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組織支持感和組織承諾為切入點,運用實證對石家莊地區(qū)知識員工的離職傾向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組織支持感顯著影響離職傾向;組織承諾顯著影響離職傾向;在提示組織承諾中介作用的基礎上,組織支持感影響離職傾向的直接效應大于間接效應。
關鍵詞:組織支持感離職傾向組織承諾知識員工
0 引言
一項IBM公司全球人才資源研究報告特別指出,“如何留住人才”已經成為亞洲企業(yè)的最大挑戰(zhàn)。國際人力資源公司萬寶盛華通過對3.3萬家公司進行調查后發(fā)現,中國企業(yè)管理層的人才流動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25%(楊杰,2007)。這表明,員工的離職尤其是知識員工的離職正在成為企業(yè)必須關注的難題之一。
理論界關于離職傾向的影響變量的結論可謂見仁見智,眾說紛壇。筆者在石家莊地區(qū)高新企業(yè)實習期間發(fā)現:“組織支持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密切相關。于是,本文希望通過實證分析石家莊地區(qū)知識員工組織支持感對離職傾向的影響機制,來驗證組織承諾的中介作用,且明晰知識員工產生離職傾向的深層原因,為實際工作提供參考。
1 文獻回顧與理論假設
1.1 文獻綜述
離職傾向是指工作者在特定組織工作一段時間,經過一番考慮后,蓄意要離開組織的意圖(Mobley,1977)。離職傾向是一種態(tài)度,是實際離職行為前的最后一個步驟,兩者之間尚有一定距離。一般認為,離職的最佳預測值是離職傾向。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Eisenberger(1986)將組織支持感定義為:員工感受到組織重視自己的貢獻和關心自己福利的程度。國內學者徐曉鋒等(2005)認為這一概念有兩個核心要點:一是員工對組織如何看待其貢獻的感受;二是員工對組織如何關心其幸福感的感受。一般認為,組織支持感與離職傾向負相關,即組織支持感越高,離職傾向越低。這在Cropanzano(1997),Allen(2003),陳東?。?009)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
組織承諾,是指員工隨著對組織的“單方投入”的增加而迫使自己與組織繼續(xù)保持成員關系的一種心理現象。國內學者凌文輇、張治燦、方俐洛(2000)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編制了“中國員工組織承諾量表”,且將其分為五個維度。大多實證研究表明: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負相關。這在Radinowitz,蘇方國(2005)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
1.2 理論假設
大量文獻綜述證實:組織支持感對離職傾向存在負相關、組織承諾對離職傾向存在負相關、組織支持感對組織承諾存在正相關。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將組織承諾作為中介變量,進一步比較組織支持感與離職傾向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效應大小,以助于解它們之間的復雜關系呢?為此,本文提出如下模型及假設:
H1:組織支持感對離職傾向有顯著影響。
H2:組織承諾對離職傾向有顯著影響。
H3:組織承諾在組織支持感與離職傾向之間起著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樣本
本研究共計在石家莊地區(qū)企業(yè)中發(fā)放問卷238份,得到有效問卷215份,有效回收率為90.3%。其中,男性112人占52.1%,女性103占47.9%;已婚62人占28.8%,未婚153人占71.2%;18-30歲792人占36.7%,31-40歲65人占30.2%,41-50歲39人占18.1%,51歲及以上32人占14.9%;大學本科152人占70.7%,碩士55人占25.6%,博士8人占3.7%;工作年限1年以內23人占10.7%,工作年限1-3年58人占27%,工作年限3年以上134人占62.3%。
2.2 研究工具
2.2.1 組織支持感。采用陳志霞(2006)編制的相對廣義組織支持感問卷,包括情感性組織支持、工具性組織支持、上級支持和同事支持4個維度,16個具體項目。在本次測量中,整體問卷a系數為0.774、各維度的a系數分別為0.785、0.790、0.861和0.904,這表明問卷信度良好。
2.2.2 組織承諾量表。本研究擬采用凌文輇、張治燦、方俐洛(2000)修訂的組織承諾問卷,包括5個維度,共計25個具體項目。在本次測量中,整體問卷a系數為0.721、情感承諾、規(guī)范承諾、理想承諾、經濟承諾、機會承諾a系數分別為0.905、0.822、0.736、0.734和0.716,表明問卷信度良好。
2.2.3 離職傾向量表。采用陳志霞(2006)編制的問卷。在本次測量中,離職傾向問卷整體a系數為0.790,表明問卷信度良好。
2.3 數據分析方法
問卷回收后,按一定的標準剔除不可用問卷,在EXCELL中錄入數據,然后采用SPSS和LISREL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3 研究結果
3.1 相關分析
結果表明:組織支持感與組織承諾存在顯著正相關(r=0.589),表示當組織支持感提高或降低時,組織承諾增強或減弱。組織支持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分別存在顯著負相關(r=-0.556;r=-0.636),表示當組織支持感、組織承諾提高或降低時,離職傾向就會降低或增強。
3.2 回歸分析
3.2.1 以離職傾向為因變量,組織支持感各維度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
注:*** 代表p≤0.001 **代表p≤0.01 *代表p≤0.05 (以下各表均采用此概率范疇)
回歸方程為:離職傾向=6.408-0.349*情感性支持-0.251*工具性支持-0.281*上級支持?;貧w結果表明,組織支持感總體進入了離職傾向的回歸方程,即組織支持感對離職傾向有顯著影響。即假設1得證。
3.2.2 以離職傾向為因變量,組織承諾各維度為自變量,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回歸方程為:離職傾向=5.582-0.241*情感承諾-0.207*規(guī)范承諾-0.230*理想承諾-0.160*經濟承諾?;貧w結果表明,組織承諾總體進入了離職傾向的回歸方程,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間存在線性回歸的方程。即假設2得證。
3.2.3 在判斷組織承諾中介變量上,我們借鑒Robinson在其1996年的研究中采用的BaronKenny(1986)介紹方法。通過SPSS驗證得知:①組織承諾對組織支持感的回歸系數達到顯著;②離職傾向對組織支持感的回歸系數達到顯著;③離職傾向對組織承諾的回歸系數均達到顯著;④當離職傾向同時對組織支持感和組織承諾回歸的時候,離職傾向對組織承諾的回歸系數達到顯著性水平;組織支持感的回歸系數絕對值從0.940下降到0.808,而顯著性系數從0.000上升到0.007,但仍顯著。由此可判斷出,組織承諾在組織支持感和離職傾向之間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即組織支持感一方面通過組織承諾影響離職傾向,同時也直接對離職傾向起作用。即假設3得證。
3.2.4 本研究采用LISREL對理論假設模型進行驗證。由于問卷中涉及的變量較多,容易增大測量誤差,根據打包原則,我們將其中的一些變量進行合并。檢驗結果顯示:同事支持與組織支持感、機會承諾與組織承諾之間的路徑系數未達到顯著水平,根據模型簡約性原則,我們將這兩條路徑刪除,重新建立模型并進行數據擬合,最終結果如圖2所示。
修正模型的擬合指標分別為:RMSEA=0.072,X2/df=
3.575,NNFI=0.990,CFI=0.993,這說明假設模型合理有效。圖2研究結果顯示:組織支持感影響離職傾向的直接效應(r=0.34)大于間接效應(r=0.32=0.52*0.63)。
4 結果與討論
首先,研究結果顯示,組織支持感和組織承諾是研究離職傾向的重要變量。人力資源管理者應定期通過 “組織支持感量表”和“組織承諾量表”對員工進行調查,關注和研究員工的需求,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降低員工的離職率。例如: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公平滿意的薪酬體系、公正的晉升系統(tǒng);頗受歡迎的福利系統(tǒng);注意淘汰制度的力度;考核反饋的重要性;鼓勵員工參與決策等。
其次,結構方程模型等統(tǒng)計方法的路徑系數顯示:組織支持感影響離職傾向的直接效應大于間接效應,且組織承諾較組織支持感對離職傾向的影響更為顯著。這啟示我們在實際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更加注重增強員工的組織承諾。OReilly和Chatman(1986)提出組織承諾的形成有依從、認同、內化三個過程。企業(yè)的人力資源可以通過培訓等相關制度來推動員工的組織承諾,以使員工的組織承諾達到內化水準,進而提升企業(yè)績效。
參考文獻:
[1]Eisenberger R,Huntington R,Hutehisom S,eta1.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71,(2):500-507.
[2]Becker,T.E.Foci and bases of commitment:Are they distinctions worth making?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2,35(1):232-244
[3]Radinowitz. S Hall,D Psychological Bulletin,T.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1977,84(2):265-285
[4]蘇方國,趙曙明.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與離職傾向關系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
作者簡介:
張翠,1985,女,河北邢臺,河北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09級勞動經濟學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