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防火是民用建筑設計中的要求之一,在民用建筑中,易燃物多、人多,一旦發(fā)生火災,將會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我國,民用建筑防火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使得人民的安全還存在很大的隱患。有效地利用好現(xiàn)有的建筑防火技術將對防止火災等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建筑防火技術;民用建筑;建筑設計
在我國的民用建筑中,防火系統(tǒng)還不是很完善,并且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因此,針對這些問題,建筑設計人員一定要正確地使用好建筑防火技術,從各方面進行考慮,以確保最大程度地減少民用建筑發(fā)生火災的可能性。
1 我國民用建筑中防火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經常會有一些民用建筑發(fā)生火災的情況,并且發(fā)生重大的人員死傷事故。例如,到了春節(jié)期間,在一些居民小區(qū)燃放煙花爆竹,這些煙花爆竹掉落到建筑物內而引起火災,而導致建筑物被毀,室內物品全被燒焦和產生人員無法逃脫而發(fā)生傷亡的情況。
1.1 基礎設施差,建筑物本身耐火能力低
在我國的民用建筑中,一些建筑材料耐火能力很低,一遇到火星或夏季高溫的情況,就容易點燃,引發(fā)大火。并且,在一般的民用建筑中,配備的滅火工具不是很齊全,有的在保險柜里存放得太久而失去了效能,或者根本就沒有配備滅火工具,導致居民在遇到火災時,找不到滅火工具,或者找到了滅火工具而無法使用。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1.2 建筑物密集,民用建筑規(guī)劃布局混亂
在我國的城市,人口相當集中,導致建筑物的密度也相對集中,當一棟民用建筑發(fā)生火災時,往往也會波及到周圍的建筑設計,從而引發(fā)大片火災,火勢兇猛,給消防人員的消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3 居民防火意識低下,防火知識不足
消防部門在一起起家庭火災事故調查后發(fā)現(xiàn),居民普遍缺少必要的消防常識,以致原本可控的小火災因處置不當或不懂得如何處置最終釀成了大火。從多起火災發(fā)生的原因來看,因違反電器安裝、使用管理和生活用火不慎等人為因素引發(fā)的火災較多。許多居民使用天然氣或液化氣,起火后容易形成氣體燃燒、爆炸,若不及時控制,將會殃及四鄰,造成更大的危害。
2 建筑防火技術的運用
防火勝于滅火,只有有效地預防火災發(fā)生,才能夠保證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因此,在民用建筑設計中必須綜合考慮建筑防火技術的運用,做到從以下幾個方面。
2.1 謹慎使用裝修材料
民用建筑在選擇裝修材料時,一定要謹慎。首先,在選擇時先確定自己的需要,多觀察和比較,選擇好品牌和型號;
然后,查驗材料的包裝和使用說明,看看是否有明示產品的燃燒性能等級,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27條規(guī)定:“使用不當,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志或中文警示說明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防火安全性能是涉及到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性能指標,應當在產品包裝上明確表明其燃燒性能等級,以防止因產品的不當使用而造成火災。建筑材料家防火建筑材料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只向通過型式檢驗的產品發(fā)放燃燒性能等級標識,同時還對個別企業(yè)進行質量跟蹤并發(fā)放質量跟蹤標識,目前還同國家建材測試中心展開全面合作,全面推廣防火環(huán)保標識。有了明示標識,表明生產企業(yè)對產品做了明確承諾,可作為消費者進行技術判定、投訴的直接依據。
最后,查驗所選產品的質量檢驗報告,一般應有兩份報告,分別是理化性能和燃燒性能檢驗報告,分別由不同的質檢機構出具,并最好由國家級檢驗中心出具。
經過這三步精心挑選后,消費者就可以買到放心、安全并且有質量保證的產品。
2.2 合理進行建筑布局
建筑場地的設計必須貫徹國家“預防為主、消防結合”的消防工作方針,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減少建筑火災的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的安全。為保證一旦發(fā)生火災時相鄰建筑物的安全,防止火勢的蔓延,建筑物在設計時,一定要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防火間距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建筑的高度、耐火等級和建筑外墻上門窗、洞口等情況。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CBJ16-87)》中,針對高層的民用建筑,明確劃分了耐火等級,并根據耐火等級規(guī)定了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高層民用建筑在進行總平面布置時,要求其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m,進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便于消防人員進入和消防車輛作業(yè)。并且,消防車通道與高層建筑之間,不應布置放置妨礙登高消防車操作的樹木、架空管線等。當高層建筑物內設托兒所、幼兒園時,應設置在建筑物的首層或二、三層,并宜設置單獨的出入口。此外,在民用建筑之間還可以設置一定面積的綠化帶,增加空氣的濕度,減少發(fā)生火災的可能性。
2.3 做好建筑結構防火設計
隨著高樓大廈的蓬勃興起和建筑高度的一再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們把目光轉向鋼結構,因為鋼建筑結構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基礎費用低、結構占用面積小河工業(yè)化程度高等諸多優(yōu)點。然而,鋼結構有一個弱點就是,跟混凝土結構相比,鋼結構容易導熱,當鋼材表面的溫度達到400攝氏度以上時,鋼結構的彈性和強度顯著下降;當鋼結構表面的溫度達到600攝氏度時,鋼的強度完全喪失。裸鋼的耐火極限通常只有15-30分鐘。根據我國有關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建筑的主要承重構件:柱、梁、墻、樓板的耐火極限的要求,分別為0.5-3.0小時。
鋼結構防火處理方法有很多種,建筑人員以前是采用現(xiàn)澆成型的實體混凝土外包層、用耐火磚等設置阻火屏障,用石膏板包覆或采用空心管材內部充水冷卻等方法?,F(xiàn)在更多的是則是采用噴涂防火涂料的方法保護鋼結構。采用這種措施,防火隔熱性能好,施工不受結構幾何形體限制,一般不需要增加輔助設施,且涂層質量輕,還有一定的美觀裝飾作用,因此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2.4 設置防煙、防火區(qū)
在高層建筑的設計中,設置防火和防煙區(qū)是極其重要的。對于防火分區(qū)的劃分,既要從限制火勢蔓延、減少損失方面進行考慮,又要從平時使用管理的方便進行考慮。防火區(qū)地作用在于發(fā)生火災時,可將火勢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便進行消防撲救和減少火災損失。對于防煙區(qū),高層建筑多用垂直排煙道排煙,一般是在每個防煙區(qū)設置一個垂直煙道,走道和房間按規(guī)定設置排煙設置時,可根據具體的情況分設或合設排煙設施,并按分設或合設的情況劃分防煙分區(qū)。
2.5 充分做好安全疏散準備
安全疏散距離是指為保證人員安全到達安全地段的距離。它主要指從房間內最遠一點到門口,從門口到樓梯口,從樓梯到安全出口等三方面。這三方面應該根據人流的股數和通道的平坦程度等分別按標準計算。疏散距離就是指這三方面的總和。安全出口的寬度如果不足,會延長疏散時間,影響安全疏散。安全出口的寬度可通過使用人數和百人寬度指標計算確定。在安全疏散時,往往會遇到如下問題,比如,安全疏散的距離過長,安全疏散通道寬度設置過窄,人為阻礙消防安全疏散或疏散指示標志的位置設計不合理。因此,必須做好安全疏散的準備,減少以上問題帶來的安全隱患。
3 總結:
在民用建筑中,火災的發(fā)生往往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的傷亡,因此,如何做好防火準備是每個建筑人員都應積極考慮的問題。針對我國現(xiàn)有的民用建筑在防火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選材不慎,安全意識低下,建筑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建筑人員必須做好充分的防火準備,在設計民用建筑時,充分考慮到建筑防火技術的運用,合理地進行建筑結構設計和布局,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以及做好安全疏散的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李董林. 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綜合運用[J]. 科技資訊, 2010(6).
[2]胡曉強. 超高層鋼結構建筑防火技術創(chuàng)新[J]. 中華建筑報, 2010(8).
[3]葉和榮. 對我國建筑防火技術體系的思考[J]. 科技傳播, 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