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小藥箱里可常備一些中藥。因為很多易于保存且療效確切的中藥在解決身體小問題時,其療效是某些藥所無法比擬的。下面特別推薦以下5種中藥。
蒲公英——“中藥抗生素”
中醫(yī)認(rèn)為,蒲公英性寒,味甘、苦,入肝、胃兩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的功效,享有“中藥抗生素”之美譽。
中藥故事:傳說古代洛陽蒲秀才家,有一位年方二八、名叫公英的千金小姐,忽有一天,公英覺得右乳房隱隱作痛,家人只好請來一江湖游醫(yī)。那游醫(yī)見公英花容月貌,頓生邪念,公英忍無可忍,給他兩耳光。游醫(yī)惱羞成怒,四處造謠中傷,公英有口難辯,她帶著委屈,悲憤地奔到河邊,縱身一跳。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一青年漁夫跳入水中,將她救起。漁夫得知此病,對其遭遇甚為同情,每天用草藥為公英外敷、內(nèi)服,精心調(diào)治,公英感激不已,與漁夫結(jié)為夫妻。后來,那治愈公英乳疾的草藥,便取名為“蒲公英”,以作紀(jì)念。
驗方推薦:①急性乳腺炎(未化膿):鮮蒲公英6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同時將其搗爛敷患處。②燒燙傷:鮮蒲公英適量,將其洗凈搗爛,用紗布擠出汁液,放入容器內(nèi),加入冰片少許備用。燒燙傷處清洗消毒后,將上述藥液涂于患處,每日3次,一般3-5天即可見效。
溫馨提示:脾胃虛弱者忌用。
金銀花——“藥鋪小神仙”
中醫(yī)認(rèn)為,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大腸四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fēng)熱的功效,素有“藥鋪小神仙”之美譽。
中藥故事:宋徽宗年間,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有幾位僧人,在山上采回一籃野菌,便煮熟飽餐一頓,不料野菌有毒,僧人們上吐下瀉不止。其中有3位僧人急忙采來金銀花鮮品吃下,結(jié)果平安而愈,而另幾位僧人則枉死黃泉。由此可見金銀花解毒的獨特功效。
驗方推薦:①感冒發(fā)熱、頭痛咽痛:金銀花60克,山楂20克,水煎代茶頻飲。②咽喉炎:金銀花15克,生甘草3克,水煎含漱。
溫馨提示:脾胃虛寒者以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服。
野菊花——“治癰要藥”
中醫(yī)認(rèn)為,野菊花性微寒,味辛、苦,入肺、肝兩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明目、疏風(fēng)平肝、消腫散結(jié)的功效,被譽為“治癰要藥”。
中藥故事:傳說在魯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人,七歲時父親便因病去世,母親一邊帶他,一邊織布為生,含辛茹苦,加之喪夫,她便經(jīng)??蓿詈蟀蜒劬尴沽?。阿牛長大后,靠賣菜掙錢給母親治眼病,花了很多錢,吃了很多藥,可母親的眼睛卻始終不見好,他整日為此犯愁。一天夜里,阿牛夢見一個姑娘,和他說到什么地方去找野菊花,那花可以治母親的病。夢醒后,他就按照姑娘的說法去做,每天泡一杯野菊花茶給母親喝,待喝到第八天的時候,母親的眼睛竟奇跡般地好了。
驗方推薦:目赤腫痛:野菊花、金銀花各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煎湯內(nèi)服。
溫馨提示:脾胃虛寒者、孕婦慎用。
黃芩——“藥圣救命藥”
中醫(yī)認(rèn)為,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脾、大腸、小腸五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低血壓的功效,素有“藥圣救命藥”之美譽。
中藥故事:在明嘉靖時期,20歲的李時珍因患感冒,皮膚猶如火燎,每日咳嗽,吐痰1碗左右,加之暑熱煩渴,他整日覺睡不好,飯吃不下。盡管用柴胡、麥冬、荊芥等中藥治療了1個多月,病情不但沒有好轉(zhuǎn)反而加劇、旁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了。這時,其父單用黃芩50克煎湯,讓李時珍服下,很快,病勢便得以逆轉(zhuǎn),次日身熱盡退,隨后痰嗽皆愈。從此,李時珍對黃芩推崇備至。
驗方推薦:①肺熱咳嗽:黃芩50克,加水2杯煎至1杯時,去渣取汁服,每日1劑。②舌瘡、口腔潰瘍:黃芩10克,將其炒后煎湯,取其濃液漱口,然后含于口中慢慢咽下,每日3-5次。
溫馨提示:脾胃虛寒者、食少便溏者以及無實火者慎用。
貫眾——“殺蟲止血妙品”
中醫(yī)認(rèn)為,貫眾性微寒,味苦、澀,入肝、脾兩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殺蟲的功效,可謂“殺蟲止血妙品”。
中藥故事:過去,人們經(jīng)常把貫眾用干凈的紗布包上兩層之后放置于家庭日常飲用水的水缸中來預(yù)防痢疾、肝炎等一些傳染病,據(jù)說這種消毒方法,既能很好地預(yù)防各種流行病,又能殺死蛔蟲卵和鉤蟲卵。
驗方推薦:①殺蟲、防痢疾:貫眾10克,放置于水杯中,以此為飲用水,一周換1次藥。②預(yù)防病毒性肝炎:貫眾15克,甘草10克,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后15分鐘,去渣取汁,在此汁液中加白糖適量調(diào)味即可,每日1劑,連用5-10天或更長時間。
溫馨提示:陰虛內(nèi)熱者以及脾胃虛寒者忌用,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