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高速鐵路飛速發(fā)展,運行時速從每小時250公里提高到每小時350公里以上,同時也對GSM-R無線網絡覆蓋、質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鐵路隧道內GSM-R無線通信工程采用漏泄同軸電纜(以下簡稱漏纜)實現(xiàn)電磁場覆蓋的方案。這就要求我們在漏纜施工過程中,前期做好準備,施工測試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確保漏纜工程質量,保障高速鐵路運營安全。本文以石武客專DK1020+225-DK1038+383段中7個隧道為例,重點介紹客運專線在漏纜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高速鐵路;漏纜;質量
高速鐵路GSM-R無線通信的電磁場覆蓋主要采取新建基站、直放站架設天線和敷設漏纜的方式。由于高速鐵路隧道內不能采取新建基站或直放站架設天線的方式發(fā)射電磁波進行覆蓋,這時必須借助漏纜來實現(xiàn)電磁場的覆蓋。漏纜是在同軸電纜的外導體上,沿縱向有周期性地設置一定形式的槽孔,將電纜內部的電磁場向外漏泄。同樣,外部電磁波也通過外導體上的槽孔傳入電纜內部,從而達到隧道內電磁場的覆蓋和通信的目的。
一、施工前的準備
(1)施工技術準備。技術準備是施工準備的核心。任何技術的差錯或隱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質量事故,造成生命、財產和經濟的巨大損失。因此必須認真地做好技術準備工作。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審查、熟悉施工圖紙。結合現(xiàn)場實際對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圖紙和設計方案進行審查,審查設計圖紙是否完整,與現(xiàn)場情況是否一致,以及設計圖紙與其各組成部分之間有無矛盾和錯誤;為了保證漏纜工程在施工中的質量,漏纜施工的技術人員在工程開工之前應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設計圖紙的設計目的、結構與構造原理和技術要求。第二,編制漏纜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是施工準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指導施工現(xiàn)場全部施工生產活動的技術前提。漏纜施工的全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為了準確無誤的進行漏纜工程施工,在原始資料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必須編制出一份能切合實際的施工方案。(2)材料準備。材料、機器具是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物資基礎,這些物資材料的準備工作必須在工程開工之前完成。根據(jù)各種物資的需求,分別落實貨源,安排運輸和儲備,使其滿足連續(xù)施工的要求。(3)勞動力組織準備。勞動力組織準備是工程施工的一個重要條件,合理的勞動組織對工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堅持合理、精干的原則,配備合適的施工隊伍,并按要求對其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以確保漏纜工程施工的質量。
二、施工中的質量控制
1.單盤測試。漏纜單盤測試主要內容有:環(huán)路直流電阻;內外導體間耐壓;最小絕緣電阻。分別使用直流電橋、耐壓測試儀和兆歐表進行測試。測試完成后,應用熱可縮帽對纜頭作密封處理,否則容易受潮,從而影響傳輸質量。具體測試方法和測試指標見下表:
2.定位、打孔。根據(jù)設計要求,高速鐵路隧道漏纜吊掛高度距離軌面4.6米,卡具固定間距1米。定位時先使用水平尺及標高尺定出第一個點,然后間隔5米分別定出第二個、第三個及之后的各點,再采用彈墨線的方式在隧道壁上彈出一條直線,在彈好的墨線上每隔1米用白色粉筆或記號筆做好標記,如遇伸縮縫應避開5~10厘米的距離。后面施工人員按照做好的標記位置分別進行打孔,打孔時注意保持打孔方向水平,打孔深度及直徑能滿足錨栓的要求。具體定位高度及打孔位置見下圖:
3.安裝螺栓和吊夾。根據(jù)打好的孔洞安裝螺栓及吊夾,安裝吊夾時注意保持吊夾開口方向一致。注意每隔10米安裝一個防火吊夾。錨栓安裝前應用吹氣筒對孔洞進行清孔,將孔洞中的混凝土碎屑吹出,以確保錨栓具有足夠的錨固深度;輕輕敲打錨栓頭直至完全進入,然后用六開口扳手擰緊錨栓頭處螺絲;將彈墊、六角套筒和尼龍漏纜夾具用沉頭螺栓固定在錨栓頭上,注意擰緊螺絲,確保安裝質量;如遇防火吊夾,應用沉頭螺絲穿過防火卡具底座及尼龍漏纜卡具一起固定在六角套筒上。
4.漏纜敷設和固定。將漏纜支在放線架上,采用人力牽引的方式進行敷設。注意放纜過程中,轉盤速度要均勻,避免浪涌、扭絞、打扣、拖地的現(xiàn)象,并嚴禁急劇彎曲,從而導致漏纜擠壓和變形。固定時,漏纜應從水平方向對準卡具開口卡入,嚴禁用力向下或向上壓入,以防卡具破損。漏纜卡入卡具后嚴禁向下或沿漏纜方向拖拽;在彎曲半徑較小的區(qū)域,應先將漏纜沿隧道壁彎曲到位后再卡入漏纜卡具底座,切勿強行將漏纜壓入卡具中,以防造成漏纜卡具破壞;漏纜卡具蓋板應確保與底座牢牢卡住,以防后期使用過程中松脫。漏纜安裝完成后,禁止用強大外力沖擊漏纜及漏纜固定點,以避免造成漏纜和卡具的破壞。注意敷設過程中,漏纜護套表面兩個凸起的平行線與漏纜槽口成180°角,即使漏纜的槽口朝著軌道方向,這樣才能保證隧道內GSM-R信號的覆蓋。
5.連接器和直流阻斷器安裝。清潔漏纜,將漏纜理直,用清潔劑或酒精擦拭接頭所需尺寸外皮,晾干以后,再按接頭所需尺寸使用專用工具進行漏纜開剝。開剝以后,按要求打磨內導體,擴張外導體,用毛刷去除殘留金屬渣,套上接頭,將接頭與纜頭連接部進行打磨,消除雜屑,用適配扳手輕輕擰固。然后再套上熱可縮套管,用噴燈進行封烤,確保整個熱可縮套管牢牢固定在接頭和漏纜上。接頭封烤完畢后,根據(jù)需要連接跳線或直流阻斷器。注意擰緊接頭,并用絕緣膠帶處理好接頭處的防水及防潮問題。
三、漏纜安裝完成后的質量檢查
漏纜敷設完畢后,要確保漏纜敷設的牢固和水平,并進行導通和測試。連接器安裝完畢后,連接器的兩端不得扭曲彎折,并用萬用表進行通斷測試,檢查內、外導體裝接情況,并輕敲連接器,看萬用表讀數(shù)有無變化,判斷裝配接觸質量;用兆歐表進行絕緣電阻測量,判斷裝接的清潔度及絕緣短路情況;檢查各零件螺紋是否擰緊。檢查完成后,用駐波表對敷設完成的漏纜進行測試,使其駐波比不大于1.3,對于駐波過大、絕緣不良的接頭應鋸斷重做,再次確保漏纜施工的質量。GSM-R漏纜安裝完成后見下圖:
四、施工總結
石武客專DK1020+225-DK1038+403段中7個隧道計7.2公里通過以上工程質量控制的方案,節(jié)縮了工程成本,加快了工程進度,保證了工程施工質量,提高了施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