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英力克習得模式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究,探討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自信心、合作意識、交際能力等方面的變化過程,比較了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研究表明,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中推廣英力克英語習得模式以及開設(shè)英語口語課,對于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英力克大學英語英語口語課程一、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jīng)實施了許多年,改革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教學考核、教學主體和對象等幾個方面。在改革的過程中,不少大學更偏重教材、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而忽視了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口語水平的提高。不少專家學者都從大學英語課程的現(xiàn)狀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得出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并提出相應(yīng)的策略,但這些策略的提出和理論的研究都缺少實證的調(diào)查研究做基礎(chǔ)。本研究的目的是將麗江師專外語系段平華教授提出的英力克習得模式應(yīng)用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口語教學中,從而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口語能力。
二、研究過程及研究方法
(一)英力克習得模式的運作方式
由于英語專業(yè)學生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英語基礎(chǔ)及學習英語積極性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加之《大學英語》課程只開設(shè)一年,因此在實驗班引入英力克習得模式時,我們充分考慮到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并采用了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要求實驗班的學生:(1)參加每周四外語系組織的英語午談,老師嚴格考勤;(2)根據(jù)教材每個單元的對話內(nèi)容編寫對話,要求各小組輪流表演;(3)每節(jié)課前由1~2名學生做英語報告。
英力克習得模式的具體體現(xiàn)有:
1.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學期初組織一次口語測試,根據(jù)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和班級學生人數(shù)的多少,每3~5人分為一組,由男、女搭配,口語水平好、中、差組成,并由小組中口語最好的同學擔任組長。
2.英語午談:結(jié)合我校外語系每周四英語日的實施,組織實驗班的學生參加每周四中午的英語午談。英語午談時,討論不僅在本組組員之間進行,還要在小組之間進行。教師則對學生討論和準備的情況進行抽查,讓每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
3.小組自編對話:每學完一個單元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編一個對話。在編對話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共同學習,互相幫助糾正語病和發(fā)音。每次上課前幾分鐘邀請兩個組就自編對話進行展示。
4.每節(jié)課前由1~2名學生做英語報告:內(nèi)容不限,可以是笑話、故事、謎語、詩歌等。學生可以從英語書中摘錄下來并背誦,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讓講的同學和聽的同學都沉浸在英語的氛圍里。
5.為了有效地實施英力克習得模式并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將實驗班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評估體系進行了改革,即形成性評估與終結(jié)性評估各占50%。形成性評估包括英語午談的表現(xiàn)、課前幾分鐘英語報告和英語對話的表演;終結(jié)性評估由期末口試和期末筆試兩部分組成,如下表所示:
而對照班學生仍然保持原有的評價方式,即:
(二)研究結(jié)果及分析
1.英力克習得模式在五個實驗班為期一個學期的實施后,研究人員制作了問卷并在五個班的221人中隨機抽出56個學生進行了訪談。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如下:認為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非常有必要練習英語口語的為30.4%;認為每周四英語角對學校英語幫助大的為38.8%;沒有老師的要求會自愿參加英語角的為30%。由此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更加重視英語口語的學習和提高,對每周四的英語日也有更強的參與意識。在第一學期末,課題組成員組織五個實驗班和五個對照班的學生進行了口語測試,考試成績?nèi)绫硭荆?/p>
從表3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口試成績比對照班的好,說明實驗班學生通過一學期的英語口語訓練,表達能力比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對照班強。但通過和實驗班50名同學的訪談,非英語專業(yè)同學參與英語日存在一些問題:
教師:你對參加本學期英語日有何感受?
學生1:總體來說還行。因為在中學我們沒有進行過英語口語方面的訓練,剛開始時我不敢說,怕別人笑?,F(xiàn)在我敢說一些了,但由于口語基礎(chǔ)差,還是不太會表達。如果能在課堂上先多學一些有關(guān)口語表達的短語、句子等,這樣對我們的幫助會更大。
教師:你對本學期的英語日有什么意見或建議?
學生2:畢竟我們不是外語系的學生,和外語系的學生一起講英語給我們帶來太大的壓力,在加上因為在室外,有些同學不能集中注意力。如果能在教室里集中練習效果會更好。
2.課題組教師在充分聽取了實驗班學生的反饋后,決定下學期從五個實驗班原有的英語課時里抽出一節(jié)上口語課。英語日仍然繼續(xù)。在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驗后,研究人員又制作了調(diào)查問卷,當問到在這學期你主要通過什么方式來練習英語口語時,48.8%的同學回答在口語課上;當問到本學期哪項教學活動對你的英語口語幫助更大時,55.2%的學生選擇是在口語課上。研究人員在實驗班里隨機抽出了46名同學進行訪談:
教師:請你說說對本學期英語日和英語口語課的感受。
學生1:在這學期由于開設(shè)了每周一節(jié)的口語課,我們在課堂里通過先由老師系統(tǒng)的講解大量的口語表達用語,然后學習英語口語教材里的口語知識,接著按照小組進行討論、交流,老師再檢查。通過緊湊的教學,我們學到了很多的口語表達用語,收獲很大。
學生2:上學期在英語角我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自己。在這學期通過課堂上學習口語課本,我積累了很多實用的表達用語,感覺比上學期進步了。
從以上這些同學的談話中,普遍反映出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口語教材更大的幫助他們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在下學期末,研究人員再次組織五個實驗班和五個對照班的學生進行了期末口語考試,成績?nèi)缦拢?/p>
表4表明實驗班的英語口試成績比對照班的好,說明實驗班學生通過下學期的英語口語訓練,表達能力比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對照班強。我們還把實驗班上學期的口語成績和實驗班的下學期的成績做了比較,上學期12至15分人數(shù)及所占比例為67(30%),而下學期12至15分人數(shù)及所占比例為94(42%),表明下學期的口試成績提高較大,充分說明了英語口語課的開設(shè)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幫助較大。
三、結(jié)論
經(jīng)過一年來實施英力克習得模式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同學們普遍認為自己的自信心、學習興趣、交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從參加相關(guān)的英語競賽和過級考試情況來看,實驗班的同學也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優(yōu)勢。本次實驗的結(jié)果表明,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口語教學中推廣英力克英語習得模式,學習效果是明顯的,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英語口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更大范圍內(nèi)進行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William Littlewood.CommunicativeLearning Teaching[M].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0
[2]段平華.Searching for Creativity in the Chinese TEFL Context[M].中國環(huán)境下的創(chuàng)造性英語教學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3]蔣景陽.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 EFT Classroom[J].外語課堂交際活動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8
[4]盛德仁.英語教與學新模式[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6
[5]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