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diǎn)睛與精練
1.解釋下列字詞,并為下面加點(diǎn)字注音。
篁( )竹( ) 清冽( ) 卷( )石( )
坻( ) ( ) ( )然( )
( )爾( ) 翕( )忽( )
犬牙差( )互( ) 悄( )愴( )幽邃( )
2.作者對(duì)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
3.作者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點(diǎn)?并指出其寫作順序。
探討與思考
4.此文前寫“心樂之”,后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豈不矛盾,你如何理解?
拓展練習(xí)
始得西山宴游記
柳宗元
自余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yuǎn)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yuǎn)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5.解釋下列字詞,并為下面加點(diǎn)字注音。
( ) 人( ) 惴( )栗( ) 施( )施( )
斫( ) 茅( )( )岈( )然( )
垤( ) 攢蹙( )( )培( )( )
灝( )氣( ) 引觴( )( )冥合( )
6.文章開頭寫“自余為人,居是州,恒惴栗”,與中心思想有什么關(guān)系?
7.請找出文章中與“始得”之意相關(guān)的詞句,以理清作者行文的脈絡(luò)。
8.按要求填空。
本文通過記敘游西山的經(jīng)過,既敘寫了他的游蹤,又寫出了他在游覽中得到的感悟,即對(duì)自己特立獨(dú)行的人格的欣慰,從而對(duì)內(nèi)心的苦悶有所解脫。課文中表現(xiàn)這種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 , ; , 。
9.選出誦讀下面句子時(shí)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xiàng)。( )
A.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
C.引觴/滿酌,頹然/就醉。
D.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