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在施工某2500t/d水泥廠圓形水泥熟料儲存筒倉時采用滑模施工技術過程中,通過滑模設計、過程控制措施、質量保證措施等的描述,使筒身表面光滑順直,斷面尺寸準確,外形美觀,達到了質量要求。
【關鍵詞】滑模工藝;過程控制;質量保證措施
1 工程概況
在某2500t/d水泥廠技改工程承建了兩個圓形水泥熟料儲存庫,內徑尺寸為20m,壁厚尺寸450mm,高度尺寸為36m。
熟料儲存庫砼設計標號C30,基礎底標高▽-7.0m,▽10.0m設有平臺板,厚1.3m。
熟料儲存庫筒體采用滑模施工技術,滑升面由▽-5.00m開始起滑,滑至▽+0.000m和▽+10.00m時空滑待施工完平臺后接著滑升。
2 鋼筋砼筒體工藝措施
2.1 滑模技術設計
2.1.1 模板系統(tǒng):提升架的形式用“門 ”字形,立柱[14,橫梁用雙排 [12,立柱與橫梁采用焊接。提升架布局間距為1300mm,圍圈采用 [8接頭對焊,模板用標準鋼模板以3012為主,配少量2012、1512,模板采用U形卡連接,與圍圈用鐵絲捆綁后調整到適合規(guī)范的傾斜度。
2.1.2 操作平臺系統(tǒng):筒倉采用柔性平臺,這種平臺用鋼量少、平臺適應性強,但剛性差,施工過程中必須勤觀察、勤測量、勤調整。
2.1.3 液壓提升系統(tǒng):根據滑模施工規(guī)范及有關規(guī)定和計算,確定主要采用“GYD-35型”千斤頂,Ф25圓鋼作支承桿,間隔配以少量“GYD-60型”千斤頂,Ф48鋼管作支承桿,主(Ф16)、 支(Ф8)高壓油路系統(tǒng),兩臺YHJ-36型液壓控制柜。
2.1.4 施工精度
用水準儀和水平管測試水平面。在筒壁外兩個軸線上設四個點掛上線墜,做好地面對應點,即可作為垂直度的原始測量點。庫內拉兩根鐵絲吊一個大線墜對準固定圓心。
2.2 垂直及水平運輸
滑模提升速度定為每天2m左右,每步提升高度為300mm ,提升一步的時間約為3h,每提升一步每個倉的砼量約8.5m3,鋼筋(包括支承桿)約12t,鑒于以上情況,垂直安裝400型塔式吊車一臺,350型塔式吊車一臺主要用于鋼筋、支承桿及內倉壁混凝土的澆筑,
2.3 鋼筋工程
鋼筋在地面放樣,按設計焊接支撐架,據支撐架高度和不同高度鋼筋間距制定出鐵件加工單,支承架支承點鋼筋長度不得大于水平筋直徑,拉結筋采用一端135度彎鉤,另一端為90度彎鉤。鋼筋綁扎隨砼澆筑連續(xù)施工,鋼筋搭接長度嚴格按規(guī)范施工。
支承桿用非工具式支撐桿,第一批插入千斤頂的支承桿其長度有4種,按長度變化順序排列。在支承桿焊接時應按規(guī)定焊牢固、磨光。如有油污應及時用火堿溶液清除干凈。如在滑升過程中出現失穩(wěn)、彎曲等情況,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2.4 滑升對砼要求
砼加適量泵送劑,由試驗室出配合比,入模時砼塌落度在50~80mm,能夠滿足滑模工藝的要求,水泥采用合格穩(wěn)定水泥。
2.5 滑模施工過程控制
2.5.1 試滑
平臺組裝好后要進行試滑升,檢查整個系統(tǒng)正常與否。利用支撐桿組裝時不插到底,進行爬升試驗后,再將支承桿全部插到砼表面,保證支撐桿垂直放置。
2.5.2 始滑
始滑時由于需澆滿1.2m高模板,砼量較大,宜分層澆搗,每次澆搗400mm高,設專人指揮,澆好一圈后再循環(huán)砼。當下層達到1~3kg/cm2強度后即提升1~2個行程。循環(huán)澆搗砼至模板頂部時進入正常的滑升階段。
始滑階段應根據水泥品種、標號及初凝終凝時間確定初次提升時間。初次的速度不宜過快,當滑至300mm高時應對整個平臺系統(tǒng)進度全面檢查,特別是固定模板的鉤頭螺絲要逐個擰緊。
2.5.3 正?;A段
正常滑升階段砼澆筑高度每次為25cm,每次滑升間隔時間為2~3h。出模的砼表面應設瓦工清理修飾。當滑升2m時內外掛吊腳手,瓦工站在吊腳上對表面作原漿抹光。若出現蜂窩、麻面及較少的裂縫時,應立即將松動的砼鑿除,用高標號砂漿壓實;若出現塌方、較大的拉裂時應立即?;Qa實砼。
每班水平管校核一次千斤頂標高。
2.5.4 ?;?/p>
由于特殊原因必須暫停施工時,應作?;幚恚?/p>
(1)留置水平施工縫,將砼澆搗至同一水平面。
(2)每隔1h提升一個行程,連續(xù)提升6h,直至最上層砼與模板無粘連。
(3)再次滑升時砼表面應鑿毛處理,用石子減半的砼澆搗一層(100mm)后,再繼續(xù)滑升。
2.6 混凝土工程
庫壁為鋼筋密集型結構,水泥選用42.5水泥,碎石最大粒徑為40mm,砂為細砂。
砼每次澆搗300mm,時間宜控制在1~3h以內。若時間長易產生拉裂現象,時間短則出模強度未到會出現塌方現象,所以要掌握水泥的初、終凝時間及氣溫情況,嚴格控制每層砼的澆搗時間。
每次澆搗砼均應改變澆搗順序,振搗時振搗棒應插入下層砼不超過50mm。
澆搗砼時采用塔吊放料不應集中在平臺上,以免平臺發(fā)生變形。可用3mm鐵皮放在平臺上,砼均放在上面。
砼振搗時,振搗器不得直接觸及支承桿、鋼筋和模板,振搗器應插入前一層砼內,在模板滑升的過程中,不得振搗砼。
砼出模時應及時修飾,表面不平時用方木拍實刮平,用抹子壓光抹平。
3 質量保證措施
針對筒身施工中最易出現垂直偏差、扭轉、砼拉裂質量問題,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
3.1 水平控制
采用限位卡加筒形套控制法,在提升架上方的支承桿上設置限位卡,距離以一個提升高度或一次控制高度為準,一般為300mm左右,在千斤頂上方設筒形套,用限位調平器對各千斤頂進行抄平,每300mm將標高劃線于支撐桿上,使所有千斤頂行程一致。
滑模施工中,千斤頂的升差應即時進行調整,每滑升1000mm,應測水平一次,每提升2次,校對一次模板半徑。
3.2 糾偏
3.2.1 操作平臺傾斜糾偏法
每次提升1000mm高度用激光對中一次,當出現20mm以內的偏差時,采用變換砼澆搗次序,改變平臺荷載的方法,對偏差加以控制,當出現20mm以上的偏著差時,結合糾偏措施,每提升一步對中一次。糾偏采用平臺傾斜法,將偏移方向一側千斤頂升高,逐步使中心復位,當糾偏達到距中心8mm時,就應停止糾編,用其偏位趨勢作用復位,避免產生反偏差。
3.2.2 調整操作平臺荷載糾偏法
在爬升較快千斤頂部位加荷,壓低其行程速度,使平臺逐漸恢復原位。
3.2.3 支承桿準導向糾偏法
當用上述兩種方法仍不能達到目的時,采用以下兩種繼續(xù)糾偏:
在提升架千斤頂橫梁的偏移一側加墊楔型鋼墊,人為造成千斤頂傾斜。
切斷支承桿重新插入鋼靴,把鋼靴有意的反向偏位,造成反向傾斜,由于支承桿的導向關系,帶動提升架上升,達到糾偏的目的。
3.3 控制筒體扭轉
在提升架之間設置活動剪刀撐,加強門架間的剛度,使支撐桿處于垂直狀態(tài)。每滑升1m,進行一次觀測,在糾偏時,每提升1次觀測一次,扭轉偏差20mm以內時,根據平臺扭轉偏差方向,調整砼入模點和澆注方向糾正。扭轉偏差在20mm以上時,采取糾偏措施,調整雙千斤頂高差,利用支撐桿導向作用,使其向反向扭轉,在扭轉至距中心點10mm時,應停止糾偏,以免因慣性作用產生反偏差。
3.4 控制砼拉裂
滑升過程中要隨時檢查砼外觀,當砼出現坍塌時,應?;瑱z查、修補,其主要原因為砼出模強度太低,應放慢提升和澆搗速度。出現拉裂時,檢查模具是否變形以及提升和澆搗速度是否過慢,并應縮小中間提升的間隔,以每天滑升3~4m為最佳。
4 結論
圓形的水泥熟料儲存庫采用滑模工藝施工,加強技術質量控制措施,筒體滑模工期用了50天,中心偏差8mm,上口扭轉56mm,筒身表面光滑順直,斷面尺寸準確,外形美觀,達到了質量要求。該項目被評為部級優(yōu)質工程,得到業(yè)主的好評,具有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和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液壓滑動模板施工技術規(guī)范 GBJ 113-89
[2]組合鋼模板技術規(guī)范 GB 50214- 2001
[3]液壓滑動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程 JGJ 65-89
[4]混凝土泵送技術規(guī)程 JGJ/T 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