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高考學生議論文寫作中素材匱乏這一現(xiàn)狀,以日常教學中的事例為主,介紹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一、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學會思考;二、利用教學資源,積累寫作素材、寫作技巧。
【關鍵詞】高考 議論文寫作 素材
高考材料作文作主角的現(xiàn)狀,使議論文寫作教學變得尤為重要。教師們幾乎會用兩年的時間訓練議論文寫作,但是教學效果很不盡如人意。那么,如何激發(fā)他們的智慧靈感,引得“源頭活水來”呢?現(xiàn)就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作以下小結:
一、以豐富的積累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學生寫作文時感覺越來越“沒話可說”,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只知道從過去的生活積累中去搜尋題材,不善于從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對于生活,他們或者“熟視無睹”,或者“目空一切”,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對周邊許多生動的人和事不觀察、不了解,不熟悉、不思考。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作文與生活的關系: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作文是生活在我們頭腦中的反映,生活是我們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體驗,并學會積累就尤為重要。
(一)走進自己的生活積累
生活中許多現(xiàn)象、許多事情往往是頗富哲理性的,如果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反復琢磨,便會慧眼獨具,從中悟出一些給人以啟迪的哲理。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從一些最平常、最細微、與我們聯(lián)系最緊密的事件入手,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班上有30余名住宿生,而且大部分是第一次住宿。如何處理好舍友間的關系,成為了高一住宿生的困惑。為此,我們展開了討論。討論中有同學講述了舍友間發(fā)生的故事。如有人不打水只用水,不按時做值日等。對此同學們熱烈討論。有人出謀劃策;有人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為主題激情演講;也有同學自我反思與檢討。非但教師原本擔憂的尷尬場景沒有出現(xiàn),討論中倒是又有同學由舍友間的相處進而談同學間的相處、人與人的相處,且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課堂上因為一道題教師與學生發(fā)生了爭執(zhí),結果不歡而散。于是我們也做了討論。此后師生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同學們還由此深刻地認識到微笑是化干戈為玉帛的有力武器。更可喜的是,在后來的月考中許多同學還以此為論點成功地完成了作文。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比~圣陶先生的這句話說明生動鮮活的生活是學生創(chuàng)作之源。如果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生活,去熟悉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豐富多彩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那么他就能夠積累生活素材,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我想就發(fā)生在同學們身邊的事件、人物進行討論,讓學生有得說,在說的過程中,教師慢慢引領,就會使學生有所思、有所得。
(二)關注社會熱點積累
高中學生對社會有極大的好奇,讓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恐怕寫不出優(yōu)秀的議論文。所以引導他們就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討論并寫作,不僅能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
作家王蒙所說:“生活并不能直接化為創(chuàng)作,只有經過作家心靈的汲取、選擇、消化、感應、醞釀、裂變、升華、飛躍,變成作家心靈的一種負載、力量、火焰以后,作家才有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在“生活”,有自己的經歷,有較為豐富的感覺和感受,一閉上眼似乎都能“看到”活生生的場景和形象,但往往是“寫不好”或者“寫不深”,這說明有生活,還需要會思考。所以,我們不只要引導他們去觀察,更要引導他們去思考。
通過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的討論,改變了學生思路的狹窄、片面、簡單的現(xiàn)狀,讓他們在彼此的交流與碰撞中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問題,提升了他們的思維品質。
二、借優(yōu)秀的教材提高學生議論文的寫作能力
(一)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議論文寫作素材
文本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源頭。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經典名篇。在內容方面,古今中外,涉獵廣泛,是一個思想的寶庫、材料的海洋。把課本中的材料運用于寫作之中,將讀與寫結合起來,能豐富學生的寫作內涵,增強表現(xiàn)力,使文本教學和寫作教學相得益彰。我把選修教材中的《最后一片常春藤葉》、《項鏈》、《熱愛生命》統(tǒng)一在“生命”這一主題中學習討論。之后又讓學生去尋找有關生命話題的文章、素材,并做閱讀批注,然后分類整理素材,最后寫作。語文課本中的許多課文成了我們構思寫作內容的素材,開掘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頭。
(二)教材是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藍本
立足文本,仿照文本寫作,能夠快速提高自己。仿寫是能有效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促使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寫作方法,從而提高寫作能力的基本途徑之一。文本是學生最好的仿寫范本,面對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不但要引導學生去理解,而且要指導學生學會文章的構段方式和寫作手法。仿寫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的辦法,很快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足,節(jié)省摸索的過程和時間。如教學議論文結構時,我選取了吳晗的《談骨氣》,著重引導學生就文章的結構特點進行賞析,然后要求學生仿寫。這樣同學們的文章結構就搭建起來了。先仿寫,再博采眾長,然后再融會貫通,進而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這就是我利用教材的步驟。
(三)教材有利于提高學生議論文的寫作技巧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些例子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的技能?!睆慕滩奈谋緦W習中,學生還可以學會如何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有人說“講課便是一種借助課文的一種演示。久而久之便能潛移默化,使學生掌握寫作要領”。此話有一定道理,這就是要讓學生從課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驗,然后逐步地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在《師說》中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在《勸學》中學習分解分論點和比喻論證的方法;在《游褒禪山記》中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記得于漪老師說“閱讀是吸收,吸收越豐富,下筆才會越有神”。語文課本是許多語文學科專家們投注極大的努力、苦心孤詣了多年的成果。文章內容又有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涉及到社會、生活、人文、科學、為人、處世等方方面面;選取的又是各種各樣的文學樣式,是我們作文教學中最好的藍本,所以我們絕不能放棄教材,否則實在是對語文教學的極大諷刺。
作者單位:寧夏中衛(wèi)市第一中學。