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穿破,不穿錯”的京劇行頭
2011年11月3日,中國京劇節(jié)在武漢召開,京劇源平漢水,聚于京城;發(fā)乎民間,至于高臺。國韻勞華的京劇也因此迅速席卷江城。借此京劇風(fēng),本文通過京劇服裝的介紹,讓讀者對京劇能有所了解。
寧穿破,不穿錯
京劇的特點是并不照搬生活中的原貌,這點在演員所穿著的服裝上也看得出來。在京劇舞臺上的服裝,沒有季節(jié)的區(qū)分,沒有朝代的差別,當(dāng)然也看不出所處地帶。通常我們稱為“行頭”的服裝,樣式多根據(jù)唐宋元明各朝代的衣服而來,有時或可見到各朝齊聚一堂的景象,然而主要還是根據(jù)明代的服裝來設(shè)計。但是,劇中無論何人,不論角色大小,要穿著何種衣服,卻都有著特別規(guī)定。“寧穿破,不穿錯”是主要的京劇穿衣原則。
京劇服裝種類
蟒:帝王將相等高貴身份的人物所通用的禮服,衣上蟒紋與龍紋相似,只少一爪,四爪龍叫做蟒,就以此名之。顏色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指紅、綠、黃、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紅)、藍(lán)、湖、香。
帔:對襟長袍,帶水袖,系帝王、達(dá)官顯宦或富賈鄉(xiāng)紳所穿的便服。皇室成員用黃色,狀元登科、新婚喜慶用紅色,老年人用秋香色。
靠:武將戎裝,又稱甲。靠身分前后兩片,上衣下裳相連,有鎧甲紋樣,卻不緊貼身體,是一種分離式的服裝。靜則賦予人物以威武氣概,動則于夸張舞蹈動作,體現(xiàn)京劇服裝可舞性這一藝術(shù)特點。
褶:斜領(lǐng)長衫,是京劇舞臺上用途最多,最為常見的一種袍服類的服裝。屬于便服類,文武、貴賤、男女、老少均可穿用。
長衣:除蟒、靠、帔、褶外,其余服裝統(tǒng)稱衣。衣分長衣、短衣,長衣主要種類如下:開氅用于武將、權(quán)臣在非禮儀場合(軍旅、家居)的便服,服飾紋樣設(shè)計大氣,以突出人物的氣派。
短衣:通常短衣適用于武打角色,衣式緊湊,像抱在身上一樣,故稱抱衣抱褲,適用于俠士人物與綠林好漢。
富貴衣:又稱窮衣。把許多不規(guī)則形狀的雜色布塊綴在青褶子或青衣上,表示劇中人物衣衫襤樓、窮困潦倒。因為劇中穿著此衣的人物日后都會顯達(dá)富貴,故此衣又稱為富貴衣。
配件:有坎肩、斗篷、水袖。
盔頭:戲曲中所戴各種冠帽的通稱。冠為帝王、貴族的禮帽;盔是武職人員交戰(zhàn)時為防護(hù)頭部而戴的帽子;巾是家常隨便戴的一種便帽,常見有方巾、員外巾。
靴鞋:厚底靴鞋底厚達(dá)三、四寸,類似矮子樂,多與蟒靠等服飾搭配,可使角色顯得雄偉、魁梧;薄底,又稱快靴,為武生、武旦所穿,便于開打;夫子履又名福字履,多為老翁、老婦所穿;彩鞋為一般女性所穿的鞋子,鞋尖釘有一個圓穗子;旗鞋又叫做花盆底,腳尖腳跟都是懸空;踽是由布面包木頭而成,主要為滿足女人三寸金蓮的小腳而成。(項南)
“空手套白狼”本是褒獎詞
“空手套白狼”在今天是一個貶義詞,比喻不做任何投資到處行騙的欺騙手段。但是,這句俗語是怎么來的呢?“白狼”又是什么呢?
在中國古代,白狼是一種祥瑞的動物,它的出現(xiàn)往往和圣人或者改朝換代聯(lián)系在一起?!兜弁跏兰o(jì)》記載:“湯得天下,有神獐、白狼銜鉤入殿朝。”孟子說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因此當(dāng)商朝取代夏朝的時候,祥瑞的白狼就出現(xiàn)了,預(yù)示著商朝替換夏朝統(tǒng)治天下。唐朝編成的《藝文類聚》解釋“白狼”說:“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則見?!本褪钦f白狼只會出現(xiàn)在國君具備仁德的時代,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吉祥動物,不是隨隨便便就出現(xiàn)在人間的。
據(jù)《國語·周語》記載:周穆王征伐犬戎,得到了四頭白狼、四頭白鹿,非常高興地凱旋了。“空手套白狼”因此也就成為一句褒獎之語,褒獎那些能夠空手把祥瑞象征的白狼套住的有道國君和勇士??墒菦]想到演變到如今,這一俗語居然成了一個貶義詞。(王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