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十五歲時結(jié)了婚,第二年有了一個女兒。后來,和父母、兄弟分了家,獨立了出來,但日子過得十分拮據(jù),時常連過冬的糧食都沒有,總是東借西借。時間久了,鄰居們也都不樂意了。
他并不感到沮喪,因為他有一雙手,有創(chuàng)造生活的本錢。他去墾荒,去種別人丟棄的土地。他的土地越來越多了,糧食也豐收了,勞動給了他幸福的回報。他們一家三口時常一起去地里勞作,妻子牽著女兒的手,開心地跟在他的身后;女兒總是蹦蹦跳跳的,時不時摘些路邊的野花,他有時也會樂呵呵地戲弄她。一家三口的笑聲在山間回蕩,清脆,歡暢,甜蜜。
女兒六歲時,他們又給她添了個小弟弟。他整天樂得合不攏嘴,總說有兒女承歡膝下就是他最大的快樂,把兒女們撫養(yǎng)長大,此生就無憾了。但是,女兒馬上就要上學(xué)了,兒子很快也會長大,守著幾畝田地過日子,顯然是不行的。
有一天,他拎著大包小包,走出了家門。為了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他要離開他們,去遠方打工了。那是深秋,路邊的小草上帶著白霜,濕冷的空氣顯得有些凝重。妻子抱著兒子,他還是個嬰兒,只會不停地哭;女兒拽著爸爸的袖子,舍不得讓他走。車子終于開了,他一直把頭伸出窗外,看著妻兒,直到視線被擋住,連最后的深深一瞥也成了奢望。
他走了,過年也沒有回來。家里雖然只有母子三人,她還是像往年一樣做了一桌飯菜,并給他留了一個位置——那是他們心中永久的一份牽掛。
秋天又到了,山坡被火紅的楓樹染得像夏日傍晚的火燒云。門前的梧桐葉像枯葉蝶似的打著旋兒飄下來。樹上一串串的果實像風(fēng)鈴一般隨風(fēng)搖動。屋檐上不時傳來幾只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聲。妻子聽到后,總會對女兒和剛會走路的兒子說:“爸爸就要回來了,我們得把家好好收拾一下?!眱鹤硬欢?,卻也會興奮地跑起來,只是搖搖晃晃地跑不太穩(wěn),可女兒卻懂,她已經(jīng)上小學(xué)三年級了,她知道,什么叫想念。
每天晚上睡覺前,女兒會在心中興奮地默念好幾遍“爸爸就要回來了”,然后微笑著進入夢鄉(xiāng)。在夢里,一家四口走在去往田間的小路上,她和弟弟圍著爸媽追逐嬉戲,然后坐在田埂上,彼此依偎著,相視而笑;她把剛學(xué)會的“?;丶铱纯?,常回家看看……”唱給爸爸聽。
盼望了許久,那天放學(xué)后,女兒興沖沖地跑回家,一推開門便瞧見了又瘦又黑的他。女兒一愣,頓了一會兒,便兩眼淚汪汪地跑開了。女兒其實是很開心的,只是瞧見父親現(xiàn)在的模樣,她心疼,鼻子一酸,就要哭了。她只好跑開,躲在屋外的墻邊不停地抽泣著。
“瞧,這是給你買的禮物,看看喜不喜歡?”她只顧哭,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她抹了抹眼淚,看清是父親站在自己的面前,手里拿著禮物。那是一塊很精致的手表,也是她最想要的。女兒曾告訴他,家里離校太遠,想有塊表看時間。他一直記著這件事,只是直到今天才實現(xiàn)了她的愿望。他蹲下,替女兒擦去眼淚?!澳膬簛砟敲炊嘌蹨I,好哭包?”雖帶著責(zé)備,可臉上仍蕩漾著幸福的微笑。女兒揉揉眼,接過它,小心地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
他回來了,家里變得熱鬧了,到處氤氳著幸福的氣息。
[評點]
文章取材于當(dāng)下農(nóng)村很普通的現(xiàn)實生活,以主人公的“成家分家→出門打工→回家”為線索敘述故事,表現(xiàn)普通農(nóng)民的生活與情感。語言樸實、親切,細節(jié)真實,感情細膩、真摯,景物描寫也恰到好處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薦評者系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第一中學(xué)特級教師周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