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我向一個小精靈許了一個心愿,它藏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贝潭聂[鈴聲劃過我的耳膜,把我從美夢中喚醒。每天遭受這樣的折磨,讓人很是郁悶。唉,又要起床上學了。
我無可奈何地坐起來,突然,看見頭頂上方懸浮著一個巴掌大的小娃娃。我心里一驚,這是什么呀?正在這時,小娃娃開口說話了。
“嘿嘿,我叫艾倫,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精靈。因為,我可以為不滿意現(xiàn)實的人實現(xiàn)他們的任何夢想。”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不信你試試?!?/p>
“那你能讓所有的小孩都不用上學嗎?”
“小事一樁呀!”
說完,艾倫就消失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也沒輕信他的荒誕之言,背起書包向學校走去。
可是,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校竟然變成了一座商城。商城里叫賣聲此起彼伏,顧客川流不息。我抓住身旁經(jīng)過的一個人問道:“我們的學校呢?這里原來是我們的學校呀!”
“什么,學校?沒有了!學校有什么用,能賺錢嗎?”
我一聽,樂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定是艾倫干的。干得好!學校沒有了,我們終于可以不用上學了?!?/p>
我調頭回到家里,打開電腦,開始打起游戲來。以前上學的時候,根本不可能這么暢快地玩游戲。就算爸媽答應讓我玩一會兒,那也是要等到周末才能有一次的“特赦”呀?,F(xiàn)在,不用上學了,我愿意打多久都行。當我打開QQ準備和朋友聊天時,他們卻都說不認識我。這就怪了,明明都是老朋友嘛。算了算了,不理就不理吧,我自個兒打游戲去。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個月,我開始覺得有些無聊了,整天無所事事。游戲雖然好玩,但玩久了不但感覺疲憊,也失去了往日的興趣。那就盡情地睡覺吧,可是,睡久了不但四肢酸痛,還頭昏腦脹。我開始改看電視,從第一頻道調到第三百頻道,好像什么都好看,卻又什么都看不進去。這時,電視里正在播放的一條新聞吸引了我。主持人義正辭嚴地說:
“自從我國中小學校無緣無故地全都消失后,青少年們無處上學,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滋事斗毆等惡性事件層出不窮。這樣下去,我們很難想象社會秩序會混亂到怎樣的地步,國家將會面臨怎樣的未來?!?/p>
“后果這么嚴重啊!”
這時,我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沒有了學校,沒有了傳授知識的平臺,該是怎樣糟糕的一件事情。
想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跑到陽臺上,大聲地叫喊起來:“艾倫,艾倫。我要收回我的心愿,你快把學校還給我們吧!”這樣焦急地呼喊了好一陣子,卻不見艾倫的身影。
“叮——”依舊是刺耳的聲音,劃過我的耳膜。我被猛然驚醒,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場夢境。幸好只是一場夢?。?/p>
我不知道,世上是否真有這樣一個小精靈,但我明白了,不是每個心愿都是美好的,不是每個愿望的實現(xiàn)都會令人歡喜。
[綜合點評]
兩篇文章標題的中心詞分別是“禮物”和“心愿”。審題時的重點不是兩個中心詞,而是它們前面的形容詞“特殊”。只有在兩篇作文的內(nèi)容中體現(xiàn)出“禮物”和“心愿”分別都不同尋常,才算切中題旨。第一篇習作里,作者將大自然孕育的向日葵看成是賜予人類的禮物,帶給人類某些積極的啟示,這個禮物足夠特殊。第二篇習作里,主人公希望小孩子都不用上學,結果在小精靈的幫助下實現(xiàn)了心愿,這個心愿也著實“特殊”。所以,兩篇文章都很切題。
第一篇作者沒有僅從向日葵的形狀特點進行表象描寫,而是從表象到內(nèi)質,挖掘出向日葵蘊含的哲理意義——尤其給生活在貧瘠土地上的人們以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力量。如此,這篇作文的主題就深刻了起來。除此之外,文章的語言也很講究,如“絢麗的彩虹高高地懸掛在頭頂,劃出美麗的弧”等語句,看似平淡,卻優(yōu)美雋永,讓人回味無窮。
第二篇文章主要記述了一場夢境,但作者沒有流水賬似的記錄,而是在開篇就采用了設置懸念的手法,讓人去猜想“我”向小精靈許過什么“特殊”的心愿,從而使文章有吸引力。在主體部分也沒有平鋪直敘,而是道出自己認知的變化、思想的逆轉,從而使文章有了起伏的動感。最后一段的結尾句“不是每個心愿都是美好的,不是每個愿望的實現(xiàn)都會令人歡喜”饒有意味,啟人心智。
(薦評者系重慶市江津中學高級教師李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