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手,可以拾起一片垃圾;一只手,可以交上一份答卷;一只手,可以支撐起一個家庭。一只手,可能會打碎一只瓶子;一只手,可能還會伸進別人的口袋;一只手,也可能會把自己關(guān)進監(jiān)獄。每個人都有手,手的價值,決定于一個人的思想,于是乎,所有的人都想到了教育。俞洪敏說:面向未來的教育,不僅僅是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而是要讓孩子認識自我,培養(yǎng)孩子的三大“商素”——智商、情商和逆商。
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到我們老去的那一天,我們都在用一只手改寫著我們的智商,這是一只需要歷經(jīng)滄桑的手。這只手傳達的所有信息,似乎都離不開一個人的智能發(fā)展,更為直觀的就是代表了一個人的整體形象,一切的喜怒哀樂,都在隨著這只手而改變。這只手,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似乎注定是用來上交答卷的,起跑線不能輸,中途線要加油,沖刺線需盡力,大學里要考證,畢業(yè)后要考單位,就業(yè)后要考職稱,一直到退休,這只手最大的使命就是考試,智能發(fā)展成了孩子們永遠的主題。
人們似乎忘記了,這只手還能完成比發(fā)展智能更為重要得多的事情。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這只手,不但可以改寫自己,還可以融洽家庭,更可以幫助他人,可以贏得自尊、自信、自強,更可以實現(xiàn)感恩,可以承擔責任,可以成就他人,可以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有了這只手,生活不再是枯燥和單調(diào),人與人之間不再是對立和沖動,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積極地為社會做貢獻,每個人都能通過這只手抒寫個人最大的價值。因為有了這只手,人和動物有了區(qū)別,人和自然有了和諧,人與人有了溫情,社會也就有了公平和正義。伸出來,這只手傳遞的就是溫暖;捧起來,就是人生的幸福。
人們似乎更忘了,這只手還有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時的抗打擊能力和自我鼓勵能力。這只手,所能滿足的不只是日復一日三點一線的單調(diào)乏味生活,還能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物質(zhì)文化的需要,這是一只創(chuàng)造之手。花瓶碎了,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把碎片扔掉”的事,可能只有最細心的聰明人才會去研究“碎片”蘊含的規(guī)律,而丹麥科學雅各布·博爾就是這最細心的聰明人。失敗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失敗中蘊含了成功的先機,失去成功的先機最為可怕。一只手,常常會放錯地方,抬起這只手,朝著自己的強項去發(fā)展,這只手帶來的不就是簡單的標準化的結(jié)果,因為這是一只能主動創(chuàng)造市場的手,這只手能充分發(fā)揮它的潛能,從而創(chuàng)造出最大價值,這就是一只放飛了想象的,張開的力量之手。有了這只手,一切都是新的。
一只自己的手,更是智商、情商和逆商的創(chuàng)造之手,倘若只指向其中的一項,這只手能有的力量都將極其有限。我們需要發(fā)展自己的智商,但是千萬別忽視了自己的情商和逆商。否則,這將是一直營養(yǎng)不良之手。我們被戲稱為“舌尖上的中國”,卻還有著很多營養(yǎng)不良的手。這只手,承載著民族復興的使命,這只手,事關(guān)中國的興衰成敗,更為恰切地說是一只手上的中國。
點評:手的功用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容忽視的,假如我們試著將手閑置一天,我們的生活無疑會變得十分不便。作者從“手”的角度切入,詳細分析了手對于個人、他人,乃至整個社會的作用,進而從這只手觀照中國的興衰成敗,立意高遠而頗有新意。文章的起筆很有特色,一系列整飭的句子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也較為合理地過渡到文章的論點上,顯示出作者良好的駕馭文字的能力。(楊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