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改變語文教學的一些困境,透悟?qū)W生是學習的主體,轉(zhuǎn)變思維是關(guān)鍵。給學生足夠的信任與時間,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
關(guān)鍵詞:自主學習;思維轉(zhuǎn)變;放手教學
一、語文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的語文教學,常常讓教師感到困惑:“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不主動回答問題,語文課太沉悶!”學生把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用在數(shù)理化上,我們在課堂上用盡渾身解數(shù),往往“活”起來的只有我們自己。絕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投入課堂、融入文章,本該精彩而有趣的語文課堂越來越讓同學們“棄之不敢,食之味淡”。
二、一點反思
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各地掀起的“杜郎口旋風”,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種種理念來襲。反比過去的教學,我清晰地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對學生的不放心、不信任。
固有經(jīng)驗暗示我們:學生不喜歡思考、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是他們基礎(chǔ)不好、能力太弱,不可能回答出這個問題,或者說不可能回答出像樣的答案?,F(xiàn)狀似乎也在一次次強化這樣的固有經(jīng)驗。教師們便更加不放心學生的能力,不信任他們的潛能,更舍不得寶貴的課堂時間。課堂上,教師自問自答,學生的論述淺嘗輒止。為了打破課堂壓抑的沉寂,教師毫無顧忌地擠壓著學生的思考探討時間,“痛快地”將標準答案拋出來,完成教學安排。學生從中接受到的信息則是“我們可以不用思考,思考可以沒有結(jié)論,結(jié)論比不上教師的標準完整,呈現(xiàn)答案是教師的事”。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似乎難以到盡頭,從某個角度說,是教師折斷了學生思維的雙翼。
課堂絕不可舍本逐末。在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中,切不可將力量僅僅落實在知識目標上,而淡化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要知道,后者才是語文學習中以不變應萬變的制勝法寶,淡化過程與方法最終會使知識僵化在課堂上。
放手時間給學生思考、討論,讓同學們互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白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保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教育學家肯·韋爾伯同樣認為:真正的學習是獲得、理解或通過切身體驗,去研究、掌握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必須真正解放學生的思想,關(guān)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敢說、敢做、敢研究。這樣,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以真正體現(xiàn)。
三、幾點“思維轉(zhuǎn)變”
1.從呈現(xiàn)答案到探究答案的轉(zhuǎn)變
許多教師曾經(jīng)很重視學生在課堂上抄筆記,甚至為此而浪費了大把時間,這也是導致課堂低效的一個主要原因。學生做好了筆記不代表理解了文本,而理解了文本不在乎抄不抄筆記。一篇文章的中心是死的,如何歸納出中心才是真正要交給學生的能力。美國后現(xiàn)代課程學家小威廉姆·E·多爾說:“課程是一種過程,但不是教師向?qū)W生傳遞其所知道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師生共同探索實現(xiàn)認識領(lǐng)域的拓展與延伸,同時實現(xiàn)師生觀念與思維的轉(zhuǎn)變和發(fā)展。”
我常對學生們講:高考考這篇文章嗎?基本不會!高考考這個問題嗎?絕對不會!但是高考會考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所以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可以不記答案,但是不能不思考!全班同學的智慧還不足以找出答案嗎?我常以此來鼓勵學生主動思考。
認真地鉆研課本、積極地思考、透徹地理解內(nèi)容以及各抒己見地發(fā)表看法,遠比倉促得到標準答案要更有價值。
呈現(xiàn)答案再少一點,探究答案再多一點!
2.從教師講到學生講的轉(zhuǎn)變
教師給出的標準答案與同學們討論得出的答案生命力是不一樣的。只有讓學生始終處在探究的狀態(tài)和生長的過程中,課堂才有活力,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信任學生并勇于放手教學時間。
不可否認,學生能力有高低,也無需避諱“放手”教學存在種種的阻礙與弊端。教育就是喚醒,不努力喚,何談醒?
四、“放手式”教學的幾點嘗試
1.放手課堂時間預習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diào)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也都習慣了把預習當做課前學生自己完成的一項任務,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課前預習總是很難落到實處。預習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交流中解決問題,他們會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沒有預習就講解文本,往往是教師在代替學生學習、體驗。
教師的“先入為主”會影響學生獲得自己寶貴的感悟和體驗。對文言文教學而言,預習落到實處還可以減少教師梳理字詞的時間,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一些詞句簡單的課文,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字詞理解,也可采用課前預習、課堂小測驗的辦法來完成。為了促進互幫互助,改變部分自覺性較差的同學的學習狀態(tài),適當采取獎懲措施也是必要的。
實踐證明,課堂上完成預習,絕不會浪費教學時間,反而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也就更高效了。
2.放手教學內(nèi)容
教師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時,怎樣來解讀品評它?除了靠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生活閱歷之外,絕大多數(shù)教師會借助教參、教輔,借助前人、名人的分析鑒賞。教師可以借鑒參考書來完善升華自己對課文的解讀,那么學生為什么不可以?
教師占據(jù)話語霸權(quán)的教學模式已被摒棄,而且一本教參“闖天下”也早已顯得單薄。網(wǎng)絡(luò)資源如此便捷的時代,學生可以獲得任何教師可以獲得的資源,甚至更全面、更快捷。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機械地向?qū)W生進行“單向的信息傳遞”,我們同時需要把握學生自身的學習,接受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接受種種外界社會文化系統(tǒng)的影響。這樣才能形成立體、鮮活的多元解讀,有效拓展思維空間。
3.放手課堂檢測
對于一些基礎(chǔ)性的知識,例如字音、字形、成語、默寫等,教師可以規(guī)定好題型、分值、出題范圍,由同學們自己準備一份試卷與答案,全班隨機交叉檢測。出試卷、做試卷、改試卷,整個過程調(diào)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
4.放手作業(yè)講評
有了對學生的信任,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的透悟后,要勇于拋棄以往講評作業(yè)的方式:可以課堂發(fā)放答案,可以小組互助解決疑難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有進度的快慢,允許有自己的重難點。避免了作業(yè)講評的低效性、重復性,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分層教學的體現(xiàn)。
每個學生都有好學求知的一面。發(fā)放答案,如此容易簡單就可以改正錯誤,對于許多學生而言,既沒有“被學習、被聽課”的壓迫感,又多了一分獨立自主的空間,比起唯教師是從,唯筆記是瞻,學習更輕松更快樂了。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學生自己獲得的任何知識,他自己解決的任何問題,因為是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而做到的,所以比其他任何方法得到的知識更為扎實牢靠。
教師應該,也必須抱有一種信念,學生比我們看到的、想象的要優(yōu)秀很多。所以,任何條件下我們都要盡可能地信任學生,也唯有這樣,語文學習才會更有樂趣,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才能充分被激發(fā)出來。
參考文獻:
[1]劉永勝.教育就是喚醒自信心.新世界出版社,2005-5-1.
[2]赫佰特·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朝華出版社,2010-11.
(作者單位 云南省安寧市昆鋼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