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企業(yè)財務欺詐行為對于企業(yè)財務整體活動的有著重大影響。將著重探討針對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行為的審計對策,首先介紹了財務欺詐的相關概念和特征,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原因,給上市公司做好財務欺詐的審計應對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欺詐;審計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03-0140-01
1 前言
筆者作為重慶華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會計人員,對于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行為具有一定的認識,想借此文來探討下關于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審計應對對策。最近幾年以來,即使是西方發(fā)達國家也發(fā)生了一系列較為嚴重的財務欺詐事件,已經使得財務工作面臨著較大的誠信危機。在我國也發(fā)生了很多大集團的財務欺詐行為,較大的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本文將著重探討有關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審計對策。
2 有關財務欺詐的概述
有關財務欺詐的定義,美國把之界定為某些在財務報表中故意犯錯或隱瞞某些數據以欺騙報表使用者的行為。我國學術界把財務欺詐定義為,某些人員為了獲取高額利潤而所作的故意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行為。筆者把財務欺詐簡單的概述為財務舞弊行為。一般來說,財務欺詐可以根據不同的欺詐層次來分為非管理舞弊和管理舞弊兩種類型。如果從會計信息反映的角度來看,財務欺詐有會計事項舞弊和會計報表舞弊兩種。在我國上市公司中,財務欺詐主要有如下表現:虛構交易事實和虛擬資產、負債的虛構會計事項欺詐行為;會計核算不符合規(guī)范的粉飾會計報表的欺詐行為,還包括了隱瞞或不及時披露重大事項,不實的盈利預測,通過關聯交易粉飾財務報表等欺詐行為以及合并會計報表編制過程中的欺詐問題。在上市公司中,財務欺詐主要通過以下手段來實現,即虛擬資產,隱藏債務,運用不恰當的會計政策等。目前,財務欺詐已經表現出如下特征,即在企業(yè)改組、改制或企業(yè)股份化轉制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財務欺詐;財務欺詐更具隱蔽性,使得上市公司較難發(fā)現財務舞弊的蛛絲馬跡;當代的財務欺詐已從傳統(tǒng)的獨立個體行為發(fā)展到了有組織、有預謀的群體性行為,其涉及的財務金額也呈現出越來越大的趨勢。對于財務欺詐的研究,國內外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即舞弊三角理論,GONE理論,冰山理論以及企業(yè)舞弊風險因子理論的財務欺詐成因理論研究;還有公司財務欺詐的識別理論。
3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行為之所以發(fā)生,導致的原因有很多。在此,筆者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上市公司急于追求利潤,通過虛報財務信息來不擇手段的進行財務欺詐而不考慮任何的道德標準和社會責任;(2)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行為源于行業(yè)內嚴重的惡性競爭與利益沖突,很多會計人員和單位為了追求高額回報而不惜一切代價的進行財務造假;(3)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行為還沒有較為完善和有效的懲戒和追溯機制,一般采取的手段只是行政處罰,對于受害方難以給予應有的賠償。此外,對于造假者的處罰力度不夠,往往沒有對造假者進行相應的刑事和行政責任方面的處罰;(4)我國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夠合理,從而導致了內部治理結構也不夠完善,進而使得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較為隱蔽,難以被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因而,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有著外在和內在的因素存在,才使得上市公司的財務活動存在一些舞弊和欺詐行為。一般來說,外在的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他律性的法律環(huán)境和中介機構,他們的缺陷往往造就了財務欺詐的外部生存因素。而上市公司內部原因就是由于外在因素的缺陷而導致的,即上市公司利益結構失衡,上市公司急功近利,行業(yè)惡性競爭嚴重,缺乏有效的懲戒和追溯機制以及內部治理結構的不完善,都在無形中助長了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行為的發(fā)生。這些財務欺詐行為,綜合了微觀和宏觀方面的多種因素,是各種因素在上市公司財務經濟活動中的綜合性反映。這在我們中國的上市公司中,財務欺詐起因是具有特殊性的,因為,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是具有中國特性的,即我國的審計環(huán)境特殊,監(jiān)管體制特殊以及監(jiān)管法律環(huán)境特殊而造成的。
4 應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審計措施
鑒于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經濟活動中存在著財務欺詐行為,筆者作為從業(yè)會計來說,認為必須盡快改變這種現狀,否則上市公司的發(fā)展將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1)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在審計的過程中要及時保持高度的警惕,對于各種可能存在的財務欺詐預兆進行及時的梳理,盡可能快的察覺到各種財務欺詐行為的發(fā)生。一旦上市公司的財務穩(wěn)定性或者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那么,審計人員就要及時做出準確的判斷。此外,諸如管理當局承受異常壓力,管理當局態(tài)度不端或缺乏誠信等等,都是上市公司最常見的財務欺詐預兆信號。一旦在審計的過程中,注冊會計師能夠作出較為恰當的判斷,將使得上市公司財務活動保持良好的發(fā)展狀態(tài)。
(2)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行為的掩飾手段非常繁多,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那么,注冊會計師就要特別關注對于上市公司審計過程中的各個重點事項,否則很難識別和防范各種財務欺詐行為的發(fā)生。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應該要適當評估上市公司持續(xù)經營的能力,持續(xù)關注各種不景氣的經濟狀況。還要觀察各種關聯性的交易,非常交易以及資產負債表外的交易項目。對于會計實務的處理,注冊會計師要進行正確的評估和判斷。
(3)為了確保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上市公司的審計人員應該要及時適當的對財務信息和內容進行披露,盡可能的恢復上市公司投資者的信心,做到對上市公司財務活動進行極可能的監(jiān)控和調整。上市公司還要進行財務欺詐的審計制度建設,不僅要完善外部環(huán)境,還要完善內部環(huán)境。外在的制度建設包括完善審計委托制度,改進公司管理者激勵方式,加大對違規(guī)的處罰力度及監(jiān)管力度,加大對參與合謀的注冊會計師的懲罰力度;內部的制度建設包括了誠信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責任判定標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以及完善相關會計準則的建設工作。
(4)由于我們知道,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主要源于利益驅動,因而,上市公司應該針對這個最本質的導致因素,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完善各項財務活動。針對財務披露制度的缺陷,上市公司應該展開正?;木W絡經營活動,堅決抵制各種濫用行為,對財務報告進行正面披露。上市公司對無形資產進行確認,并把之加入到財務報告當中去,配置相應的會計制度。對于各種風險,上市公司要進行全面的披露,才能正確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
(5)針對審計制度中的各種缺陷和問題,上市公司應該盡快采取各種改革對策,以應對日益嚴峻的財務欺詐行為。具體來說,上市公司應該改革審計師的聘任制度,一種認為是股東選聘獨立審計師,另外一種認為外部審計師要獨立于公司管理層。我國上市公司采用的是第二種觀點。對于非審計的服務項目,我國會計制度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即上市公司要及時對審計師提供的咨詢服務進行全面真實的披露。上市公司還要考慮會計人員的擇業(yè)自由問題,并盡可能的擴大審計報告的范圍。
(6)由于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事件的性質復雜多變,上市公司應該對這些造假事件進行及時迅速的反應,這就要求我們成立一個專門的負責調查處理會計造假事件的組織或者機構,對財務報告和審計報告進行公證公平公開的調查和披露,增加各種行政威懾力。一旦存在內部交易,上市公司必須及時向調查組織進行通報,以保證各種信息的真實可靠。
(7)上市公司要建立完整的組織結構,形成良好的制約機制,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建立有效的經理市場及聲譽機制,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jiān)管,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的監(jiān)管體制,實現行業(yè)自律的目標,關注舞弊預兆的信號,了解不同舞弊的特征,設計審計程序來發(fā)現舞弊行為,并適當適時的揭露舞弊的后續(xù)審計結果。這樣,有利于審計人員保護好自己免受法律責任,還可以為將來的審計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條件。如果上市公司的高管存在舞弊行為,我們就應該使其退出審計業(yè)務的參與,對于低層次的欺詐行為,上市公司可以向高層管理反映情況,及時改善內部控制的不足之處,以促進上市公司財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黃新建,李若山.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成因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6,(8):261-262.
[2]羨巧琴.淺析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行為[J].冶金財會,2004,(6).
[3]葉陳毅,葉陳云.試探公司財務欺詐治理對策[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6,(5).
[4]尹航,秦聲光,金朝暉,等.公司財務欺詐與審計對策[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3,(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