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師怕教,學生厭學。學生感到作文“難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知識儲備不足,因為寫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活動;原因之二是素材積累得少,或者可以說是發(fā)現(xiàn)素材的能力還不夠。教師感到作文“難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可供借鑒的教材和教學方法較少;原因之二是評價的標準很難統(tǒng)一,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有充分的自主權。
但我們堅信“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想讓學生會寫作文、愛寫作文,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寫作文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習作指導就是要給學生開辟一片芳草地,讓學生在這片芳草地上快樂地、自由地描繪多彩的童心世界。
在教學實踐和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得知要寫作文時都會眉頭緊蹙,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寫什么呀,怎么寫呀,素材到哪去找呀,為什么要寫這篇作文,寫什么題目呢,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針對教師和學生在作文中的這些困惑,我們嘗試著探索作文教學的有效模式,使作文教學化難為易。經過多年的努力,總結出作文教與學的文前四步曲,即在寫作文之前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要做好4項工作:
一、 選材(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二、 立意(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即確定作文的中心)。
三、 構思(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即理清順序,條理清晰地布局謀篇)。
四、 命題(解決作文寫什么題目的問題)。
以上4個環(huán)節(jié),亦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順序。如命題作文,必須根據文題選材、立意和構思;材料作文則必須根據材料立意、命題和構思;還可以成文之后,再仔細斟酌、推敲,確定最佳的文題。
一切勞動成果都有其生產加工的過程,但文章的寫作過程畢竟不同于物質生產過程,它既要反映客觀實際又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生產過程。既然文學家、作家是這樣創(chuàng)作的,那么我們在教小學生寫作文時也應該靈活地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的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蹦敲?,我們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想方設法引導每個學生將自己的見聞、經歷及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而學生這種表達活動的源泉則是傾訴的欲望和熱情。
一、選材——多角度尋找寫作的內容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浑p再巧的手沒米也做不成飯。啟發(fā)和幫助學生從已有的經歷出發(fā),在記憶中選材,逐漸使學生從沒有什么可寫到滿懷激情地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感興趣的人、事、景、物。根據學生的心理水平、知識水平,訓練學生選材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無到有,從易到難,從普通到新穎。
例如:低年級的寫話,學生所選的素材是統(tǒng)一的圖畫內容,重在訓練學生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四要素,用通順流暢的語句寫明圖意,但在訓練中可以啟發(fā)學生根據圖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生在確定四要素時,實際已經初步得到了選材的訓練。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方法和技能,還可以開發(fā)作文素材,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如:利用課間或體活課,組織學生跳繩、拔河、打口袋……然后回到教室講游戲規(guī)則,回顧游戲的過程和當時的心情,意猶未盡時還可以再玩一次,然后再指導學生寫作文。
如果課前準備不夠充分,還可以當堂組織一些小游戲,如貼鼻子、猜謎語、吹泡泡……教室里沸騰了,因為有了真實的體會,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談感受,寫起來自然、流暢,增強了寫好作文的自信心。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心理水平和語言文字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可以適當滲透選材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隨著現(xiàn)代教學設備的完善,還可以把學生們共同經歷的活動或游戲攝錄下來,在課堂上播放;或拍成照片,用幻燈片播放;實物展臺在作文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更是無與倫比,圖片、照片、教師的范文、學生的作品均可及時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立意——適時點撥,明確作文目的,表達真情實感
立意就是確立主題,即解決了孩子們掛在嘴邊的問題,“為什么要寫這篇作文”。立意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魂和生命力,小學生作文主要是作為練習文筆和綜合運用語言、文字,不必過分強調它的立意,但對于有一定基礎的中、高級學生來說,在習作的過程中適當?shù)刂笇麄兇_立主題后再寫文章,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能力,將突顯其作用,甚至能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思想道德的教育。
對于文章主題的確立,高爾基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主題是從作者的經驗中產生,由生活暗示給他的一種思想。”小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觀察和感悟,盡管不成熟,但體現(xiàn)了自己的年齡特征和時代特征,更體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思想。多年來,小學生的作文過分追求應試,不但內容、形式受到禁錮,更主要地是束縛了孩子們的頭腦,不敢也不會傾吐自己真實的想法。
教師在文前指導時,與孩子們傾心地暢談和交流,你一定會從他們的語言中捕捉到他們出自內心世界的思想和情感的音符。因此,我們提倡孩子們在文前信筆涂鴉,選定素材前先想想自己為什么選,圍繞既定的素材,作為話題展開,并在交流的過程中以詞或短語、短句記錄。當然這種交流隨意性較大,但絕不是漫無目的。凡是與主題相關的要素都要在語言回放中挖掘,如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當時的天氣、環(huán)境、景物以及自己的感受、評價。有了這樣一塊神奇的涂鴉紙,學生的思維被激起層層的浪花,他們的思想、情感如雨后春筍紛紛從泥土中探出小腦袋。此時,就需要教師幫助他們精心地采摘,把這樣一群跳動的小音符,譜成童心世界里最美妙的歌,將是何等快樂的一件事!
三、構思——靈活運用創(chuàng)造性地布局謀篇
如果把選材與構思比喻成拍攝、回放、剪接3個過程,那么學生在剛才的選材環(huán)節(jié)中把記憶中的任意一個鏡頭,用轉瞬即逝的詞句記錄下來,信手涂鴉,都將成為他寫作文的寶貴資料。構思這一環(huán)節(jié)重在剪接,適當取舍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如何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構思呢?不必牽強,根據每個年齡和學段孩子的認知水平、能力,扶放自如。
構思時指導學生寫作文提綱是訓練學生構思能力的重點,清代文學家李漁說:“袖手于前,疾書于后?!睂τ跇嬎寄芰姷娜藖碚f,作文提綱可能只需腹稿,時間可能不需要很多,但對于初學者、寫作文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想辦法逐漸培養(yǎng)學生構思的習慣和能力,盡量縮短構思的時間,為考場作文打下基礎。
構思時作文提綱、形式可以多樣,字數(shù)不在于多少,但一定要從作文提綱中看到學生作文的雛形,真正達到構思的目的。
在指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五指兄弟》時,我們建議學生從語言描寫切入提綱,可以借助自己的左手畫出手型,再給每個手指設計至少一句語言描寫,如大拇指說:“我的名字中都帶個‘大’字,我當老大是天經地義的事?!?/p>
在指導學生寫記事文時,我們建議學生利用樹形概念圖提高構思的效率,樹根部是作文的中心(即為什么寫);樹干是事情的主要內容,如“運動會”;樹枝是事情的順序,如起因、經過、結果或事前、事情的經過、事后等;側枝和樹葉則是回憶整件事情中閃現(xiàn)的鏡頭、片段,指導學生按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分類,添加在樹冠上。
在指導學生寫游記或景物時,如寫公園,可以畫公園的方位圖,然后抓住重點有詳有略地介紹自己的見聞、經歷和感受。
四、命題——駕馭全篇,畫龍點睛
當學生展開稿紙要寫的第一筆便是文題,以往的命題作文恰恰迎合了學生的作文順序,然而面對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毫無生機的文題,接下來更多的是茫然和困惑。因此,我們更贊同和提倡小學生寫話題作文,作文要求具有一定交流和提示的價值,仿佛老師在與學生耐心地交談、做文前指導,學生經過選材、立意、構思3個環(huán)節(jié)的醞釀,文題自然會是出水芙蓉、清麗可人,當學生在命題遇到困難時,甚至會讓他先成文后補文題。
當然,給作文命題有一些方法和技巧,作為小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命題方法,還是很有必要的。在平時的閱讀課和作文課中,教師應給予相應的指導。命題方法如:
1.人物命題法 《 修鞋姑娘 》
2.中心命題法 《深刻的教訓》
3.事件命題法 《飛奪瀘定橋》
4.時間命題法 《 童 年 》
5.名稱命題法 《 珍珠鳥 》
6.象征命題法 《金色的魚鉤》
7.比喻命題法 《 沙漠之舟 》
8.人物語言命題法 《“我入隊了!”》
9.事物特點命題法 《五顏六色的血液》
10.線索命題法 《蘇珊的帽子》
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與發(fā)展中具備必需的寫作能力。小學階段是感性認識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讓學生在最自然、最輕松的狀態(tài)下,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去注意、觀察、欣賞、發(fā)現(xiàn)、研究、推斷、感悟、想象、分析、再創(chuàng),讓學生不受各種限制,拋開顧慮,自由創(chuàng)作,感受最真實的生活,體會做人的樂趣,擁有感恩之心??偠灾?,能讓學生不受限制地談出自己童心深處的真實感受,就是成功的作文教學;能寫出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作文就是好文章。不必刻意追求系統(tǒng)的寫作知識,大量運用“首尾呼應”“巧設伏筆”等專業(yè)術語。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作文中有閃光點,應在批改講評中及時予以肯定,適當選擇學生作文中好的素材做范例,引導全班學生修改和評析,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為一名致力于作文教學的教師,更要練好基本功。因為作文教學的過程如同放風箏一樣。線放長了,風箏才能飛得高,但如果看不到影子時,我們就要適時收線。收線時就要靠我們的基本功和技巧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源于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寫作理論基礎,站在理論的制高點上分析、指導學生作文,才能真正地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當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內容不具體時,決不能一棒子打死,教師必須知道從哪些方面能補寫具體,是語言描寫還是動作描述?是心理活動還是環(huán)境特點?這樣的講評和批改才是有效的。
再如:學生的作文中經常出現(xiàn)病句,這與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密切相關。這就需要教師有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分析句子成分,看看詞性,問題才會迎刃而解。只要你放風箏技高一籌,你放飛的風箏一定飛得高,飛得遠,而又不會迷失方向。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弊屛覀冊谧魑慕虒W這塊沃土上不斷地奮力開拓、辛勤耕耘吧!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新華小學)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