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施工中常常會遇到工程在竣工沒多久,就出現(xiàn)了外墻滲漏水現(xiàn)象,對此結合本人的工作經驗提出幾點施工預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外墻滲漏問題;預防措施
引言
在建筑施工中我們常常遇到不同程度的外墻面滲漏現(xiàn)狀,特別是雨水較多的地方,這不僅影響了建筑物的外觀,而且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和安全隱患,所以解決外墻面滲漏是工程施工中迫不及待的問題。
1 外墻常見的滲漏部位及原因分析
1.1 外墻預留洞口、腳手眼封堵口滲漏。裝飾施工時,因外用施工機械等垂直運輸設備的使用而預留的外墻進出料口的封堵、腳手架架眼的修補沒有處理好,以及高層結構的外墻穿墻螺栓孔堵塞不密實,雨水順隙而入。
1.2 女兒墻、陽臺根部滲漏。在現(xiàn)澆混凝土陽臺板與墻體連接部位、女兒墻根部,由于溫度變形的影響,造成該處抹灰層出現(xiàn)裂紋,使雨水滲入。
1.3 外墻找平層空鼓、開裂、滲漏。找平層抹灰施工不規(guī)范,造成局部找平層空鼓、開裂,引起滲水。
1.4 框架梁與砌體交接處的開裂、滲漏。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時,未能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操作,砌體一次砌筑到頂,因重力作用,砂漿擠壓下沉,砌體產生一定的變形,在結合部位出現(xiàn)水平裂縫。
2 防治技術措施
2.1 確保砌體的施工質量
2.1.1 磚在砌筑前1~2 d應澆水濕潤,嚴禁干磚上墻。根據(jù)多孔磚、空心磚、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塊的吸水、失水特性,適宜的含水率分別為:多孔磚、空心磚宜為10 % ~15 %;輕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塊宜為5 % ~8 %;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 15 % ,其中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砌塊含水率宜< 20 %。
2.1.2 砌筑墻體時應保證砂漿飽滿度,水平和垂直灰縫的飽滿度應> 80 % ,嚴禁通縫、瞎縫的出現(xiàn),施工時鋪灰長度≯500 mm,宜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揉擠的“三一”砌筑法。
2.1.3 砌體與框架柱間的縫隙要用砂漿填嵌密實,框架柱中伸出的拉結筋要砌入磚縫中。當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時,應留出一定空隙,待填充墻砌筑完并至少間隔7 d后,再將其補砌擠緊。
2.1.4 砌體墻面的設計洞口、溝槽、管道應在砌筑時預留,不得在砌好的墻上隨意打鑿,以免造成振動開裂;墻面上應盡量不設腳手架架眼,以免墻面堵塞不密實造成滲水。
2.2 堵塞墻體的一切滲水通道
2.2.1 外墻裝飾前,由項目部組織專業(yè)人員檢查墻體上的孔洞,填充墻上口的縫隙、門窗周邊的縫隙和腳手架的穿楞洞等,并記錄其位置和數(shù)量,安排有經驗的技工按要求逐一堵塞,經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外墻裝飾施工。
2.2.2 清除孔洞中酥松的砂漿,鏟除腳手架穿楞洞中的砂漿。堵塞孔洞前,先用水泥漿涂刷1遍,隨即用摻10 %UEA膨脹劑的1 ∶2. 5 水泥砂漿嵌補密實,深度大的孔隙要分層嵌補。施工腳手眼補砌時,應先將浸透水的棉絲塞滿孔內,等待30 min后取出棉絲,孔底鋪滿砂漿,再將用水浸泡過的砌塊砌入孔內,兩側豎縫均應填滿砂漿,直至密實為止
2.2.3 窗框四周與墻體的縫隙應進行塞縫處理,塞縫前必須將縫內的垃圾清理干凈,可用粗鐵絲鉤出渣塊,再用皮老虎風箱吹去灰塵,澆水濕潤,采用干硬性1∶2聚合物防水砂漿分層填嵌密實,嵌好后外邊留5 mm深的凹槽,待外裝飾完成后縫內嵌防水密封膠。
2.2.4 挑陽臺在荷載作用下會發(fā)生變形,致使其與墻相接觸處產生裂縫造成漏水,有的陽臺面則因倒返水而漏水。施工時,應注意靠墻邊的陽臺板灌縫要比板面低20 mm,待干硬后用柔性防水密封膏密封嵌平。找平層施工要從落水口面標高拉坡度線,清掃沖洗板面,先刷1遍素水泥漿,用細石混凝土或砂漿找平、拍實抹光,隔24 h澆水養(yǎng)護,檢查排水情況,不得有倒泛水和積水現(xiàn)象,還要防止雨水從挑梁斜面流淌滲入內墻,要在挑梁底做滴水線
2.3 確保外墻抹灰質量
2.3.1 外墻抹灰前必須對基層進行處理,清除基層表面灰塵污垢之后,灑水濕潤,在不同結構基層的交接處鋪釘一層金屬網(wǎng)。
2.3.2 外墻抹灰砂漿應嚴格按比例配制,稠度適宜。為了增強抹灰層的抗裂能力,宜在砂漿中摻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纖維。
2.3.3 外墻抹灰到一步腳手架甩槎時,應將槎端抹平壓實,待砂漿初凝后用鐵抹子沿木壓條切成外低內高約45°角的反口,下層抹接槎時,槎口應充分灑水濕潤,然后再刷1道素水泥漿,以利于上下層粘結。
2.3.4 施工過程中,應逐層檢查抹灰的質量,消除空鼓、起殼、裂縫等滲漏隱患,直至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2.4 確保外墻飾面磚的施工質量
2.4.1 外墻鑲貼面磚前,應先檢查找平層有無空鼓、起殼、裂縫和不平處,若有以上問題,應及時修補至合格,然后用純水泥漿(摻10 %的802膠水)滿刷1遍。
2.4.2 外墻鑲貼面磚時,應提前將面磚放在水中浸泡2 h以上,取出晾干表面浮水后方可使用,然后用1∶1水泥細砂漿鑲貼,粘結層砂漿應飽滿,以防出現(xiàn)儲水囊;墻壓頂、窗臺、腰線等部位需鑲內貼面磚時,除流水坡度要符合設計要求之外,應采取頂面面磚壓立面面磚的做法,防止向內滲水。
2.4.3 為了提高外墻磚縫的防水能力,可采用摻加益膠泥(其摻量為水泥用量的20 % )的水泥砂漿勾縫,并做到接縫平直、光滑、嵌填連續(xù)密實,寬度和深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
2.5 確保特殊部位的施工質量
2.5.1 凹進墻面的分格縫在取出分格條后,必須用防水砂漿勾縫,以消除脫皮、孔洞和砂眼,也可在勾縫干燥后用防水涂料涂刷2~3遍。
2.5.2 施工外墻窗洞預留尺寸應適中,一般每邊加寬20 mm,塑鋼窗框與砌體(輕型墻體材料)側邊固定時,要用射釘將鐵腳固定在砌體側邊的預制混凝土塊上(每側3塊) ,以免射釘將墻體打酥。固定后,應及時在窗框與墻體縫隙間填入軟質材料封堵密實,使之與墻體形成彈性連接,抹灰后用密封膠封閉嚴實。
2.5.3 在檐口、窗臺、窗楣、雨篷、陽臺、壓頂和突出墻面等部位,上面應做出流水坡度,下面應做滴水線(槽) ,滴水線應保證其坡向正確。
2.5.4 對屋面女兒墻泛水、落水口等部位,都要做增強防水處理,并與屋面防水層相連,防止交接處處理不當而造成滲漏。
3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外墻面滲漏部位和滲漏原因通過把握砌體的質量堵塞、墻體外墻、抹灰特殊部位特別處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決外墻面滲漏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