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p>
感動于大地上的事物和事情,雨水就來了。
“雨水”是個節(jié)氣的名字,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這一天,不一定要天降雨水。就如現(xiàn)在,我在大朵大朵的陽光下,走在田野里,感受雨水這個節(jié)氣。在此之前,我走下水岸,試了試水的溫度,涼。
我狠狠地往城外走,看到有炊煙的村莊才停下,走進包圍村莊的田野。這樣的田野才是真正的田野,才能讓我對節(jié)氣敏感。我沒有走進村莊,但我知道炊煙下有很多母親。
雨水運肥忙。不少農(nóng)民在運肥,為麥子油菜蠶豆,還有一些返青的蔬菜。鐵锨被陽光搽亮,驢子“吭吭”地叫著。他們的棉襖敞開了胸懷,為的是自己地里的莊稼比鄰居的壯實。他們對我拿著相機來拍照節(jié)氣拍照他們干活而笑。
我也一笑,也很善意。
一只鳥蹦蹦跳跳在我前面不遠處,很懷疑地看我一眼,脖子扭著,翅膀一乍,飛了——它飛向天空的時候,失去了大地。
我飛不起來,就蹲下來看麥子。與立春相比,麥子舒展了許多,葉片厚實了,多了份嫩綠,顯出淡墨色。我總覺得“嫩綠”做名詞最好,如花的嫩綠,麥子的嫩綠,楊柳的嫩綠,這些,因著雨水,都要生動起來了。
大地是有芬芳的,你蹲下來才能聞到?;蛘呤峭寥酪驗槭艿搅梭@擾而發(fā)出的呼喊——我抓起一撮土時,那細細的清香在鼻子上跳舞,就如我們摘花時花的嘆息,我們折柳時柳的淚滴。
感知春天,不僅是在河岸邊看柳,最好去看看土,很濕潤地圍著枯萎的草;而草的根部,在雨水這個節(jié)氣里,已經(jīng)萌著幾粒嫩芽,黃黃的,白白的,就等著你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忽略中,驚呼綠意盎然!
喜歡沉默的大地,孕育著沉默的莊稼,還有草。與我們的偏見不同,大地喜歡她所有的孩子,牢記著所有孩子的生日和去日。哪一粒種子開始孕胚,哪一棵樹最終老去,大地都記得,沉默地擁抱著,用自己獨有的深沉的方式。
大地能孕育出一切果實,早晨是太陽,晚上是月亮。
還有我們,大地一樣地接納和擁抱!
大地,還有誰能比得上大地如此厚重地承載了一切苦難和災(zāi)難?當然,也有短暫的快樂和幸福。大地不說話,她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這些事物和事情,她的景深里永遠是淡定和悠悠。
于是,天就流淚了,不僅是為著大地所能夠包容的痛苦,更是大地的溫情,這種令她心靈發(fā)酸的溫情,讓她的秋冬以來的冰霜甚至雪雹消融了,成為淚水。
于是,雨水就來了!她們是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從唐朝起就知道時節(jié),從天街出發(fā),當春潛入夜,潤如酥,細無聲。大地上只要能發(fā)芽的就都開始發(fā)芽了,或者就都做好發(fā)芽的準備。
我又站在了那棵杏樹前。近乎半年的秋冬季節(jié)中,我常常去看望她,包括在她被冰雪包裹的時候。我甚至擁抱著她,給她說話,告訴她春天的消息。我摟著她跳舞,鼓勵她蕩漾著春心,讓她內(nèi)心的委屈消淡著,堅守生命中待開的美麗和繽紛,等待雨水中搖曳的朵朵抒情,去注釋一句唐詩或宋詞。
今日雨水,那一滴涼潤的露或風,就真正地分割了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