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膠南市行政廣場通過對“瑯琊古城”①、“九宮格”、“環(huán)形水道”、“錨之原型”、“帆之原型”的理解后形成的外部空間形態(tài),詮釋了膠南市行政廣場的文化特征。目的在于在廣場設計中。廣場中景觀形態(tài)的文化學體現(xiàn),通過對歷史原型②的重構,雕塑造型手法的裂變、扭曲,古代城市在城市廣場中規(guī)劃思想的重新理解及海洋文化在廣場中恰當?shù)亩ㄎ粊韺崿F(xiàn)的。廣場設計中引入建筑文化學的思維,不僅使城市廣場更具有人文主義的色彩,而且可以在城市廣場中尋求歷史脈絡,使人們在游覽廣場的同時,感受到當?shù)匚幕催h流長的歷史傳統(tǒng)。
關鍵詞:城市廣場文化;雕塑;創(chuàng)作理念;廣場景觀設計
Abstract:Jiaonan city administration square through the\" Langya city\",\" squares\",\" annular channel\",\" anchor\" prototype\", a prototype\" understanding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external space form, interpretation of the Jiaonan city executive Plaza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sign of square. Square landscape culture embodiment, through the historical prototype of reconstruction, sculpture sculpt of fission, twisted, the ancient city in the city square planning thought understanding and marine culture in the square in the proper position to achieve. Squar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e thinking, not only makes the city square is a humanistic color, but also in the city square for history, in which people travel Plaza at the same time, feel the loc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aditional.
Keywords: city cultural plaza;sculpture;creative ideas;the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85.1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2)04-0081-03
1 城市背景與廣場概況
近年來,城市廣場的建設,如雨后春筍一樣點綴著我們的城市,無疑對城市的形態(tài)及景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設計中漠視歷史文脈,也日益成為廣場設計的通病。只追求構圖效果,缺乏文化內(nèi)涵的設計充斥在我們的城市之中,我們呼喚精品,我們崇尚文化。
我院在膠南市市政府行政廣場的設計過程中,如何體現(xiàn)膠南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并加以創(chuàng)新,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在設計上,也進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膠南市地處山東省東部沿海開放地帶,是青島和膠州灣經(jīng)濟圈的重要衛(wèi)星城市,膠南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先后有齊邑、越都之置,秦代設瑯琊郡、縣之置;之后或裁或復,1946年改建膠南縣,1990年撤縣設市。膠南山海薈萃,古跡名勝較多,秦始皇、漢武帝“樂而忘歸”的瑯琊臺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還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長城遺跡,鋪金漱玉的天然海水浴場等。
膠南市市政府行政廣場位于膠南市開發(fā)區(qū)中心地段,占地12.67hm2,四周均有城市道路與基地相連,北側為珠海路,南側為深圳路,東側為溫州路,西側為寧波路,基地內(nèi)有膠南市政府辦公大樓,(12層,由山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現(xiàn)已建成)由于辦公大樓位于基地偏北,因此將廣場劃分為南北兩個廣場,南廣場以開敞景觀、集會為主;北廣場以綠化、停車、休閑為主(見圖1)。
2 膠南廣場景觀設計的建筑學文化特征
2.1“瑯琊古城”的由來及古城設計構思提煉
據(jù)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已有齊長城,由諸城市桃園鄉(xiāng)史家夼入青島界內(nèi)。青島境內(nèi)的齊長城起自膠南市李家前夼西嶺,橫亙而東,經(jīng)市美、六旺、鐵山、隱珠、薛家莊、靈山衛(wèi)6個鄉(xiāng)鎮(zhèn),跨趙魯山等地入海,全長55km。
在廣場設計中,根據(jù)春秋戰(zhàn)國時期瑯琊郡城市形態(tài)及古長城遺址,在南廣場中引入“瑯琊古城”構想,平面原型采用古城墻城垛式空間限定,(方形下沉式廣場)材料為灰白色花崗巖,以體現(xiàn)古城風韻。其中,在下沉式廣場地面鋪裝中,縱橫交錯的九條白色花崗巖色帶(地面鋪裝),寓意《周禮考工記》③中樸素的城市規(guī)劃思想,即“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在此方格之下,用紅色花崗巖色帶將方形下沉式廣場劃分為九個格,體現(xiàn)“九宮格”思想。九宮格的方式,實際上是中國上古宇宙圖案或空間定位的圖式,九宮的結構為過去荀子所言“欲近四方,莫為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也,禮也”。中央集中,從城市規(guī)劃到住宅等大體都有這樣一種模式。在九宮格中間設中央噴泉,周圍設凹槽,暗設噴泉頭,節(jié)假日可形成音樂噴泉景觀,平時可不放水,這樣既可以作為規(guī)則方形廣場的變化,又使整個下沉式廣場使用功能(集會)不受損害(見圖2)
2.2體現(xiàn)“瑯琊古城”特色的“水文化特征”及景觀燈柱構想
“瑯琊古城”取材于齊長城遺址中城墻獨特的平面形式,其四周設環(huán)形水道,取護城河之意,其底部鋪將軍紅大理石,節(jié)假日可放水充滿,水深500mm,環(huán)形水道四周設噴泉,在北側設6個浮雕柱。在古城四角,利用膠南出土的西周時期銅鼎原型,進行創(chuàng)作,形成景觀燈柱,使燈柱集音響、景觀、照明于一身,燈高15m,使廣場的橫向與豎向構圖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見圖3 、圖4 、圖5 、圖6)。
2.3北廣場中雕塑的文化特征——“海之魂”
北廣場功能有三,一為停車場,二為主題雕塑,三為帶形綠化景觀。在三者之間主題雕塑位置顯著,在北廣場外部空間中起主要構圖作用。在放置雕塑的平臺周圍,設水景碼頭,構景要素主要由旱船、平臺、水面組成。碼頭立意體現(xiàn)膠南市海洋文化特征,加上雕塑本身的寓意形成“海之魂”景區(qū)。
2.3.1“錨之構想”
雕塑周圍利用旱船及水面營造碼頭場景,上置旱船原型,體現(xiàn)膠南海上碼頭之功能。雕塑由兩部組成,底部為虛實兩層“錨之原型”,上部為“燈塔”之原型。兩層錨采用扭曲變形構思廣場,外層為白色兩面球形網(wǎng)架結構形成外殼虛的錨,內(nèi)側鑲嵌實體錨,使虛實對比的美學效果,得到了升華。上部的燈塔,由球型網(wǎng)架和幾片橫片組成,夜晚設燈光照明,在廣場附近形成獨特的海洋文化特征,成為北廣場標志性景觀(見圖7)。
2.3.2“帆之構想”
雕塑由兩部分組成,底層為四片“帆”之造型,上部為“桅桿”造型,四片風帆皆在船基底部,通過扭轉的藝術手法,使“帆”的造型更具有神似的特征。上部桅桿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頂部設四片子風帆,使整個雕塑具有良好的豎向構圖特征(見圖8)。
總之,北廣場雕塑與其他構景要素的結合,形象而巧妙的體現(xiàn)了膠南沿海開放城市的特征(見圖9)。
3 廣場設計后的反思
3.1城市廣場文化特征構思框架 (圖10)
3.2城市廣場文化創(chuàng)作理念
3.2.1從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積淀中,尋求廣場文化的精神。
3.2.2從地域特征(如海洋、沿海城市)中,尋求廣場文化的地域的特征,找出適宜的空間形態(tài)及城市雕塑。
3.2.3從歷史片斷的重構,尋求廣場的復雜性與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
3.2.4從后現(xiàn)代主義中,尋求廣場雅谷共賞的品質,體現(xiàn)廣場歷史文脈發(fā)展的延續(xù)性與創(chuàng)新。
3.2.5功能、空間、色彩、質地、綠化應圍繞廣場主題,進行取舍與創(chuàng)意,達到技術、藝術、工程科學的完美統(tǒng)一。
3.3城市廣場文化的構成方法
3.3.1原則
①具有重點文化特征的空間,應放在廣場中顯要位置,以突出其重要性,達到統(tǒng)領整個廣場之目的。
②廣場中文化要素的安排,應采取“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的平面布局方式,一切文化要素的取舍均應與主題相紊合,切忌繁雜。
3.3.2構成方法
①將具有突出文化特征的要素提煉后,置于中軸線上,可突出廣場文化氛圍,(如“瑯琊古城”)具體手法:可采用高臺式或下沉式。
②將城市雕塑放在具有地域氛圍場所中,宜使人聯(lián)想到雕塑的文化內(nèi)涵,其豎向構圖、色彩、體量,也容易形成局部構圖中心,甚至成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如“錨”、“帆”之雕塑)。
③外部空間的限定可以使整個廣場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利用園林中“障景”的手法,優(yōu)則敞之,俗則屏之,使廣場中主要景觀視線純凈而完美。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膠南市行政廣場的設計,深刻體會到區(qū)域的地方文化對城市廣場設計的形成起著舉足起重的作用,尊重文化,尊重傳統(tǒng),永遠是我們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截”的主題。
參考文獻:
[1]李先逵.中國建筑文化三大特色[J].建筑學報2001.8.
[2]萬敏,龍濤,吳新華.城市中心廣場設計實例[J].新建筑200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