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總結了高三語文課堂有效復習要遵循的原則:課堂復習信息要適度;“主體”、“主線”要體現(xiàn);訓練、指導要科學。
【關鍵詞】高三語文 課堂復習 有效性
高三語文課堂有效復習這個話題相當復雜,牽涉面太多,相關因素難以窮盡。筆者只能對高三語文課堂復習的效率暫且“功利”定位,即有利于高考就有效;無利于高考就無效。筆者長期處在高三語文教學第一線,結合自身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說說高三語文課堂復習怎樣才能盡可能地做到有效。
一、課堂復習信息要適度
很多高三語文老師認為,高三語文復習課應該容量大、密度高、節(jié)奏快。高三語文課堂講求復習信息密度大,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得多于基礎年級課堂的知識,這個想法毋庸置疑,但筆者認為也應辯證對待。高三語文課堂復習一味強調信息大密度,只會違反“量力性”原則,不管學生能否真正接受,反而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長此以往只會使學生疲于應付,產生心理疲倦感,導致學生學習效率更低,復習效果將與教者最初目的截然相反。任何人集中專注于某個事情的能力是有固定值的,一旦有限時間里信息量過大,勢必導致學生必須接受的信息內容頻繁變化轉換,從而每一點內容可能都是蜻蜓點水,浮于表面,很難講深講透,而學生也難以進入較好的學習狀態(tài),所謂有效課堂就是空話。當然,如果復習信息量過少,學生就會產生心理懈怠感,精力也會無法高度集中,學習的內驅力就會明顯降低,也會影響學習效果。在高三語文課堂上,教者在安排復習信息時注意適度適量,不追求大容量,大密度,學生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適合的知識信息。要提高高三語文課堂效率,教者要想方設法安排好一節(jié)課的適度的信息,不能一味地增大課堂教學容量與密度。高三語文教師只有通過把握好適度的信息容量,才能獲取最大的課堂效益。因此教者要精心研究《考試說明》,自己親自下水研做各地尤其本省高考試卷,準確把握高考動向、高考考點,有針對性地對繁多復雜的高考復習信息進行有效處理。另外,在此基礎上教者還需對信息接受者學生的學習品質、接收和理解能力、知識結構和背景等了如指掌,然后根據學情,對每一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精心安排,大膽取舍。比如一堂高三語文試卷評講課,教者首先要認真?zhèn)湔n,這個備課一般做兩方面工作:一是教者要親自下水研做試卷;二是教者必須仔細批改試卷。這兩個工作是為了收集整理有用信息,對各題得分情況、錯誤類型等分類處理,評講試卷時根據學生的學情精心安排復習評講信息量,確保課堂評講信息適度,這樣信息的接受者學生就能較好掌握教者安排的復習信息了。
二、“主體”、“主線”要體現(xiàn)
高三語文課堂上,黑板的傳統(tǒng)作用是老師講解知識時板書復習要點,學生當堂記下知識筆記,課后再進行復習,這僅僅讓黑板發(fā)揮了記錄、傳授的作用。這是高三課堂語文老師“一言堂”現(xiàn)象的折射。語文教育教學中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未能真正體現(xiàn)。其實,學生應該始終是教師心中最要想到的教育教學主體,所有其他一切包括知識的傳授都不能超越這一主體。以生為本,竭力挖掘學生身上最大的潛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是每個教者尤其高三語文教師在復習課堂上最不能忽略的。另外,語文教學又要重視訓練。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應用學科,為了讓學生學會應用,就必須通過嚴格的訓練使學生懂得語言應用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訓練是語言學科教學的特質。因此,高三語文復習課上應該改變教師為主體的“一言堂”現(xiàn)象,教者要把黑板不僅是當作記錄本更要當作作業(yè)本去運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思考、練習的機會,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到黑板練習、在座位上動筆的機會。漢語言的特質也決定了高三語文課堂復習只能通過嚴格的、恰當的訓練,才能收到較好的復習效果?!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高三的語文復習,以訓練為主線更有非凡意義。在高三語文復習課堂上,教者在對高考考點進行有必要的適度的講解、剖析后,要留下大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當堂訓練,這時可以邀請不同層次的學生到黑板上,把黑板當作練習本,做老師精心挑選的典型例題,讓學生現(xiàn)場真實呈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答案,真實地暴露出典型問題,教者再通過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質疑、討論、交流、訂正甚至向課外補充延伸,然后師生共同研討正確答案,現(xiàn)場給出有效分數,使學生真切體會高考給分的原則。教者與學生在黑板上同時對學生暴露的問題進行評判、修正的互動過程就是討論解題技巧,討論得分標準的過程,在此互動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教者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暴露出的弱點,從思維、解題等方面具體指導,總結出行之有效的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答題的有效性,學生更有對高考閱卷如何判分的身臨其境的感受,收效極大。例如在復習語用題、古文翻譯、古詩鑒賞、文學類文本閱讀等高考專題時,筆者就力求調動每一個學生,以課堂訓練為主線,把課堂還原給學生,讓多名不同層次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書練習,及時反饋,當堂指導、點評,通過討論,明確如何答題才是最佳答案,學生都受益匪淺。
三、訓練、指導要科學
高三語文的課堂教學與高一、高二的課文課堂教學大相徑庭,在教學程序上大都遵循明考點、做示范、當堂練、及時評、作遷移的程序。這其中以做示范和及時評尤其關鍵,因為這兩個程序非常講究科學性,如果示范不具體規(guī)范、點評模棱兩可,勢必導致學生解題思路模糊、表述不清。比如指導學生如何完成一篇文言文閱讀時,教者要遵循以下程序:首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文段閱讀一遍,這個過程學生只需了解文本大意;然后再指導學生審讀每道題目,一一將題文對照。這個過程中尤其要重視分析和概括題的隱含提示功能,要指導學生認真細讀它的各個選項,因為這類題大多要求學生選出不正確的一項,其中肯定有三項正確,學生就可以在這三項的隱含提示下,完成對整個文段的準確把握;最后再讓學生重讀一遍文段,進而準確把握文意。再比如在評講“遽以大兵薄彥壘,彥率親兵乘高御之”這句翻譯時,有同學只是把大意勉強模糊地寫出來了,不能字字落實,教者在評講時就要準確圈出重要的得分點“遽”、“薄”、“乘高”,讓學生清晰明白哪些是自己忽略的,該如何修改才能使自己的翻譯答案獲得最高分值。教者的評價也要科學明確。教者在評價時不只是糾正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更要肯定學生答案中呈現(xiàn)出的精彩之處,分析問題思路清晰明確,答案講評科學準確清楚。而且評價也要適度,如果評價過分寬容或過分嚴厲,都有會損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把握,影響復習課堂的效率。在確定最終答案時,盡量追求所有客觀試題答案的標準化,主觀試題答案的客觀化。因為如今的語文考查雖然開放性較大,但其實考查也講求精密性,講求主觀題的得分點意識。而這些都必須在科學性上下足功夫。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