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一種非常奇特的蛾子,它們常常停落在鹿、羚羊或者鱷魚等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的眼睛邊上。那些蛾子把這些動物的眼睛當做一口口深井,將自己的嘴巴拋入井中,提上“水”來,趴在一旁肆無忌憚地狂飲猛喝。飽餐之后,就躺在原地美美地睡上一覺。
原來這些蛾子將那些動物眼中的淚水當做食物來吃。雖說那些動物的眼淚成分里90%多都是水,但也有少量的無機鹽和蛋白質(zhì),能夠滿足那些身體微小的蛾子的胃口。盡管說蛾子吃眼淚無可厚非,卻苦了那些大型動物們,像鹿、羚羊和鱷魚這類動物,它們都相對較安靜,能夠為蛾子提供穩(wěn)定的場所,但蛾子在喝它們眼內(nèi)的淚水時,往往也會弄疼它們,使它們變得不耐煩。這些可憐的動物們卻奈何不了那些蛾子,因為這些動物體型較大,無法用爪子趕走那些煩厭的蛾子。有時它們會被蛾子弄得焦躁起來,迅速地抖動身子,把蛾子暫時趕跑。但是那些摸透動物心思的蛾子,不久又會飛回來,繼續(xù)煩擾它們。時間一長,它們也就習(xí)慣了蛾子們的騷擾,而蛾子們也越發(fā)變得膽大妄為,放縱地喝著它們的眼淚。
同這些明目張膽喝眼淚的蛾子相反,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也有一種蛾子會吃眼淚,只是它們的行為更加詭秘,看起來更像一種偷竊行為。
鳥類是很機靈的動物,一旦蛾子試圖從它們的眼睛里取眼淚,只要鳥兒扇動一下翅膀,或用力晃動腦袋,準能將蛾子趕跑。蛾子怎樣才能偷到眼淚呢?
經(jīng)過仔細觀察,科學(xué)家目睹了蛾子偷取鳥兒眼淚的全過程。有一種鳥叫做鵲鴝,身長大概20厘米。當鵲鴝停歇在樹上時,蛾子便悄悄地爬到它的脖子上,蜷縮著自己,盡量避免自己的觸角驚醒鵲鴝。然后開始耐心地等候,直到鵲鴝閉上雙眼熟睡時,蛾子便會躡手躡腳地爬到鵲鴝的眼睛邊,伸出它的長鼻子。這種蛾子鼻子怪異且很長,而且還有兩個叉,像是錨或者是古時候的魚叉。它們會把自己的長鼻子深深地插進鵲鴝的眼瞼,吮吸眼淚。令人驚詫的是,當蛾子將那“硬叉”插進鵲鴝的眼皮時,鵲鴝竟然毫無知覺,任由它盜取眼淚。
原來,蛾子的長鼻對鵲鴝的眼睛噴射了某種液體,而這種液體具有麻醉作用,從而使得鵲鴝的眼睛被局部麻醉,所以才會對蛾子的侵犯毫無感覺。蛾子到底給鵲鴝施放了什么麻醉劑?目前科學(xué)家還在進一步的研究當中。
科學(xué)家還發(fā)現(xiàn),蛾子偷取鵲鴝的眼淚一般都發(fā)生在比較潮濕的季節(jié)??茖W(xué)家猜測,這個時節(jié)雨量大,地面被沖刷得很厲害,很多無機鹽以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都被雨水沖走,因而土地缺乏鈉鹽。而蛾子卻很需要鈉鹽,因為體內(nèi)含有鈉元素可以增強自己的免疫力。恰好鵲鴝等鳥類的眼淚中含有鈉鹽,于是招惹了蛾子去竊取它們的眼淚。
真可謂別人一滴淚,自己一天糧。
(選自《大科技》2007年3月,有刪改)
思考一下
1.文章的題目“眼淚竊賊”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含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題思路:題好一半文,本題是對題目的鑒賞,在讀懂全文的基礎(chǔ)上,可以從思想上和寫作方法上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在修辭上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題目寫出了蛾子為吃到眼淚,獲得必要的養(yǎng)分,不擇手段,鬼鬼祟祟,如同人世間的小偷。題目是全文的綱,是文章主題的概括。
2.第一、二自然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手法?有什么妙處?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是說明方法,可以從寫作手法上進行概括,并指出運用這些手法的好處。
參考答案:打比方,如“那些蛾子把這些動物的眼睛當做一口口深井”。舉例子,如“像鹿、羚羊和鱷魚這類動物,它們都相對較安靜,能夠為蛾子提供穩(wěn)定的場所”,生動形象,富有說服力。
3.第四自然段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結(jié)構(gòu)上的把握,在讀懂全文的基礎(chǔ)上,對文章的各個段落進行分析,弄清段落的意思和層次,思考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guān)系。
參考答案:過渡段,承上啟下。上承一般的蛾子對動物的煩擾,下啟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蛾子會吃眼淚,行為更加詭秘,看起來就像一種偷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