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四種特殊句式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語法習(xí)慣的特殊表達方式。《2011年浙江省高考考試說明》規(guī)定了四種必須掌握的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和成分省略。
1 判斷句
判斷句的典型句式是“……者,……也”,此外還有幾種變體:“……,……(者)也”“……者,……”;或者“者”“也”全無,只有主語和名詞性謂語。有時還用“即”“乃”“則”“皆”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翻譯判斷句時,要補上判斷動詞“是”。如2008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的“況,吳人”,是無標志的判斷句,應(yīng)譯作“顧況是吳地人”。
2 被動句
被動句的標志有“為”“為……所……”“……為所……”“見”“見……于……”“于”“受……于……”“被”等。
還有一種無標志的被動句,需要根據(jù)上下文語意進行推斷,如2008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的“既復(fù)用,又皆幼君,仕情頓而索寞”中的“既復(fù)用”就屬這種情況。它的上句是“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據(jù)此可推斷“既復(fù)用”的主語也是“居易”,“以忠鯁遭擯”的白居易不可能再去任用別人,只能是自己被任用。翻譯時應(yīng)補上“被”,譯作“等到(白居易)被重新任用之后”。
3 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置于動詞前,常見的否定詞有“不”“未”“毋”“無”“勿”“非”“弗”“莫”等。
②疑問句中由疑問代詞“何”“誰”等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一般前置。
③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如“句讀之不知”“唯利是圖”等。
在翻譯賓語前置句式時必須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表述習(xí)慣改變語序。如2009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的“惟恐其不吾予也”,屬第一種情況的賓語前置,應(yīng)譯作“只擔心他們不肯給我啊”。
4 成分省略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及介詞“于”“以”等都可能被省略,翻譯時需根據(jù)上下文的文意推斷省略的內(nèi)容并作補充。
如2011年高考語文浙江卷的“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中的“使”是及物動詞,后面的賓語被省略。結(jié)合前半句,可知此處省略的賓語即“臣愿撫之”的“之”,譯作“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chǎn)生怨憤”。
除了這四種句式,對其他常見的文言句式,如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定語后置、主謂倒裝等,同學(xué)們也應(yīng)該有所了解,這對理解文意有一定幫助。
◆ 準確翻譯句子語氣
語氣是一個句子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樣的文字,語氣不同,語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譯文言文時還應(yīng)將原文的語氣準確譯出。
判斷句子語氣的直接依據(jù)有句末標點符號和句末語氣詞。標點符號表示的語氣無需贅言,句末語氣詞中,表肯定的有“耳(爾)”“也”等,表感嘆的有“夫”“矣”等,表疑問的有“乎”“諸”“耶(邪)”等。當然這并不絕對,因為一個語氣詞往往可以表達多種語氣,如“也”除了表肯定語氣外,還可表疑問、感嘆語氣,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根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判斷。
此外,一些文言文的固定格式也能表達不同的語氣。對這些固定格式,我們要充分重視并熟記。
1 表疑問語氣
①奈何:可譯為“怎么辦……呢”“為什么……呢”,如“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②何如:可譯為“怎么”“怎么樣呢”“怎么辦呢”,如“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③何以……為:可譯為“根據(jù)什么……呢”“憑什么……呢”“為什么……呢”,如“何以伐為”。
④何所:可譯為“所……的是什么呢”,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⑤奈(或若、如)……何:可譯為“對……怎么辦呢”“拿……怎么樣呢”,如“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⑥孰與……、與……孰:可譯為“跟……比較,哪一個……呢”,如“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⑦其……其……邪(或也):表選擇,可譯為“是……還是……呢”,如“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 表反問語氣
①何以異:可譯為“有什么不同呢”,如“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之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②何……為:可譯為“為什么要……呢”“還要……干什么呢”,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③獨(或豈)……哉:可譯為“難道……嗎”,如“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嗎”。
④如之何……:可譯為“怎么能……呢”,如“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⑤豈(非)……哉(或歟):可譯為“哪里(不是)……呢”“難道(不是)……嗎”,如“則仆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3 表揣度語氣
①無乃……乎:可譯為“恐怕……吧”“只怕……吧”,如“無乃爾是過與”。
②得無(得非)……乎:可譯為“大概……吧”“恐怕……吧”“莫不是……吧”,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庶幾……歟(或與):可譯為“或許……吧”,如“吾王庶幾無疾病與”。
中學(xué)生天地·高中學(xué)習(xí)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