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綜合實踐活動自主開發(fā)資源,適用于3年級學生。
活動目標:
1.通過吹泡泡活動,使學生感知到泡泡持續(xù)時間長短、大小與泡泡水、吹具和吹泡泡的力度有關。
2.學生能夠獨立調配泡泡水,并吹出各樣的泡泡,同時嘗試改變泡泡水的顏色、形狀和吹具,從而改變泡泡的大小、數(shù)量和色彩。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及科學探究欲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快樂學習意識。
活動重點:調制耐用的泡泡水。
活動難點:能改變泡泡水的顏色和吹具,吹出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泡泡。
活動工具:肥皂、洗滌靈、洗衣粉、膠水、白糖、水、水槽、剪刀、鐵絲、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1.教師變吹泡泡魔術。
師: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現(xiàn)在老師就給大家變一個魔術,仔細看?。ù蹬菖荨#?/p>
2.提出吹泡泡的要求。
師:那么你們想吹泡泡嗎?是啊,大家對這個泡泡非常感興趣,于是想去了解它是嗎?同學們,這也是“探究意識”。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開展一次吹泡泡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相應板書課題:多姿多彩的泡泡)同學們,老師在吹泡泡前可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如果是你,你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是啊,吹泡泡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玩起來的時候,要有很多注意的地方呢。
(課件展示要求——吹泡泡前:調制好泡泡水、準備好吹具;吹泡泡中:不要抬頭吹,以防泡泡水進入口中;吹泡泡后:將泡泡水放好不要弄灑,吹具放穩(wěn),不亂扔。注:準備好毛巾。特別強調:一點點嘗試調制,調半杯即可,這樣既節(jié)約、環(huán)保又衛(wèi)生。)
師:明白要求了嗎?那誰能說一說,你想用什么來做泡泡水?
【設計意圖】利用魔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促使學生快速融入到此次活動中,明確吹泡泡主要準備:泡泡水、吹具。然后引領學生按照自己的設想和思路,利用不同的方法嘗試調制泡泡水并試吹。
【簡評】此部分教學中,教者注重學生興趣的引領及問題的深入開展,如:你為什么喜歡吹泡泡,讓學生帶著一定的問題去探究,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利用課件點出吹泡泡的要求,要求清晰準確,讓學生在任務非常明確的前提下開始活動。這樣的教學引領讓活動的方向性和準確性都得到了保障。
二、探究原因,驗證猜測
猜測因素
1.同學們吹出泡泡了嗎,誰愿意到前面來比一比,看一看誰吹出的泡泡又大持續(xù)的時間又長。(對比:單獨液體、混合液體;評價:泡泡王。引導:為何這樣小心翼翼——力度。)
2.想一想,能吹出又大持續(xù)時間又長的泡泡會與什么有關呢?
(泡泡水的調配;吹具的變化;力度的改變……師相應板書。)
驗證猜測
1.泡泡水的調配。
師:同學們,什么樣的泡泡水最合適?(泡泡王介紹自己的做法;介紹:形成泡泡的原因:液體的表面張力;點出:加入膠水等增加表面張力所以泡泡會堅持得更久。)自己試著再調一調、吹一吹。
小結:經(jīng)過大家的動手實踐,老師看到同學們吹的泡泡的確比開始的時候大了許多。面對自己的成功你們開心嗎?
2.吹具的變化。
師:泡泡水我們調制成功了,我們還猜測可能與吹具有關,大家分別用大小不同的吹具吹一吹,試一試。有變化嗎?想不想看看更大的泡泡?
師:的確如此,工具發(fā)生了改變,泡泡的大小也發(fā)生了改變。那么就一件工具而言,怎樣改動一下,才能吹出比以前更大的泡泡呢?(學生自由創(chuàng)意。)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展示一下。
小結:大家奇思妙想,改變了吹具,讓我們的泡泡來個大變身。其實我們還可以這樣玩泡泡呢!
3.創(chuàng)新活動。
師:(視頻《吹泡泡魔術》)是不是給你們構建了一個聯(lián)想空間啊,別以為這個很難,其實我們也可以做到,瞧老師的!其實你們也能做到,同學們小組內合作幾個有趣的泡泡好不好?
師:同學們真的極具想象力,一幅幅有趣的作品真是活靈活現(xiàn)。但是大家看我們吹出的泡泡和這張照片上的泡泡有什么差距嗎?怎樣能更加絢麗呢?(介紹:七彩泡泡形成原因:陽光的折射。加紅或藍鋼筆水。)再調再吹。
小結:同學們,只要我們的陽光足夠純凈,空氣足夠純凈,大自然會讓我們看到更加神奇的色彩,讓我們一起攜手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大膽猜測、實踐驗證這樣的思維歷程,讓學生在頭腦中明確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掌握泡泡的相關知識,還樹立探究意識。同時,利用視頻引導,啟發(fā)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簡評】這部分活動是全活動的主要部分,通過一次次的調試泡泡水,讓泡泡水更加耐用;然后改變工具的形狀從而改變泡泡的大小和數(shù)量;接著改變顏色和形狀,讓泡泡變得多姿多彩。在這部分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實踐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整理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教師的思路明晰,不斷引領學生開展活動,讓活動開展得有層次,有深度,有梯度,這些螺旋上升的活動不斷將學生的思維推向了高潮。
三、活動總結
師:同學們,在這次吹泡泡活動中,大家大膽猜測:大而且持續(xù)時間久的泡泡與泡泡水、吹具、力度有關,并親自動手驗證。你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斷思考、不斷交流、大膽創(chuàng)新,這都是探究意識。距離下課還有一分多的時間,老師給大家30秒鐘,自由地吹泡泡,讓色彩斑斕的泡泡飄滿我們的課堂。(師抓拍精彩瞬間。)
師:孩子們,看見大家那燦爛的笑容,老師就知道大家一定玩得特別的開心,誰能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開心呢?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學會邊學習邊整理,在頭腦中建立起思維樹。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簡評】此部分教學是對前期所有活動的一個總結,不僅是對自己知識、能力上的總結,還有情感上的總結和升華。特別是將那些精彩照片呈現(xiàn)出來的時候,孩子們那燦爛的笑容、真摯的神情、飛舞的泡泡,讓我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魅力。
總評:本次活動開展得非常成功,整體思路清晰、課堂清新流暢、環(huán)節(jié)清晰且邏輯層次性強,課堂既豐富、全面,又深刻、有層次。這節(jié)課值得我們欣賞和借鑒之一是“一個改進”,即我們常用吹具的改進,通過折一折、剪一剪等形式,讓吹口變大,從而使泡泡變大。欣賞和借鑒之二是“兩個創(chuàng)新”,即“形狀、顏色的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進行泡泡組合變成一串串葡萄或者一只只瓢蟲等,同時加入各種顏色,讓泡泡變得五彩繽紛、色彩斑斕。而“展示方法的創(chuàng)新”,更讓人叫絕,用數(shù)碼相機將學生吹出的泡泡組合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既解決了泡泡的不穩(wěn)定性,又讓學生因欣賞到自己的作品而雀躍;而用聚光的手電筒照射各色的泡泡,巧妙地讓學生用肉眼就能欣賞到泡泡的七彩光芒。欣賞和借鑒之三是“一個嘗試”,如何讓課堂具有立體感,其中一項就是理念在課堂中的支撐和無形的滲透、流淌,教者在課前、總結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認真觀察、不斷猜測、大膽驗證、不斷交流、不斷總結,這些都是探究意識,同時,學生們的模糊意識逐漸變得清晰,課堂也變得更加精彩。
活動中在教師精心的鋪墊、巧妙的點撥、恰當?shù)囊龑е?,課堂上出現(xiàn)了參與意識強烈、動手操作能力倍增、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的熱烈精彩、生動活潑的教學場面。課堂因有問題的驅動、理念的滲透、方法的引領、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而讓本次活動異彩紛呈。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