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期刊稿件質量是科技期刊質量的保證,對稿件審核過程進行系統(tǒng)的控制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稿件審核過程的控制原則包括適用性原則、同一評價標準原則、修正整合原則、思維實驗原則、階段演進原則和系統(tǒng)架構原則;稿件審核過程的控制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性、科學學術性、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稿件審核質程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合理的審稿制度和對審稿過程的控制。關鍵詞:科技期刊;稿件審核;質量控制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2-0120-02科技期刊質量主要包括稿源質量、審稿質量、編輯質量、出版質量,其中審稿質量是確保科技期刊發(fā)表論文質量的前提條件[1]。對審稿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可以節(jié)約科技期刊出版單位有限的資源,提高科技期刊學術質量??萍计诳寮徍谁h(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可以從控制原則、控制內容和控制方法三個方面進行。一、稿件審核過程的控制原則稿件審核過程遵循適用性原則、同一評價標準原則、審稿的思維原則。其中,審稿的思維原則又包括修正整合原則、思維實驗原則、階段演進原則和系統(tǒng)建構原則。適用性原則。要求編審人員要準確掌握期刊特點,針對期刊選擇適用稿件。有些稿件研究內容雖然接觸學科前沿,語言流暢,但其寫作風格不符合本期刊特色,也是不可取的。同一評價標準原則。要求審稿人在對稿件的審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摻雜個人的主觀意愿,對每一篇稿件都采用同樣的評價標準進行衡量。不唯名家、不論人情,對稿件給出公正的評審結果。以保證質量高的稿件不被忽視,質量低的稿件絕不刊發(fā)。修正整合原則。學術研究依據(jù)公認的理論知識,對依托學術研究所撰寫的學術論文進行客觀評價。但學術研究是發(fā)展的,稿件中所出現(xiàn)的與經驗常識和現(xiàn)有理論不完全相符的觀點,往往是有學術價值的創(chuàng)新之處。因此,編審人員在對稿件進行評審過程中不能輕易下判斷,而應將其納入現(xiàn)有理論體系,以辯證邏輯思維為指導,進行合理、適當?shù)男拚{整,從而保護研究人員創(chuàng)新積極性。思維實驗原則??茖W研究是對未知領域的內容進行探索的過程?;谶@一過程形成的學術成果,有些是無法在現(xiàn)實社會是重復或者再現(xiàn)的。這就要求審稿人對學術期刊的稿件具有實驗的思維,以前瞻的眼光發(fā)現(xiàn)稿件中的學術價值和超前的成果探討。階段演進原則??茖W發(fā)現(xiàn)是超前的,而社會的科學評價體系則相對表現(xiàn)為滯后和保守[2]??茖W研究在不斷的猜測和證偽過程中逐步向理想目標逼近,因此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xiàn)一些不符合常規(guī)思維或者途徑的階段性研究。對此,在稿件審核過程中要以超前的眼光,在把握整體預期目標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演進分析,以正確評價該研究工作對于實現(xiàn)最終預期目標所作出的科學探索貢獻。系統(tǒng)建構原則。一項科研成果總是處于一個系統(tǒng)框架下的,雖然是各自獨立的,但也與其他研究相輔相成。稿件審核者不能單純地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篇稿件,而忽視了它在整個系統(tǒng)框架下的作用。一項科研成果既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研究,也不會是孤立、毫無繼承的,所以在稿件審核過程中應以實用主義的標準進行價值判斷,運用系統(tǒng)邏輯思維,辯證地把握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的有機聯(lián)系,從動態(tài)建構的角度正確評價其在總體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注意發(fā)掘其內在的理論建構意義。二、稿件審核過程的控制內容稿件審核的控制內容是對稿件的政治思想性、學術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作出評價,即判斷稿件是否具有理論水平、科學價值、創(chuàng)新成分以及創(chuàng)新程度的高低[3]。(一)政治思想性政治思想性是決定文稿質量的主導,也是期刊審稿人在審稿中需要首先關注的。審核稿件的政治思想性,首先要看其理論、思想、觀點、立場是否正確。要求稿件的理論、思想、觀點、立場正確,是由中國出版事業(yè)的性質、任務決定的。學術稿件多數(shù)不與政治有密切關系,但也會涉及宗教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同時還要注意防止泄密。如果認為學術論文不需要審核政治思想性,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將是無可彌補的政治損失。審稿人在審稿時必須保持政治敏銳性,不能因所審稿件是學術論文就放松警惕。(二)科學學術性學術論文以科學學術性為主體。分別從論文選題、論文內容來判斷稿件的科學學性。論文選題即是要清楚論文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所屬學科中處于怎樣的地位、有怎樣的學術意義。論文的選題直接影響著論文的寫作方向和對研究結果的客觀反映。選題的新穎、獨特,接觸學科前沿,具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這些都是對稿件的學術價值進行控制[4]。選題具有新意,然后就要評價作者是如何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論證,論證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確。錯誤的方法無法得出正確的結果。而稿件對學者所進行的研究沒有進行全面的論述,這樣的論文一旦發(fā)表將毫無益處。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是由所刊登的論文的科學性、新穎性、可讀性和實用性等決定的。從這幾個方面做好選稿、審稿和組稿工作是科技期刊編輯人員必盡的職責??萍计诳谋举|是傳播科學技術,因此其發(fā)表的論文必須具有科學性,缺乏科學性的科技期刊是粗制濫造的,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科技期刊在審核和錄用論文時,必須遵循科學規(guī)律,明確稿件是可以真實地反映某一學科的研究成果、現(xiàn)狀和發(fā)展方向的。(三)創(chuàng)新性所謂創(chuàng)新性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經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的成果基礎上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提出新的見解、開拓新的領域、解決新的問題、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夠對已有的成果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創(chuàng)新既包括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又包括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既可以是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也可以是延續(xù)性的創(chuàng)新。一篇好的稿件,提出新的立意,得到正確的研究結果,當然是具有創(chuàng)新性。同時,在形式上,寫作方法上,研究思路上,所用的材料、設計的情境,所有這些方面都是在同一領域中不常用的,這也是創(chuàng)新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在對稿件的審核過程中,不能片面地強求稿件提出新的觀點,還應全面地對稿件進行審核,發(fā)現(xiàn)稿件的獨創(chuàng)之處。(四)實用性稿件的實用性,是指稿件的內容能夠滿足人們對某種實踐技能、操作性要求,可以直接指導人們的工作實踐和生活實際,提高人們的某種能力和素質。實用性直接體現(xiàn)了科技期刊的實用價值??萍计诳哪康氖菍W術在研究中得到的科學技術傳播給讀者,使之從科學研究轉化為生產力。實用性又分為針對性、啟迪性和可操作性,即有目的地對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遇的問題給予解釋,或者對人們的素質給予提高。無論國家各部門,還是科研機構,近年來都意識到了科學研究的實用性。依托國家重點項目的研究成果也被人們逐步應用于實踐當中。雖然這些研究成果理論性還很強,但隨著人們對科研成果的重視,其實用性將日益顯現(xiàn)。(五)可讀性研究人員在進行學術研究之后,只有通過撰寫學術論文才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而論文具有可讀性是使讀者正確了解自己研究成果的途徑之一。明確的立意,準確的造詞譴句,良好的篇章結構,順暢的語言表達,都會增強論文的可讀性。學術論文是以科學性為基礎的,讀者多是本領域的相關學者。他們在這一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對這一領域的理論基礎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論文的寫作水平泛泛,言之無物,那么,對于讀者群就沒有吸引力,使讀者不愿繼續(xù)讀下去。這樣的論文即使寫作水平再高,也是不具有可讀性的。三、稿件審核過程的控制方法(一)建立合理的審稿制度嚴謹可行的審稿制度是提高審稿質量、確保審稿工作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的保證。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外部環(huán)境、良好的審稿氛圍可以使審稿人直抒己見。專家在對稿件的審核中要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關注于論文選題、研究深度,論文整體的邏輯性、創(chuàng)新性以及前沿性、深入程度、研究工作基礎等項目進行綜合審核,從而更好地控制科技期刊稿件質量。(二)審稿過程控制審稿過程主要包括初審、復審以及終審三個環(huán)節(jié),把握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內容是保證科技期刊稿件質量的重要方法。1.初審控制。初審控制是指編輯對稿件進行初審,這是審稿工作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稿件進入評審流程的必經環(huán)節(jié)。初審的主體是編輯,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控制的目標主要是不能濫殺優(yōu)秀的作品。一方面初審編輯要增強自我約束能力,防止心理偏向性所造成的對稿件的成見,既不使無意義的稿件進入下一評審環(huán)節(jié),也要防止因錯誤的判斷導致優(yōu)秀稿件被拒之門外。另一方面,所有被初審淘汰的稿件要填寫被拒的理由,以備查詢。在主編進行復查時,可以清楚地了解稿件的評價是否正確。2.復審控制。初審通過后的稿件將由專家復審。同領域專家對稿件進行復審的重點是對稿件的學術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作出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評價對稿件是否被刊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3.終審控制。終審是指主編在初審和復審基礎上審閱稿件,內容包括研究初審和復審意見(從控制角度講,是對初審和復審的控制),審閱并評價稿件,提出終審意見。這一環(huán)節(jié)還可細分為編委會終審和主編終審。編委會終審再次對同領域專家審閱過的稿件進行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控制審稿專家的評審公正性。學術領域是小范圍的,雖然稿件評審是雙盲進行的,但是仍然無法避免專家在評審過程中會知道稿件的作者,而無法對稿件作出公允的評價。同時也可以避免專家因學術偏見而盲目地對稿件作出舍棄的判斷。稿件審核控制是以主編為主體進行的,主編終審既受到初審和復審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又是整個稿件審核控制體系的指揮決策者。因此期刊主編一方面需要主動引入控制機制,同時也要積極履行主編職責,在終審定稿時起決斷作用。結束語從審稿控制系統(tǒng)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看,無論是控制原則、控制內容,還是審稿過程控制,首先,編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對稿件的學術質量盡可能地精確把握。堅持正確的評價原則。其次,要依據(jù)稿件的具體內容正確選擇審稿人。選擇審稿人時,要關注審稿人在相關領域的學術水平,而不以職稱、職務作為依據(jù)。最后,在整套控制體系中,主編需要發(fā)揮核心作用,協(xié)調、控制各個稿件評審控制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參考文獻:[1]藍華,肖湘,楊鈺紅.科技學術期刊質量構成要素分析[J].學理論,2011,(5):153-154.[2]沈志宏.期刊的質量控制與審稿[J].編輯學報,1996,3(8):136-138.[3]張鐵莉.稿件質量的評價因素探析[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2,1(18):78-79.[4]武小琳,錢文霖.保證學術期刊審定稿科學性的若干理論思考[J].編輯學報,2004,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