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朗讀有助于增強學生記憶理解和閱讀提高學生說寫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同時學生朗讀時教師的科學指導和親自示范也至關(guān)重要。
【關(guān)鍵詞】朗讀 記憶 理解 閱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認為:朗讀是讓學生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lǐng)會情感、品味情境、發(fā)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語文實踐活動。然而,當前許多高中生連“正確、流利”都達不到。這種局面的形成,與老師平常不注重朗讀教學有很大關(guān)系。事實上,朗讀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朗讀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當我們只用眼睛去“讀”書時,大腦獲得信息的途徑比較單一,接受比較慢,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造成視覺疲勞或注意力分散。而朗讀是一種心、眼、口、耳并用的學習方法,大腦受到多重刺激,識記語言信息的準確率就會大大提高,且所識記的語言信息在大腦中持續(xù)的時間也比較長,記憶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朗讀中,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神韻、風格,以及文章的文句、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情感等,不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這些內(nèi)容就轉(zhuǎn)而化為朗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達到這種境界,就會終身受用不盡。經(jīng)常訓練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這樣理解文章,學生的語言理解力必然會不斷增強,而理解是閱讀的核心,理解能力增強了,閱讀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二、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
朗讀與默讀不同。默讀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思考,而朗讀的過程是讀者一邊讀,一邊聽,一邊揣摩的過程。朗讀者嘴巴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出來,耳朵也同時在聽,大腦也同時在吸收、揣摩,這樣,讀到爛熟于心的程度時,文章中使用的詞匯、句式、表達方法就能被讀者消化、吸收,進而添加到自己的語言儲備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敏銳的語言感覺和感受能力,提高閱讀、理解和應用的水平。比如做語病題時,系統(tǒng)全面地講解病句的六大類型、苦口婆心地分析辨別的方法固然對學生有幫助,可是,如果學生語感很好,很多時候不必條分縷析,句子讀完了,是否有語病也就能感覺出來了,遠比條分縷析來得省事。句式銜接的題目更是更多地依靠語感。古語有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笔指小犯械男纬呻x不開“觀”和“操”的實踐,語感的培養(yǎng)自然也離不開“讀”這種最基本的實踐方式?!皶x百遍,其義自見”也正充分了朗讀對語感訓練的有效性。
三、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
朗讀是培養(yǎng)說話的基礎(chǔ)。在反復的朗讀實踐中,學生真正做到了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并在大量的比較、品味、積累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發(fā)展了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從而在以后自己說話時會不自覺地摹仿、應用。一般地說,朗讀得正確、流利,說話也比較流利,能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說話也有感染力。朗讀量的多少,朗讀質(zhì)量的優(yōu)劣與學生的說話水平是成正比的。反復朗讀達到背誦,豐富了詞匯,增加了語言積累,還能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朗讀多了,時間久了,優(yōu)秀作品中經(jīng)過加工錘煉的語言會跟自己的口頭語言溝通起來,豐富自己的口頭語言,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陬^表達的能力提高了,書面表達的能力自然也隨之而提升。作家巴金能背出包括兩百多篇古人佳作在內(nèi)的《古文觀止》,他自己就深有感觸地說:“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先生,我后來寫了二十多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guān)?!笨梢娎首x與說寫能力的關(guān)聯(lián)。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真正從朗讀中獲益,除了師生都要從思想上重視以外,教師的科學指導和親自示范也至關(guān)重要。沒有教師的正確指導,朗讀再多也難取得應有的效果。
在朗讀教學中,加強教師的朗讀示范,強化誦讀的指導和督促。教師首先應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比如普通話的發(fā)音技巧,判斷語調(diào)高低、強弱、緩急的技巧,運用不同的語音、語調(diào)來表達感情的技巧,用不同的停頓方式和重讀方式表現(xiàn)作品的內(nèi)容與情感的技巧,根據(j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個性化朗讀的技巧等等。其次,對教學中所讀的材料,教師自己也應先有豐富的感受,并且要努力把感受到的蘊涵在字里行間的豐富內(nèi)容讓學生也能感受體味到,以此營造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還應能找到最佳的朗讀方式,如范讀、個別讀、齊聲讀、配樂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寫,邊讀邊思,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訓練。教師范讀時,要避免學生無所事事。教師范讀時,可以讓學生靜靜地聆聽,也可以讓學生邊聽邊看課本,也可以輕聲伴讀或逐句跟讀,必要時還可以讓學生代替教師范讀,但時機與次數(shù)要把握好,不能過多。另外,切記范讀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朗讀來傳情達意,切不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否則“一千個讀者”也只能有“一個哈姆雷特”了。
誦讀教學是中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大凡有建樹者都有驚人的誦讀功夫,更多地將經(jīng)典作品背誦、積累。提倡誦讀,重視誦讀,加強誦讀,也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在誦讀教學不盡如人意的今天,提出這一話題,希望能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添加新鮮的營養(yǎng)和血液,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和活力。語文課上我們都應該將朗讀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江蘇淮安市清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