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聯(lián)合梯田
田愈碎愈美
聯(lián)合梯田,位于福建尤溪縣北部的聯(lián)合鄉(xiāng),與南平市毗鄰。這里的梯田被譽為中國五大最具魅力梯田之一,也是華東區(qū)最美的梯田。
聯(lián)合梯田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礡,綿延整個中高山片區(qū)8個行政村,面積近萬畝,層層疊疊如天梯凌空,直通天際,就像顆顆明珠灑落人間,點綴大地。在聯(lián)合鄉(xiāng)境內,以連云、云山、下云等3個村為觀賞梯田的最佳地。
走入聯(lián)合梯田,便仿佛走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梯田層層疊疊猶如流云飛波,線條優(yōu)美,疏密相間,造型各異,最大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shù)田都是只能種一二行禾,是典型的“斗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過三丘”的碎田塊。天氣晴朗時,只見層疊的梯田在崇山峻嶺間連綿,在溝溝坎坎中延伸,可謂田在山中,群山環(huán)抱,綠樹相襯,水色山光,綿延廣闊。加上田間房舍、裊裊炊煙、勞作的人群,構成一幅幅濃濃的山水田園詩畫。霧鎖時分,常常云海綿綿、霧濤滾滾。雖然雨霧迷離,但還是清晰可見灌水后的梯田里映著天光,熠熠生輝,田埂中如畫筆描繪的曲線時隱時現(xiàn),給人以“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感。增添了不少淡墨寧靜的風味。
身在梯田里,也如同置身于一幅巨型的山水畫卷中,一步一景,亦真亦幻。與建甌、沙縣一帶的梯田相比,這里的梯田更峭拔,更險峻,無怪乎有詩贊曰:“到得尤溪聯(lián)合山,山路婉轉十八盤。萬壑天風過耳畔,千畝梯田入云巔。紫燕剪水秧田里,白鷺翻飛竹海間。雄鷹展翅九天外,坦蕩心胸只等閑?!?/p>
2念山梯田
由工事改成的農(nóng)田
福建政和念山村不大,幾個自然村灑落于山間田頭,村子也比較破舊,但它質樸的外表下有著清秀的美麗,令人怦然心動。當年黃巢戰(zhàn)官兵的古戰(zhàn)場,如今是竹林漫山、茶丘遍野,稻田豐茂、菜畦泛綠。早春時節(jié)的念山梯田,層層疊疊,線條優(yōu)美,堪稱閩北的哀勞山。
念山梯田是福建北部一處別樣的景致。唐乾符五年(878年)秋,黃巢高唱著“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詩句,在這里修筑防御工事迎戰(zhàn)唐朝招討使張謹,指揮千軍萬馬擊潰唐官兵。后來人們將黃巢的防御工事墾復種上糧食作物,由此誕生了大氣磅礴的念山梯田。為了紀念這個才華橫溢的起義軍將領,人們將散落于梯田中的陳屯、厝角、后山仔、上園仔、北新、余屯、后門廠等七個村莊統(tǒng)稱為黃念山。
念山梯田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片的梯田之一,如鏈似帶,從山腳海拔300米的星溪河盤繞而上,層層疊疊,高低錯落,梯級而上,梯田最高處海拔1100米,垂直高度800米。單丘梯田一般都很小,念山梯田寬大多在1.5米至2米,和云陽、龍脊等梯田相比顯得更為 “袖珍”。當?shù)卮迕袷沁@樣形容:“一躍過三丘,一牛躺一丘”,就是說,人一躍可以跨過三丘田,一頭牛躺下就占了一丘田,足見這里的田有多小。
念山梯田的連綿成片,足見先民的毅力和信念,而念山梯田的“袖珍”,蓋因特殊的地質條件:一億多年前白堊紀的火山運動,噴涌而出的巖漿堆積熔鑄成錯落有致的念山。一億多年只是很短的地質年齡,所以這里的分化層很薄,土壤很少,祖先們一代一代耕耘著火山巖上薄薄的分化層土壤,開墾出了這連綿千畝壯觀的梯田。
梯田沿著陡峭的山坡層層向上分布,就像是為巨人登天而建造的臺階。是為種植莊稼而切入山坡的平地,是人類改造地表形態(tài)最令人驚嘆的方式之一。據(jù)歷史記載,梯田最早出現(xiàn)在史前時期,起初人們清除森林或小山項,以便種植一些糧食作物,或者作為防御工事。念山梯田始建于唐末,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一丘不成景,連片構成畫。由這一丘丘、一片片連綿起伏、一眼望不到邊的梯田構成了念山一年四季都是景:春季踏青,夏季賞綠,秋季“淘金”,冬季閱雪。
站在念山旅游景點雙乳峰的右乳峰頂往下看,念山美景入畫來:村落梯田里,田在青山中,云霧繚繞,溪河環(huán)抱,簡直就是一幅絕美的中國山水畫。尤其是那層層環(huán)繞的梯田,在陽光照射下展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大小粗細不同的各種曲線來,色彩或明或暗,線條時緩時急,簡直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交響曲。而遠處的藍天白云、山的迷離、村的古樸,近處的翠竹綠林、水的寧靜、田的彎曲,如歌如吟,如詩如畫,讓人陶醉,仿佛進入陶淵明的世外桃源,讓你看不夠,拍不完。
3南平寶山
竹海云海共翻卷
佛光照射下的千年銀杏、萬畝竹林,還有山頂歷數(shù)百年而不老的石廟,順昌寶山的幽深綠意與方外佛緣吸引了我們。寶山位于順昌縣西北部大干鄉(xiāng)境內,海拔1305米,是順昌的第二高峰。 這里古樹參天,千年銀杏成林,綠意盎然,棵棵須三四個成人張開雙臂方能將其擁入懷中。
從順昌縣城一路行至上湖村,在村口即可仰望寶山雄姿。穿過村尾的曬谷坪,便是上山的古石階。山路兩側,滿目青翠,毛竹綠得熱情洋溢。盡管上山的陡峭石道頗考驗人們的體力和耐力,但有此嫵媚的竹林相伴,倒也不覺勞累。登上山頂,這里風光果然不負一路的辛苦:近處,云海仿佛就在腳邊繚繞;極目遠眺,連綿群山則恰似朝拜蒼穹的蛟龍,巍峨雄偉。剛才穿越的幽幽竹林也成了一片翻滾的綠色竹海。
寶山的人文景觀和天象景觀被歸納為“三寶”、“三絕”和“三十六景”?!叭龑殹?、“三絕”一定值得好好體驗一番。
“三寶”: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禪寺———元代全木砂巖石結構殿堂建筑,屬國內僅見。古銀杏群落組成的上湖村寨文化———銀杏村。全國竹子之鄉(xiāng)、萬畝毛竹布于景區(qū)之中,令人心曠神怡。
“三絕”:寶山豐富多彩、景象奇異的云海、日出和佛光。“三絕”的體驗需要一些運氣,在春夏多雨和冬季多霧時節(jié),每日清晨或雨過天晴之時,腳下山巒綿綿霧海潮涌,呈現(xiàn)云海奇景;晴朗之日,天空剛露魚肚白之時萬道霞光托起一輪紅日噴薄而出,霞光把石壁映得金光燦爛,五彩繽紛,日出美景;雨后次日之晨或雨過天晴之時,屢現(xiàn)環(huán)狀彩虹,其間人的影像若隱若現(xiàn),宛如神話中的神佛駕臨形成奇異的“佛光”景象。
4武夷山大竹嵐
神仙居處有桃源
大竹嵐位于先鋒嶺西南側,四面高山中間盆地,古代有出省官道橫貫其間。此地歷史上曾是人口稠密的村莊,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口大量外遷流散,余下數(shù)戶在解放初期遷出合并于坳頭村。境內觀音坑、十八跳、斗米嶺等遺址流傳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在這兩萬多公頃的山間谷地上,長滿了翠綠欲滴的毛竹。
一位作家在游覽大竹嵐后寫道:車行數(shù)里,綠!還是綠!一望無際的綠!連四周的空氣,也水靈靈地仿佛輕輕一捏,就能擠出綠來……那一種空靈剔透,那一種清幽絕俗,那數(shù)不清層次的綠光、綠彩和綠意,這里,人成了綠囚。多美呀,綠囚!許多到過大竹嵐的人,都會發(fā)出相同的感嘆。
毛竹生長迅速,三、五年工夫,就從才露尖尖角的竹筍長成十多米高的大竹。有人把竹子稱為廉價木頭,在武夷山的鄉(xiāng)村城鎮(zhèn),人們扎筏編簍、建房造屋都離不開竹子。武夷山的竹子有近兩百個品種,植物學家把它們歸為十七個屬,武夷山人根據(jù)自己的喜愛稱呼這些竹子。驚蟄時長出竹筍的,叫作雷竹,竹竿金黃色的,就叫黃金竹,還有更多的是根據(jù)竹子的形狀起的名字:佛肚竹、高節(jié)竹和雙桿竹。
武夷山的竹子多,千百年來關于竹子的故事也很多。武夷山號稱中國道家的第十六洞天,是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在武夷山景區(qū),有一處稱為毛竹洞的地方,傳說就是神仙們聚會的場所。這里修竹茂密,溪水潺潺,濃密的翠竹遮住了丹崖下的洞口,確實是一處仙家修煉的去處。“洞里毛竹綠猗猗,枝干扶疏滿洞垂。傳是群仙游息地,蔽藏不許外人知?!边@是宋朝人李綱游玩毛竹洞時所作的詩。在唐宋兩代,由于毛竹洞的名氣太大,文人們甚至把它當成武夷山的代名詞。 (本版供圖 郭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