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郭最近很煩惱,看好的房子因為晚交了幾天意向金,每平方米上漲了300元?!靶瞧谖逯脴I(yè)顧問打電話說,下周一房子可能要上調價格,我沒當真?!毙」峭獾厝?,在青島工作了幾年后,攢了一些積蓄,外加厭倦了四處租房的日子,決心趁房價再降降的時候買房安定下來。可現(xiàn)實卻出乎他的意料。
小郭的遭遇絕非個案。記者了解到,7月的青島商品住宅市場供應量相對以前還是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但是隨著市場回暖,成交量的不斷攀升,市場已經出現(xiàn)供小于求。開發(fā)商無法抑制住賺錢的沖動,不失時機地小幅提高價格便不難理解了。一度下行的房地產價格再度呈現(xiàn)反彈趨勢。
試想,如果開發(fā)商減緩施工速度,捂盤惜售,人為導致市場供需比發(fā)生轉變,引發(fā)新一輪的恐慌性購房,使得房價進入上行通道,那么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果無疑將付諸東流。
常言說得好:“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梢灶A計,在2012年接下來的幾個月,樓市調控政策將繼續(xù)加碼,以確保房地產市場的穩(wěn)定下行。那么,到底會有哪些調控政策可能出臺?
取消商品房預售制★★
近日,一則將取消預售房制度的市場傳言導致房地產板塊股票暴跌。盡管被證實是以訛傳訛,這一制度不可能被輕易取消。但取消預售制的預期已經深入人心,業(yè)內人士也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討論。
知名經濟學者馬光遠日前撰文表示,住房預售制度對于中國房地產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其致命的制度殘缺引發(fā)了中國房地產行業(yè)的非理性發(fā)展。中國目前正在利用房地產調控的有利時機,推行制度建設,重構房地產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制度體系,而取消預售,是中國房地產回歸健康的制度基石。
無獨有偶,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看來,如果是現(xiàn)房交易,房地產開發(fā)商一則要承擔資金之成本,二則要承擔房子囤積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房價大多只能越賣越低,特別是房子銷售市場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對此,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表示,商品房預售許可制度加速了整個建設資金周轉,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而如果禁止預售,那么開發(fā)商的資金壓力將明顯增加,除少數(shù)國企和大房企外,其他企業(yè)的資金成本將大幅上漲,有50%的房企可能面臨被兼并或者倒閉的風險。樓市將會被少數(shù)國企及大房企而獨占。
另外,取消預售后,購房者只能選擇非常少的現(xiàn)房項目,這些都將使房價不僅不會下調,反而會繼續(xù)明顯上漲。
點評:商品房預售制度的確存在著一定的潛在風險,失信,違約,無息占用購房者預付款,將市場風險轉嫁給消費者等。可是,取消了預售制,消費者就一定安全嗎?筆者認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關鍵在于法律監(jiān)管,當務之急是健全制度,加強監(jiān)管。
另外,中國正處于城市化進程中,預售制無疑將加速開發(fā)商的開發(fā)力度,有助于保持市場供應量。眾所周知,供需決定價格。筆者認為,在房地產調控已經影響經濟的情況下,政策制定部門不太可能冒險出臺如此激烈的政策。簡單粗暴的政策調整將收獲無法承受之痛。
而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更是直言,“保留預售制度,房地產價格不會繼續(xù)上漲,若取消預售制度,房地產市場倒有可能崩盤。”一些開發(fā)商趁二季度房價反彈,剛喘過一口氣,身上還有高成本的房地產信托債務與外幣債務,現(xiàn)在取消預售制度,相當于釜底抽薪。葉檀指出,當前要檢討的不是預售制度,而是為什么沒有真正的監(jiān)管機構,站在期房購買者的立場上,維護交易者的利益。
擴大房產稅試點★★★★★
在國務院督查組完成16省(市)房地產調控督查后,對于房地產調控后續(xù)政策出臺的呼聲越來越大。
近日,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地稅官員正在開展為期6個月的房產稅稅基評估集訓,從而為開展非經營性消費房產的存量部分恢復征稅的試點,提供技術儲備。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決策層已經在為開征房地產稅做好技術準備,房產稅城市的擴容已經箭在弦上。
在不久前舉行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在雙軌統(tǒng)籌的制度建設里,無法規(guī)避的是包含著房產稅改革的組成部分?!皬淖罡邲Q策層重要會議和管理部門的重要改革文件中都有清晰的表述,要適時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p>
“對存量房開征房產稅,將使購房者在購買房屋時更加謹慎,將對投資、投機型購房者有一定威懾作用?!比珖ど搪?lián)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宏觀角度來看,限購是控制“買”,房產稅是控制“賣”,“買”向“賣”的轉變,增加房屋持有成本,不僅有效控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還能真正使房地產交易更為良性,更加市場化。
雖然房地產稅征稅機制愈見成熟,但在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看來,房產稅的全面推開仍任重而道遠。
她表示,全面推開房產稅需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是程序上的問題,第二是重要城市房地產信息聯(lián)網和信息公開的問題,只有這些問題全部解決,理念上也達成共識之后,才會推開房產稅。那時,房產稅也會進入一個存量增收的階段。
點評:房產稅的征收可有效彌補政府因土地出讓收入減少帶來的財力缺口,為地方政府提供穩(wěn)定的地方財源,所以說房產稅的推廣勢在必行。
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房產稅的全國范圍推廣仍需時間推進。尤其交易環(huán)節(jié)的房屋價值評估體系仍需完善。另外,對存量房的征稅的確有益于控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但普通民眾是否愿意承擔這“天降費用”也值得考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信息聯(lián)網和公開無疑將使得市場交易更加公開化、透明化,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提高二手房交易稅★★★
近日,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摸底全國房地產市場,引發(fā)新一輪樓市調控猜想。按照慣例,“金九銀十”可能會出現(xiàn)房價上漲難以抑制的情況。業(yè)內人士認為,8月很可能成為新政出臺的重要窗口。
新的調控政策可能在強化原有調控措施基礎上,在稅費方面有所突破,上調二手房交易稅費可能率先出臺。
二手房交易稅費的出臺,就是為了遏止“炒房”的風氣,提高炒家的成本。利用高稅費,對投機炒房者起到了驚嚇作用,保障首次置業(yè)的購房需求。
但是,很多賣家卻將高額的二手房交易稅費轉嫁給買家,提高了購房門檻,從而阻塞了二手房的交易流通。很多二手房從業(yè)人士也不失時機地喊出了“建議減免稅費”的呼聲。美其名曰,減輕稅費可以有效盤活二手房市場,保護中低收入者。
點評:唯利是圖是炒房者的本性。賣家將稅費都轉嫁到買家身上的行為不難理解??扇粢虼司徒档投愘M,無疑將助長“炒房”風氣。
要知道,目前市場上,擁有大量資金的投機者仍在尋找新的出路。二手房稅費的減免無疑將為他們提供資金的出口。屆時受到傷害的只能是普通購房者。而當下,提高二手房交易稅,無疑將徹底打消投機者的“炒房”意愿。
對于二手房市場,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二手房價格評估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合理的價格指導。同時,二手房交易價格申報評估系統(tǒng)的運行將有助于防范二手房交易中的“陰陽合同”現(xiàn)狀,從而營造依法、公平的稅收環(huán)境,更好的保障購房者的合法利益。
收縮信貸政策★★
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力最大的并非“限購”,而是“限貸”。
從5月至今,房地產的回暖態(tài)勢已經形成。而這都離不開今年以來的信貸政策變化。繼第二次“降準”后,央行在近三年半首次宣布降息。雖然降準和降息并不是直接針對房地產市場,但不可否認,樓市從中獲益良多。對于開發(fā)商和購房者來說,降息意味著融資成本和購房成本的下降。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近期,樓市的大面積回暖,房價上漲的速度之快、來勢之猛,令人猝不及防;而地價的回暖更是觸目驚心,北京出讓萬柳地塊時出現(xiàn)的地王,更是引發(fā)了有關方面對本輪調控可能失控的擔憂。
在這樣的市場態(tài)勢下,社科院日前預警房價存在報復性反彈風險,實際上就是在預警房地產金融泡沫或將繼續(xù)吹大。可以說,房地產金融泡沫吹大,將意味著有更多社會資金從其他產業(yè)集聚到樓市,越來越多的實業(yè)資金變身為投機“熱錢”。一旦經濟不景氣造成房地產金融泡沫破裂,銀行信貸將首先面臨大量壞賬損失。與此同時,那些高位買房的人群將會因為房價暴跌……后果不堪設想。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分析認為,房地產調控已發(fā)生方向性的變化,房貸政策與更宏觀的貨幣政策,是影響短期市場需求的第一要素,限購只能居次。顯然,要防止房地產金融泡沫繼續(xù)膨脹,收縮房地產信貸政策,或許是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點評:房地產調控已經走在了兩難的岔路口。一方面是房地產泡沫吹大的風險,一方面是國民經濟增速繼續(xù)放緩的壓力。
事實上,在筆者看來,當今的市場交易中,以價換量仍是市場主流。大量剛需入市享受降息的紅利才是市場回暖的主因。只要堅定不移的貫徹房地產調控政策,在“限購”政策的牽制下,市場短期內不會出現(xiàn)“泡沫”被吹大的情況。
另外,CPI的增速大幅度下降,無疑使得市場“降準”的預期更加強烈。倘若推行信貸緊縮政策,無疑將拖累經濟的發(fā)展,引發(fā)一連串的負面效果。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短期內政府不會出臺信貸緊縮政策。但不排除房地產市場在“金九銀十”的沖擊下,一路走高,量價齊升的情況出現(xiàn)后,政府出臺嚴厲的信貸政策,防止投機性購房需求的抬頭。
落實官員問責制★★★★★
國務院8個督查組赴16省(市)檢查房產調控落實情況,既是出于對房地產金融泡沫繼續(xù)膨脹的擔心,也表明了中央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決心。
地方政府對于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到底有多大,想必早已家喻戶曉。正因如此,當GDP破八的時候才會有那么多的專家直言不諱,原因就是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
沒錯,此輪經濟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便是房地產投資的大幅放緩,導致土地財政收入的大幅減少,讓地方政府一下子沒了底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地方政府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沒有配套資金投資穩(wěn)增長。
可面對穩(wěn)增長的壓力,地方政府不得已頻頻開始對房地產政策進行微調,小動作不斷,試探中央底線。與此同時,拿出優(yōu)質土地進行拍賣無疑成為了首選。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地王”頻出。正所謂面粉漲價,面包價格豈有不漲之理。地王的帶動效應可見一斑。
功夫不負有心人,房地產市場逐步回暖,多地樓市出現(xiàn)了量價齊升的情況,這讓中央政府倍感壓力,擔心數(shù)年的調控成果付諸東流,影響政府的公信力不說,還會影響到經濟發(fā)展的全局。
點評:一直以來,土地市場的回暖,都被認為是市場回暖的風向標。地價反彈所產生的信號直接影響到市場的預期。
針對于地王頻出的現(xiàn)象,中央政府連續(xù)出面?zhèn)鬟f穩(wěn)定房價的喊話顯然不足以讓廣大購房者消除疑慮。上一輪調控成為“空調”,房價暴漲的現(xiàn)實仍歷歷在目,倘若不對地方政府嚴加管控,切實落實官員問責制,由著地方政府做表面文章,大玩數(shù)字游戲,文字游戲,勢必將讓房價暴漲的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