學生一下子沉默了,教師都要在這些反常的現(xiàn)象發(fā)生之后冷靜下來思考原因,設身處地想一想學生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一下他們的感受,如果真是學生錯了就想辦法讓他們改正,如果真是無意識的舉動就要加以理解,這樣,老師對學生的一些變化就很容易想明白,并能及時為他們解決一些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問題。只有控制好情緒,老師才不會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怒氣沖天,才不會讓自己的威信掃地而不利于自己以后教育行為的正確實施。
總之,面對一些正在成長的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以及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前所未有的“怪異”的行為,教師既要以師愛為先導,以平和的心態(tài)給予學生無私的愛,更要把握好愛的尺度和方法,切實走進學生的心靈,作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只有對小學中年級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調適,幫助他們走出成長的關鍵時期,教育的天空才會出現(xiàn)一片麗日晴天。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鄂倫春旗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