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小江南”之稱的太清游覽區(qū)迎來了今冬第一場雪。晶瑩的雪花猶如精靈般漫天飛舞,讓山海之間變得生動無比。
又見江南
嶗山太清宮位于嶗山老君峰下,嶗山南側太清灣畔。這里北依七座陡峭山峰,南瀕海風送爽的黃海,東靠青翠如屏、譽之為“仙境”的翠屏山。
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太清游覽區(qū)冬日朔風不臨、盛夏酷暑不至的宜人氣候。加之亞熱帶氣候環(huán)境的特性,太清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和濕潤。
山水之間形成的特殊小氣候環(huán)境,不但有利于亞寒帶、暖溫帶植物的生長,還為熱帶植物越冬提供了自然呵護。因而四季常綠,花草飄香,百年的山茶樹、千年的銀杏、黃楊、柏樹枝繁葉茂,被譽為“小江南”。
“小江南”的景色是極美的,尤其夕陽西下之時。那一眼望不到邊的海浪,隨著落日由碧變藍,由藍變深,最終與夜色融為一體。繁星在夜空和海面相互閃爍,互為映照,似乎傳遞著情思。銀盤奈不住寂寞,也露出頭來,海水也開始閃爍不定:時而萬顆金星爍爍而來,時而千朵銀花隨風飄灑。瞬息萬變之中,美得心醉。
雪落無聲
每年都是嶗山各處飄雪后,才遲遲迎來第一場雪,今年也不例外。12月5日,嶗山風景區(qū)繼仰口、北九水飄雪后,太清游覽區(qū)2012年冬的第一場雪姍姍而來。
古詩贊曰:“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來。雨中觀竹綠,雪里賞花開。”隨著初雪的到來,耐冬花更加嬌艷,蠟梅也開始積蓄花蕾,冬天的美景猶如一幅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飛雪輕盈,萬籟俱寂,只有微風穿過宮前松竹林,送來如同仙女的碎步聲和潮水輕吻崖邊的絮語。與山的靜不同,水是動的,動靜交織在一起,美不勝收。
宮西海邊長長的海堤上,海水因石堤阻擋激起一道白浪,如同一道弧形的花環(huán),雪白、純潔,似乎與空中飛舞的雪心有靈犀。此時的太清,山水共鳴,如同神話中的仙山樓閣。
古來游仙
太清宮建于西漢建元年間,原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庵,后更名為太清宮。
唐天佑元年,道士李哲玄與張道沖等人始建三皇庵。金章宗明昌六年道士邱處機曾在太清宮講道傳玄,弘揚教理教義。自此,八方道眾常聚集于此,研道清修,被譽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太清官歷史悠久,松柏翠竹披綠,古樹名木眾多,有明代山茶花,古銀杏樹,唐代的榆樹蟠曲似蒼龍,故名“龍頭榆”。漢代的柏樹上長有凌霄、刺楸兩種樹木,謂三樹合一,乃全國絕無僅有的奇觀。嶗山太清宮環(huán)境幽雅,風格古樸,世人譽為神仙窟宅、云山道家,游者亦不在少數(shù)。
五代時期劉若拙游嶗山時寫到“古來游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崩钫苄?、張廉夫、耿義蘭,皆到過此處,且都達到百歲高壽。古人云“仁者樂山”,這樣的人,修為若山,心納百草鳥獸于其中,有了這嶗山般的品格,便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