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錦沐浴著中華錦繡的霞光,流溢著絲路泥土的芳香。當我們看到她們的一剎那,驚嘆于造化的神奇,折服于祖先的聰明才智,更被她們背后的故事吸引。
南京云錦研究所的所長王寶林先生說:“南京云錦繼承了我國古代絲織工藝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設計和技藝上有了新的創(chuàng)造。2003年春節(jié),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身著用南京云錦制作的服裝,登上了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舞臺,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p>
我們跟隨著講解員,往云錦博物館大廳走去。在一拐角處的竹匾上密密麻麻地擺滿了白色的“絨球”,原來是很多的蠶繭。
織制云錦的主要原料就是真絲絨,由于江南氣候溫和,適合養(yǎng)蠶,所以古代南京地區(qū)的蠶桑事業(yè)很發(fā)達。
織制云錦除了用到主要原料蠶絲之外,還要巧妙而大量地用“金”。云錦所用的金線,是用黃金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其中有項工藝叫打金箔,古代人用七斤多的鐵錘每天揮打兩萬五千多下,一克黃金捶打出的金箔可切成三千米長的金線,且細如發(fā)絲。
往里面走去,龐大的織機上,密密麻麻的棉絲線縱橫交錯著,這種織機叫“大花樓木織機”,一般需要兩個人操作。坐在上面的織工控制經線,負責圖案的結構;下面的織工控制緯線,負責顏色的搭配。兩人配合默契,一天也只能織5-6厘米,所以,自古代就有“寸金寸心”之說。
你知道師傅織出的圖案是云錦的正面還是反面嗎?想知道,就在圖中找找答案吧!
在參觀的過程中,小編發(fā)現織工師傅們坐在和大花樓木織機連成一體的“凳子”上,凳子可細了,寬度大約是一位成人的三指寬,坐在上面的師傅稍不留神就會摔倒在地。你知道為什么要設計這么細的凳子嗎?
編織云錦是一氣呵成的,如果在中途織錯了就要全部重織,工作量非常大,所以設計細細的凳子是為了提神,千萬不能織錯了。
在南京云錦博物館里陳列著很多緞袍、官服,這些服飾上織繡的圖案種類豐富、包羅萬象。
這些圖案的組合都有特定的寓意,如喜慶、吉祥,有的還象征著權貴。
在我國古代,官員袍服的胸前圖案紋飾不同,表示品級的高低不同,尊卑有別。胸前的圖案俗稱“官補”,其中文官為飛禽,武官為走獸。
你猜這是文官的官補,還是武官的官補呢?聰明的你一點就通,仙鶴象征著文官。看,它向著一輪紅日振翅欲飛,姿態(tài)翩翩。它可是文官的一品官員專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