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只有四歲。一個風和日麗的雙休日,父親帶我去天一廣場玩。到了廣場,耳邊傳來熟悉的歌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牽著父親的手,和父親一起隨著歌聲走了過去。
哇!好多人??!那些人高馬大的人把路堵了個水泄不通,我踮起腳尖,伸著脖子,但還是一點兒也看不到。唉!這里看不到,到那里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邊,還是看不到。怎么辦呢?父親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說:“可爾,到爸爸肩膀上來吧!這樣就能看到了?!闭f完,父親把我抱到了他的肩膀上。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整個舞臺立刻盡收眼底。
“哇!好棒好棒,爸爸你看,那個人跳舞跳得真好耶!”我興奮地說。
“是嗎?那個人確實跳得很好看……”父親回應著我。我完全被這歌聲和舞蹈迷住了,嘴里跟著哼唱,完全陶醉在其中。
忽然,前面的人踮起了腳尖,這樣便擋住了我的視線。“爸爸,看不見了!再高一點嘛!”我著急地說。
父親挺了挺身子,我又看見了。只見舞臺上正有七個小矮人走上來,“爸爸,快看,現(xiàn)在好像在演《白雪公主》哎!”我說。
“嗯!我看見了,白雪公主好漂亮!”父親說。
可那時我哪里知道,父親為了讓我看見精彩的表演,硬是踮著腳,挺著身子,自己卻什么也沒有看到。當時我愣愣的,什么也不明白。后來,我漸漸地明白了,這就是父親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
哦,世界上最寬、最厚的椅子,就是父親的肩膀……
[編輯的話]
寫父愛的來稿數(shù)量不少,但怎樣把這個題材寫得與眾不同,本文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用“父親的肩膀”來表達父愛,比那些“生病了父親送我上醫(yī)院”的內容要新穎獨到得多了。在表達中,作者較好地運用了人物的語言描寫,相比之下,對人物的形象、動作描寫弱了些。這當然有客觀原因,因為作者那時“只有四歲”,還不懂得觀察。但如果運用一點心理描寫,以現(xiàn)在自己的認知推想當年父親的形象、動作,文章會豐厚不少。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作者還應注意選用最有用的素材和最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如原稿的第一小節(jié),用排比的句式先描寫了天一廣場,又描寫了“近處”“后退”“左一點”“右一點”都看不到表演的狀況,實屬多余,因此全被刪除了。而第五小節(jié)中的“我完全被這歌聲和舞蹈迷住了……完全陶醉在其中”,一句話連用了兩個“完全”,遣詞造句顯得比較粗疏。這都是應該引起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