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放味精 鮮味打折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吃菜最重要、最直接的感覺是“味道”,而味精是決定味道好壞的重要因素。所以人們稱譽味精是“大師傅”,而味精也就成為家庭和餐館不可缺少的增鮮調味品。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鮮味劑谷氨酸鈉會轉變?yōu)榻构劝彼徕c,焦谷氨酸鈉雖然對人體無害,但是焦谷氨酸鈉沒有鮮味,會使味精鮮味喪失。還有如果在堿性環(huán)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谷氨酸二鈉的物質。所以要適當?shù)厥褂煤痛娣?,不然味精不但會毀了菜肴的美味,甚至還會危害健康。添加味精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涼菜不要加味精。到了夏天,涼拌菜大受歡迎。眾所周知,味精必須在適宜的溫度里才能發(fā)揮出鮮味,而涼菜溫度偏低,味精非但不能增鮮,還會直接黏附在原材料上,破壞涼菜原有的味道。
2.甜味菜不要加味精。在燒制菜肴時,許多主婦喜歡味精和白糖一起添加在菜肴中,這是錯誤的。因為味精的鮮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鮮美表現(xiàn),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并產生一股異味。
3.餡料不要加味精。味精拌入餡料后,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fā)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除了不能拌餡,在制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4.肉菜不要加味精。眾所周知,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后,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5.放醋的菜不要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huán)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杭東)
節(jié)日過后,別忘超級刮油解膩食物
1.燕麥:具備降膽固醇和降血脂的作用,這是由于燕麥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這種可溶性的燕麥纖維,在其他谷物中找不到。
2.洋蔥:洋蔥含有環(huán)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外國人特別愛吃洋蔥,他們經常用洋蔥搭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解油膩。
3.玉米:含豐富的鈣、磷、鎂、鐵、硒等,及維生素A、B1、B2、B6、E和胡蘿卜素等,還富含膳食纖維。常食玉米油,可降低膽固醇并軟化血管。煮玉米,是最簡單的做法。
4.山藥:山藥有“神仙之食”的美譽,其黏液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tǒng)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肥胖。
5.海藻:素有“海洋蔬菜”的美譽,其低熱量、低脂肪的特點令營養(yǎng)學家關注。藻類含有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學物質,具有抗氧化、調節(jié)免疫力、抑制腫瘤、抗感染、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等多種生理功能。海帶等褐藻含有豐富的膠體纖維,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
6.銀耳:銀耳滋而不膩,為滋補良藥,其富含膳食纖維,可加強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銀耳多糖屬植物多糖,有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和美容潤膚等作用。
7.芹菜: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特別含有降血壓成分,也有降血脂、降血糖作用。另外,芹菜葉中含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較多,吃芹菜時不要把嫩葉扔掉。
8.山楂:山楂中所含的果膠是可溶性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常吃山楂可除油解膩,促進消化。(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