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認知語言學理論之上的構式語法,已經成為語言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從某個角度來看,它的確帶來了研究的新思路。然而,本文主要就構式語法的定義,分類等方面的弊端展開闡述,并再現了學術背后的覺悟意識,批判意識以及建構意識。
關鍵詞:構式語法 弊端
1、引言
構式語法是時下很流行的理論,被學界稱為一場對生成語言學的革命。搜集相關資料后,筆者發(fā)現為數不少的同學對構式語法持有一種模糊贊成的觀點,究其主要原因來說,一是:他們對構式語法了解不夠,就像蜻蜓點水,停留表面;二是:他們并未掌握科學有力的方法論,無法拿起批判的武器。我們都知: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也就不能因為理論在學界的一時流行而人云亦云,更不能因為權威人士的言語而閹割自己的觀點。相反,我們要勇于挑戰(zhàn),敢于批判,善于建構,這樣尚對得起自己的學術良心。
2、定義
構式語法的思想最早是由Fillmore(1990)提出來的,后經 Adele E. Goldberg(1995)和 Paul Kay(1995)等學者的研究而越見深入?,F在CG理論對其重新作了定義,用來指稱語言中各種約定俗成的“形意”結合體,如語素、合成詞、成語、習慣用語和半固定短語,也包括格式與句式等等。任何語言表達式,只要它的形式、意義或用法不能從其組成成分或其它結構式中推知出來,就都屬于“構式”的范圍。
3、分類(Adele E. Goldberg,2007:3-4)
1.雙及物構式:X致使Y收到Z
Pat faxed Bill the letter.
2.致使—移動構式:X致使Y移向Z
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3.動結構式:X致使Y變成Z
She kissed him unconscious.
4.非及物移動構式:X移向Y
The fly buzzed into the room.
5.意動構式:X向Y做出動作
Sam kicked at Bill.
4、弊端
構式語法試圖用新的視角來描述語言現象,但并不能解釋語言問題,因而稱不上是完美的理論。構式語法研究方法相對靜態(tài),自洽性和延展性有待呈現。我們有必要從更深處對其進行批判!筆者對構式語法的弊端做如下闡述。
4.1 定義寬泛
構式語法的提出是為解決生成句法無法對習語進行句子結構分析的問題,但它卻逐步將語言復雜化,不利于對語言的理解。從索緒爾到喬姆斯基,索緒爾懸置了很多因素,比如歷時因素,喬姆斯基探討人和語言的關系,語言是什么的問題,這些問題高度精簡且懸置著很多變量,構式語法把所有前人留下的問題雜糅在一起,然而對語言的解釋應是全方位的,應是其所是。
Goldberg把語素也看作一種構式,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那么語素構式與句法層面上的構式,顯然存在著“在要素上無法統一”的問題。按Goldberg之意,構式是形式和意義的配對。那么,語素“澀”這一構式的形式是什么?我們只能說是“語音形式”。然而,句法層面的構式,其形式顯然不是指其語音形式,可能是指形成構式的語義配置??墒沁@一來,對構式的“形式”的理解就會存在概念上的本質差異。(陸儉明,2008)
4.2 分類冗余
上述分類看似細致,其實標準不當。此外,這些分類很可能存在交叉重疊的現象,上述分類中的2,3,4等句尾部分實質上都是動詞產生的結果。從句法層面而言,可以將其統一定義為附加語,那么這勢必打破構式的繁雜化。
此外,在構式語法中,每個句子都是由數個構式共同作用的結果。例如:
(1)Elena faxed Ken the letter.
句中包含了“主謂構式”、“雙及物構式”以及五個“簡單的詞法構式”。
(2)What did Susan buy the child?
句中包含了“雙及物構式”、“VP構式”以及六個“詞法構式”。
在構式語法看來,以上兩句都是構式:(1)為雙及物構式,(2)為問句構式,同時又是由幾個更小的構式組成。依次類推下去,任何一個構式均是無窮多個構式,這很有浪費語言資源之嫌!
4.3 弊端背后
CCxG的語言心智觀與TG有著本質之別。作為認知語言學對語法研究的新進路CCxG的語言心智觀遵循著現實-認知-語言這三元關系。(劉玉梅,2010)就其根源,認知構式語法接受的是認知語言學的基本觀點,而認知語言學主張體驗性,象似性,模糊性等觀點,這無疑讓認知構式語法更為模糊??偠灾?,CG所設定的判定構式的標準:形式、意義和功能三者中任一方面的不可預測性,都會將構式泛化以至于缺乏科學所要求的剛性特征。(趙彥春,2008)
5、結語
任何理論的誕生和發(fā)展,都應自圓其說,至少不應自相矛盾。而構式語法并不非常完善,它并沒有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原則參數。當然,學術的背后必定有其利益紛爭與意識形態(tài)的操控。有些理論模型看似面面俱到,本質上卻缺乏哲學的鍛造,經不起邏輯的推敲,根本談不上知識體系。
作為學者,要有問題意識、批判意識和建構意識,要培養(yǎng)學術修養(yǎng)和學術敏感力,而不能被動吸收,更不能盲從他人理論而堵塞自己的思維。我們應從根本上把握構式語法,從整個理論框架觀察其合理性,并從細節(jié)上把握其自洽性。毋庸置疑,使科學穩(wěn)定且有效,使其更為客觀性的重要因素是學術批判——任何追求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必須是一種既吸納又懷疑的開放的態(tài)度,以便我們不懈地逼近連貫性、全面性、有效性的理論解釋。(趙彥春,2004:2)
參考文獻:
[1] Goldberg, A. E.(吳海波譯)構式:論元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陸儉明. 構式語法理論的價值與局限[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1).
[4]劉玉梅.Goldberg認知構式語法的基本觀點:反思與前瞻[J].現代外語,2010(2).
[5]趙彥春. 評構式語法的理論取向與局限[J]. 中國外語,2008(5).
[6]趙彥春. 語言學的哲學批判[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趙韶珍(1987- ),女,江西進賢縣人,四川外語學院研究生部2010級英語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